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高晓松是如何评价费翔?

316科技 69

一、高晓松是如何评价费翔?

“费翔只是百老汇后排群舞的演员,从没唱过主角!却在国内混得这么好!”

高晓松这般评说费翔,遭遇许多费翔粉丝的攻击。80-90年代,费翔许多国人心目中已的男神,在那个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有如此精彩的歌声和绚丽的服装,想不火都很难,何况费翔的混血长相,很迷人。

二、如何评价高晓松这个人?

高晓松这个人,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和事,相比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要多很多,所以做这些脱口秀节目应该是够格了。如果要按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的要求来看待他的节目或者言谈,我觉得也未免太吹毛求疵了,本身人文历史、社会科学这些观点也没有绝对的真理不是吗?况且毕竟只是娱乐节目,一些野史、奇闻、怪谈丰富一下广大群众的谈资,也没什么不好的。

如果你本来就很懂,比如一个学术严谨的老学究,即便不需要从他那里再学习些什么,也不必贬之如粪土,其实也没有谁真把他的话当成金科玉律,他的言论不过就是给那些不太懂的人开阔一下视野,拓宽一些思路,引发一些兴趣,有了这些新视野新思路新兴趣,才有动力去探寻更深层的知识嘛,从他的节目巨多的点击量来看,这样的影响力,其实是在推广阅读求知方面做了好事的。

而从人品角度来看,高晓松虽然有过酒驾肇事的案底,但他也当庭承认“酒令智昏,以我为戒”,并且服从判决不再上诉,可见此人三观还是比较正的,没有仗着自己是名人或者靠关系去逃避罪责,懂得大是大非,比起那些出轨、赌博、吸毒、不学无术的明星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总的说吧,高晓松此人学识可以、人品不错、口才优秀、对朋友讲义气,但也有些平常人的小毛病:喜欢托大、热衷吹牛逼、有时候讲嗨了也不着调、有些小鸡贼等等,从他的节目里感觉他也知道自己这些毛病,时不时的拿出来自嘲一番,总而言之是个挺可乐可爱的一人,如果有得让我选,我是希望娱乐圈多一些像高晓松那样的人。

三、如何评价多栖才子高晓松?

我觉得高晓松是一个很聪明,很会经营自己人生,深谙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的人。

年初参加某年会遇到国内某互联网龙头企业里负责市场开发的高层(名字就不写了。。),闲聊中就谈到现在国内的互联网文化,因为我说国内的互联网感觉特别没内涵,被该大佬教育到“中国是个物质文明贫富差距很大,精神文明贫富差距更大的国家。在市场决定一切的商业运作中,企业必然会根据市场而推出相应的产品。中国的网民大多数都生活在不是物质层面的底层就是精神层面的底层,他们只想知道是什么而很少问为什么,他们需要茶余饭后的话题,需要能在和他们同一认知水品的人中吹牛的资本,他们需要了解那些通过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渠道无法了解的东西。秦始皇他妈到底是谁对他来说重要么?不重要,但他需要知道这段奇闻异事来丰富他那本来不丰富的生活。你能对网上各种栏目在内容方面产生思考和质疑,是因为这些产品根本就不是针对你而设计的。他们是针对那些根本就没想过要去问为什么的人设计的。对与互联网文化本身不幸的是,这样的人很多,特别的多。而对于我们幸运的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能挣很多钱。”

四、高晓松评价窦文涛?

高晓松的《晓松说》和窦文涛的《圆桌派》两档谈话节目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晓松说》从高晓松的个人视角讲述他眼中历史上的今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并不英俊的脸,蓄着一把小胡子,扇子一开一合,故事就开始了。《圆桌派》则是采取“谈论+互动”的模式,窦文涛承袭了《锵锵三人组》的主持风格,将固定的三人组合扩展为四人,各抒己见,氛围轻松,思想不断产生碰撞。

人思想观点的局限性使其更加憧憬新的知识。高晓松确实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可以侃家常一样说历史未来,国内国际争端纷争,可是他谈论“历史上的今日”,因为题材的限定性,所以距离普通人生活较远,很难与普通大众产生共鸣。而且高晓松一人之言,思想上的局限性是可以想见的。

《圆桌派》四人坐在圆桌四边,自然地用四个人的视角讲述各种生活热点,“人设”、“网红”、“星座”各种接地气的主题,思想更加多样性,观点更加具有广度和深度,点评和总结精辟到位。

五、高晓松评价陈奕迅?

