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法庭建设标准?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年审理案件在3000~8000件的,执行一类标准;年审理案件1000~3000件的,执行二类标准;年审理案件在1000件以下的,执行三类标准。
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的基层人民法院,执行一类标准。
直辖市市区基层人民法院,可执行中级人民法院标准。
二、互联网法庭起诉流程?
流程如下:
1. 登录互联网法庭平台:当事人登录互联网法庭平台。
2. 提交起诉申请书:在登录互联网法庭平台之后,当事人需要提交起诉申请书,申请书中应该包括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依据、证据和法律依据等。
3. 确认起诉申请书:互联网法庭会对提交的起诉申请书进行审核,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4. 发出诉讼通知书:审核通过后,互联网法庭会向被告发送诉讼通知书,告知被告有关起诉的内容。
5. 被告回应:被告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起诉内容进行回应,可以提出异议或辩护。
6. 开庭审理:如果需要,互联网法庭会安排开庭审理,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定期庭审。在庭审中,诉讼双方可以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进一步的辩论和证实。
7. 宣布判决:在庭审结束后,互联网法庭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判决书将通过在线方式发给双方当事人,作为互联网法庭的最终裁决结果。
三、共享法庭建设指导意见?
提出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以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助力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据了解,目前浙江共有人民法庭316家,每家平均服务4.3个乡镇,服务基层半径偏大,县级矛调中心向镇街、村社最末端延伸时,还缺乏司法服务的有效抓手和有力支点。同时不少基层群众不会用、不愿用数字化成果解决纠纷。
群众矛盾纠纷调解。 郭其钰 摄
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和融入基层治理?浙江法院通过在镇街、村社设立“微法庭”“共享法庭”,将法治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根据《意见》,“共享法庭”建设“不增编、不建房、快落实、广覆盖”,因地制宜依托镇街村社、行业组织现有硬件设施,以“一根网线、一块屏”为标准配置,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软件模块,聚焦基层矛盾纠纷高发部位和群体,在镇街、村社进行布局。
“从2021年9月起至2022年底,通过三期建设,我们目标形成全面覆盖、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共享法庭’布局和运行体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2021年底前,实现“共享法庭”覆盖该省30%以上镇街、30%以上村社、1个以上行业或组织;2022年底前,原则上实现“共享法庭”覆盖该省90%以上镇街、90%以上村社、5个以上行业或组织。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认为,发源于浙江法院的“共享法庭”实现了传统法院体系的颠覆式创新,让传统意义上的法院审判转化为分布式、智能型、预警式的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
他分析称,“共享法庭”之所以成为现实,得益于技术和文化的双重支撑,即发达而普遍应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以及和为贵的中华传统文化。“共享法庭”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基层治理智慧化、人性化提供了范例
四、第一互联网法庭是什么?
第一互联网法庭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杭州互联网法院不断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向世界展现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中国智慧。
五、互联网法庭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就是将互联网与法院相结合,是一种新型审理机制。既有互联网的便捷,又有法院的庄严性。
简而言之,就是将平时我们去法院起诉的事情搬到网上,全程在网上操作。
目前其主要受理:信用卡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网络购物合同等经济纠纷案件。
六、网购纠纷互联网法庭可靠吗?
网购纠纷互联网法庭可靠,有用。起诉人向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的,受案的法院是北京、广州、杭州互联网法院,当事人可以通过线上提供材料的方式向其中一家提起诉讼。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公示了受案范围,网络购物纠纷、产品责任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在互联网上签订、履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以及网络著作权纠纷。只要符合条件,证据充足,足以证明事实,即可起诉成功。
网络立案就是人民法院通过网络上接收当事人、代理人(律师)诉讼参与人、诉讼证据材料的一种形式,为适应司法环境变化和审判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法院开通了网上立案平台,适应“互联网+司法便民”的新模式,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新举措。
七、互联网法庭开庭是电脑还是手机?
都可以,互联网上开庭,首先向法院提出网上开庭申请,法院同意后,法官或有关工作人员会联系当事人,也会告知当事人需要下载的软件,为了保证正常开庭,且效果好,最好电脑及手机一起用,以保证开庭时顺畅,开庭前法官会和当事人联线视频,调整好后,就顺利开庭了。
八、互联网法庭诉讼到开庭要多久?
互联网法庭的开庭时间因地区和个案而异,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整个过程包括申请提交、双方答辩、证据交换、庭前调解等环节。但具体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性、相关证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法庭工作负荷等因素。互联网法庭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诉讼,提高了效率,但仍需一定时间来保证双方充分陈述观点、提供证据并进行公正审理。
九、辽宁建设智慧城市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辽宁省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也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
辽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支柱之一,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目前,辽宁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推动政务服务“互联网+”、加快5G网络建设、推行智能交通管理等。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辽宁省政府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以数据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智慧为手段”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辽宁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辽宁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改善政府服务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能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作为辽宁省的重要战略举措,智慧城市建设还能有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辽宁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辽宁省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方面,辽宁省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另一方面,辽宁省将加快5G网络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同时,辽宁省还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领域标准的统一和规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规范和指导。此外,辽宁省还将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和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和管理效能。
辽宁智慧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辽宁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政府引领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辽宁省将实现更加智慧化、现代化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辽宁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和挑战。辽宁省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创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互联网法庭受理范围是全国的吗?
管辖范围不是全国的。
现在我们国内的互联网法庭是对已受理案件进行互联网直播或者开庭的,没有通过互联网进行案件受理的。
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北京、广州、杭州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所在市的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下列第一审案件:
(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纠纷;
(二)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三)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
(四)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权属纠纷;
(五)在互联网上侵害在线发表或者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而产生的纠纷;
(六)互联网域名权属、侵权及合同纠纷;
(七)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益而产生的纠纷;
(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产品,因存在产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而产生的产品责任纠纷;
(九)检察机关提起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
(十)因行政机关作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等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纠纷;
(十一)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