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什么是互联网+义务教育?

316科技 97

一、什么是互联网+义务教育?

“互联网+义务教育”,旨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点亮”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工程,让城乡教师共同进步,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互联网+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

互联网+课改,实现教学相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线平台”“同频课堂”“网上教研”,打破了地域界线,实现了师资共享,顺应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潮流。

互联网+作业,提升作业设计和管理水平

“双减”政策下,各学校的作业有了新变化。通过结对交流学习,教师对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认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线上+线下学科结对,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去、请进来”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式。

线上+线下班主任结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结对帮扶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校际间班主任的结对学习使班主任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线上+线下师徒结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互联网开展师徒结对,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达到“促思、导行、助省”的目的。

二、人才帮扶是?

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需要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需要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更要培养一批本领高超的致富带头人。

立足受援地区人才需求,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55人次,接收受援地区挂职干部坚持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人才帮扶的好经验、好做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智囊团”。

三、低保户是由帮扶单位帮扶吗?

不是。

低保户是指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其住房或纯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群众。低保金的发放是民政部门。

四、什么是帮扶人?

所谓帮扶人,意思就是帮助人。有工作上的帮扶、有学习上的帮扶、还有生活上的帮扶。

某人工作销售业绩不理想,其他同事就主动热情帮扶他,帮助他开劈新市场来提高销售业绩。

有个同学偏科,英语成绩差,其他同学就帮扶他,还有一个人家庭生活困难,社区志愿者就主动帮扶他等等。

五、什么是包村帮扶?

包村帮扶具体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即联系一至两个村,包扶全面发展;联系一个贫困家庭,包助解难脱困;联系一个信访户,包帮息访稳定。大连市大连湾街道党工委立足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三联三包”工作机制,不断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

联系一至两个村,包扶全面发展。一是围绕经济发展,服务重点项目。二是围绕全域城市化,完成动拆迁工作任务。

联系一个贫困家庭,包助解难脱困。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包助困难家庭,及时掌握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帮助脱贫意见。

联系一个信访户,包帮息访稳定。包帮领导对信访对象实行首问负责制度,及时了解信访户的诉求,积极化解矛盾。

六、什么是帮扶教育?

国家的教育帮扶政策主要针对中西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地区,国家主要先从教育硬件入手,注重城镇学校以及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帮扶具体政策是:义务教育扶贫政策,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提出了“两免一补”政策。也就是说小学可以每年按照600元、初中可以每年按照800元的标准免除学杂费;并且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及其它教育帮扶政策。

不仅如此,国家还未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学生们提供营养伙食费的补助,每个人每天都有相应的补助标准,每个学生每年都可以得到餐费补助。

七、什么是关爱帮扶小组?

关爱帮扶小组具体来说就是关爱帮扶弱式群众领导小组。为加强对贫困户困难户的关爱帮扶工作领导,使贫困户困难户感受到党的温暖,使贫困户困难户看到生活的希望,使贫困户困难户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加强工作协调,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帮扶工作,成立关爱帮扶领导小组。

八、什么是123帮扶机制?

扶贫123联动帮扶机制即“一个机制”、“两项管理”、“三个强化”,目的在于精准防贫“123” 脱贫成果“稳准实”。

拓展资料:

“一个机制”即建立“综合研判”机制,切实提高脱贫稳定性。

完善“两项管理”

一是完善跟踪帮扶管理。完善落实“四不摘”政策,强化返贫帮扶措施,保持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后原有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不变。帮扶责任人继续履行跟踪帮扶责任,关注并对农户生产生活予以指导和帮助,加强对监测户和边缘户的监测与帮扶。

二是完善退出回访管理。对风险解除后的监测户进行回访跟踪,根据回访情况实行政策不断档。继续开展综合研判,横向上由县级各个部门联动筛查跟踪风险点,纵向上由农户到跟踪联系人或村委到乡镇到县逐级上报风险情况。根据回访情况再研判,并分类做好针对性帮扶措施,使脱贫攻坚精准提质增效。

做到“三个强化”扶持,使各项利好政策得到落实。

一是强化发展产业扶持。探索多元化脱贫路子、加快金融支持、做好产业发展“后勤保障”工作,有效解决农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一、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让产业发展压实脱贫攻坚不返贫。

二是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在原有脱贫攻坚利好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强跟踪帮扶,保持结对帮扶不脱钩。同时继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扭转群众的落后思想,从源头上防止返贫。

三是强化拓展就业扶持。通过引导就业、拓宽增收途径、建立素质扶贫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新机制,通过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扶贫车间吸收、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增强有返贫风险群众的可持续致富本领,切实防止返贫。

九、贫困户帮扶计划什么是帮扶联系人?

帮扶联系人是指村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具体到每个贫困户一般是由帮扶单位也就是驻村帮扶工作所在单位的,结对帮扶。每户与帮扶单位的某一个帮扶联系人结对子。由这个人来对贫困户进行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政策,技术上等支持。

帮扶联系人要牢固掌握应知应会基本内容,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引导贫困户自立更生、勤劳致富,帮助制定帮扶措施,落实扶贫政策,定期入户走访,及时准确填写巜帮扶工作手册》

十、什么是监测帮扶对象?

1.关于监测对象和帮扶对象。监测对象指的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即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群”,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家庭。

帮扶对象指经过识别程序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

2.关于返贫致贫风险。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一项或几项已经出现问题,如家庭主要劳动力突发大病或致残,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已断档,造成农户生产生活出现困难。二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可能会出现问题,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户家庭,但近期家庭成员有可能上大学,或者家庭生产经营失败、收入下降,可能会造成农户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等情况。

3.关于“三类人员”的关系。“三类人员”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之间互不包含,也不交叉,统计时不能重复。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概念清晰。对于突发严重困难户,我省执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对于这一类型的户,需要关注:一是突发事件已经实际发生;二是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刚性支出或收入大幅缩减;三是导致生活出现困难。

4.关于收入标准。国家在文件中明确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但是根据南宁培训会精神,不是所有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标准的农户都要纳入,必须有致贫返贫风险才能认定为“三类人群”。

5.关于规模性返贫风险。以县区为单位开展监测工作,以2014年农村户籍人口总数为分母,以建档立卡及“三类人群”中“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未达标人员数为分子,凡超过3%为发生规模性返贫

上一个下一篇: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流程?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