评价陈奕迅是音乐才子,真正的音乐人。

六、以父之名高晓松评价?

高晓松这么评价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中,慢歌负责传播的广度,快歌负责创作的高度。别人努努力,慢歌的水平可以够得上,但是快歌完全学不了,因为他不是一个可以去模仿学习的流派,而是靠自己的天才去创作”。《以父之名》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黄俊郎填词,洪敬尧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2003年7月16日,全亚洲超过五十家电台同步首播《以父之名》并有八亿人收听,因此将每年的7月16日定为“周杰伦日”

七、高晓松评价beyond乐队?

高晓松:《鱼羊野史·第3卷》6月30日:

| 一代音乐天才黄家驹去世 |

1993年的这一天,一代音乐天才黄家驹去世。黄家驹当之无愧地算得上是整个华语音乐世界里的天才之一,也是当年光芒万丈的摇滚乐时期最重要的旗手之一。香港是个非常商业化的地方,所以香港也产生了大量的口水歌,比如香港的四大天王一年恨不得出四张唱片:两张粤语唱片,两张国语唱片。这种商业化的社会特别缺少振聋发聩、呐喊式的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诞生了以黄家驹为首的Beyond乐队,唱出了香港人民的心声,唱出了香港人民的脊梁精神,唱出了香港人民内心深处的满腔热血。

我把音乐分成“唱歌”和“歌唱”两种类型,香港大量的人都是在“唱歌”,但Beyond是在“歌唱”。摇滚乐经常良莠不齐,乱喊一通你也没记住唱的是什么,就觉得好吵啊!但是Beyond的音乐,即使在卡拉OK里自己唱,依然会觉得震撼心灵。在黄家驹之前和之后,整个华语音乐圈里都没有像Beyond这样的乐队、这样优美的旋律,加上呐喊般的歌唱以及优秀的歌词,更是天下无双。

黄家驹去世的时候我已经进入了音乐圈,当时我正好在录《同桌的你》那张唱片。我也认识黄家驹的经纪人,他经常来北京,后来他到内地创办了当时摇滚乐最好的一个品牌叫“红星”,后来的田震、许巍、郑钧都是红星出品。那天黄家驹突然去世,我们大家当时都蒙了,我觉得就是天妒英才,他是从一个很矮的台上摔下来,老天爷真的是不公平。Beyond乐队一直坚持到今天,但是乐队缺少了黄家驹,他是创作者兼主唱,兼吉他手,是整个乐队的灵魂。当这个灵魂没有了以后,Beyond乐队就被定格在那里。

黄家驹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那些音乐却流传下来,每当香港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香港人民聚集起来,唱的不是四大天王的歌,而是Beyond的歌,是黄家驹的歌。纪念黄家驹!

八、高晓松对袁惟仁评价?

高晓松对于袁惟仁的排兵布阵用“可怕”来形容,高晓松认为袁惟仁太过于有心机,而且直言表示绝对不能和袁惟仁做同事。

九、高晓松对朴树评价?

高晓松说,朴树就是个单纯的小孩儿,不管他们这些人怎么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追名逐利,大家都乐意宠着他。这话看着好温暖啊,不管他们怎么在这乱七八糟的世界上满身泥泞,他们都希望朴树永远保持孩童般的心性。

十、高晓松评价苏东坡?

高晓松在某一期脱口秀节目《晓说》曾表达自己的观点,重点讲了一下苏轼、李白各自的感情问题。高晓松却抛出了一个观点:“苏轼对爱情的态度,还不如西门庆!”

他之所以会这样说,是认为不管西门庆有多花,不管他是否见一个爱一个,但至少人家对女子基本是尊重的。他喜欢的女子,他便娶了。如果娶不了,就想点其他办法,花点钱,所以西门庆是个情种。

同时,高晓松又指出苏轼不一样,苏轼在爱情上有些地方,对女子不够尊重。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说了一件事,就是苏轼“以妾换马”的事。

高晓松指出,这件事被记录在冯梦龙的《情天宝鉴》一书中,书中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苏轼有个婢女名叫春娘,当时他马上要被贬至黄州了,好久蒋运使前来送他。文人送人自然要喝饯别酒,在酒席上蒋公对春娘一见钟情,便提出了以一匹白马换春娘的事。没想到苏轼居然答应了,春娘伤心之下撞槐树而亡。

不知道小说里说的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