一、互联网BAT三巨头的并购策略是怎样的?
1、花钱方面,阿里巴巴最多,10 家公司花去了 273 亿美元、平均 27.3 亿。腾讯10 家公司收购花了 137.94 亿美元、平均每家 13.79 亿美元。
2、巨头收购、战略优先。从 TOP10 并购案例的行业来看,都是紧靠主业或者战略业务。
对阿里巴巴而言,交易反映了 战略演变,尤其是解决了几张关键门票:零售 (高鑫零售)、本地生活 (饿了么)、跨境电商 (Lazada,Trendyol)、金融 (恒生电子,WorldFirst)、内容 (优酷土豆,文化中国),UC 优视、高德地图的大额收购帮助其拿到了「移动互联网门票」、饿了么的收购意义同样如此。
对腾讯而言,收购更为集中,仅仅围绕互动娱乐这个领域,在游戏、网络文学、音乐进行资源整合,尤其是游戏下了重注。
还有一点也值得思考:腾讯收购基本都是未上市公司,但阿里巴巴对上市公司非常青睐,大手笔收购和控股了 4 家公司。其实腾讯也投了很多上市公司、甚至是不少公司的最大机构股东(比如京东、58 同城、猎豹、同程旅游等),但没有绝对的控股、干涉这些上市公司经营也有个限度。
3、收购「国际化」十足的是腾讯,TOP10 并购标的有 6 家来自海外、国别也比较分散;阿里有 3 起并购来自海外。
4、收购很难保证事事成功,巨头也有惨痛教训。
腾讯 86 亿美元收购的 Supercell目前也面临着收入下滑、利润减少的压力;阿里巴巴在饿了么、优酷土豆、文化中国、Lazada 等案子上可能也付出了更高了溢价。当然目前一些业务整合也还在进行中,商业效应还有待观察。
5、花这么多钱、买的到底是什么?时间、人才、财务报表?各家想法其实不太一样。
对阿里巴巴而言,花钱更多在买时间,电商、金融业务给了阿里大量充沛的资金,哪怕是在自己非常熟悉擅长的电商、零售领域,也来不及时间去精耕细作,而是先大手笔买下来、再做整合。显然整合所需要的时间是跨越不过去的,这样导致融合挑战更难,花的大笔资金是否划算、确实只有自己知道了。
对腾讯而言,人才、时间、财报比较均衡。就游戏而言,买的这些公司都有精品游戏、流水也非常好看,或许能在某个方面弥补游戏研发人才短板、但可能时间因素和财报也很看重。事实上,投资也已经成为腾讯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从并购、投资的占比来看
在 IT 桔子数据库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收购事件基本在 30-40 家、占整个对外投资的比例 5% 左右。
7、收购给 VC、PE 退出带去了更好的机会。
比如,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UC,背后的 VC 们如金沙江创投、经纬、红杉中国等也都拿到了现金回报;腾讯收购 Supercell、背后投资方 Accel、Index Ventures 等同样在短时间内退出。
这也难怪投出现了不少「To 巨头收购」项目。放在当下的资本环境,巨头公司的收购对于退出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综上,在当下全球互联网、风险投资持续融合的大背景下,并购将成为所有创业者、投资人们重点关注的资本方式,不仅是退出、变现,更是在全球竞争环境下、战略和业务演变的资本手段。
二、互联网巨头的特点?
1.缺少内核式的创新,却披着科技企业的外衣。
2.野蛮扩张,进行垄断,侵害普通民众和商家利益。
3.资本推动,快速上市套现,赚快钱,缺少社会责任认知。
4.巨头不与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步调一致,试图挑战和突破政府管理,不受约束!
5.巨头企业越来越不得民心,却认为国人仇富!
6.国外资本介入,海外上市,没有国家安全概念,唯利是图!
7.发展触角不向研发创新领域发展,一味向社会基层延伸,挤压社会基层利益!打车出行,共享单车,食物外卖,社区团购等等。
8.利用大数据杀熟,侵害普通民众利益,垄断式经营,而不是自由竞争!
9.巨头大肆收购合并,试图往深度垄断的势头不减!
10.几乎每个互联网巨头都在从事互联网金融放贷,年轻人网贷比率86.6%。
三、互联网巨头有哪些?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京东,抖音等
四、世界互联网三巨头?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互联网三大巨头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百度: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 1999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腾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 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 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等。
五、新互联网三巨头?
互联网新三巨头分别是拼多多、美团和字节跳动。
拼多多,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电子商务应用产品,2015年9月开发上线。
美团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美团以“零售+科技”的战略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公司使命。美团于2011年成立。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是北京的一家信息科技公司。旗下产品有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等。
六、互联网思维策略?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和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是所有行业都要深思和深刻领悟的时代议题。利用这四个核心观点及九大思维,能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互联网广告策略?
在互联网行业中不同类型的产品背后都有着不同的策略,比如日常我们使用最多的信息流内容推荐里就不仅仅只是算法在驱动,其中还会包含各式各样的内容推荐策略。简单来讲就是在互联网广告行业里,广告策略产品无论是在职级上,还是薪资待遇上都能压其他类型的产品一头。
八、互联网科技巨头哪家强?
苹果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接近10000亿美元,倘若将苹果的市值比作为国家的GDP,那么苹果公司的GDP可以在全球排名17,仅次于全球GDP排名16的印度尼西亚,一家企业的市值相当于一个国家的GDP总量,这样的公司,真的太过于强大,同时苹果公司是世界公认的最具价值品牌。
九、四大互联网巨头?
1、销售额最大的IT企业、最大的PC和打印厂商惠普。
2、最大的IT服务企业、最大的企业级IT企业、最大的中间件厂商IBM
3、最大的软件企业、市值最高的IT企业微软
4、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增速最快的大企业Google
5、最大的网络企业思科
6、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
7、最大的半导体厂商英特尔
8、最大的数据库厂商甲骨文
9、最大管理软件厂商SAP10、近几年表现非常抢眼的苹果公司。
十、互联网巨头都是来自哪里?
谷歌,脸书,亚马逊,推特,油管都是来自美国的硅谷,阿里巴巴来自中国杭州,百度,京东,抖音,美团都来自北京,腾讯来自广东深圳,饿了吗,b站,小红书都来自上海,乐天来自日本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