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发展历史?
中国国家话剧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由两个久负盛名的原国家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于2001年12月25日合并组建的国家话剧艺术演出团体。中国国家话剧院拥有三个现代化剧场,适合不同风格和规模的剧目上演。
1、 1941年——1949年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1943年,剧院同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合并,组成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部分成员组成东北文艺工作第二团。1949年,进关抵达北京,成立了直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是廖承志。1952年6月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1949年——2001年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开始了当代历史阶段的演进。
1955年,欧阳予倩、沙可夫、李伯钊、孙维世、欧阳山尊等联名向国务院倡议,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表演两个干部训练班中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一个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五位戏剧家的倡议很快被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采纳,1956年9月16日,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首任院长是中国话剧事业奠基人之一、著名戏剧家和教育家欧阳予倩。
二、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历史?
1.早期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图灵测试是一种测试机器是否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方法,即将人类和机器进行随机的交互,如果机器能够通过测试,那么它就被认为是具有人类智能的。
在图灵测试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领域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了一次会议,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并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主要研究的是基于逻辑的推理和问题求解。1960年代,人工智能的研究重心开始向机器学习和知识表示方向转移。机器学习是指让机器通过数据学习模式并改进自身,知识表示则是指如何将知识以一种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2.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展
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了一个高潮期。许多机器学习算法和知识表示方法被开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在这个时期,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重要的技术和应用也开始形成,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
专家系统是指一种可以通过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进行推理和决策的计算机程序。它最初是用来模拟专业人士的知识和经验,用来帮助决策和问题解决。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使用人类自然语言的技术。机器视觉则是指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理解图像和视频的技术。
在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技术逐渐被引入人工智能领域。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学习和适应新的数据。遗传算法是一种受自然界进化规律启发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界进化的过程来寻找最优解。这些技术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让计算机学习大量的数据来改进自身,使得机器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人类。例如,在2011年,IBM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在美国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击败了两位前冠军,展示出了其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优异表现。
3.人工智能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变。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例如,在2018年,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开发了一款可以诊断眼部疾病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精度可以与顶尖专家医生相媲美。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例如,一些金融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自动化交易和投资组合管理。
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例如,谷歌地图使用的交通预测算法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
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制造和工业自动化。
在媒体和娱乐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媒体公司和制片公司进行内容分发和推荐。例如,Netflix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用户的观看历史和偏好,为其推荐个性化的视频内容。
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优化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例如,一些农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农业数据和环境因素,制定最优的农业生产策略。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它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最早的探索也许可以追溯到莱布尼茨,他试图制造能够进行自动符号计算的机器,但现代意义上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诞生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
黄金时期(1956-1974)
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黄金时期,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这一时期有影响力的研究包括通用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以及最早的聊天机器人ELIZA。
第一次寒冬(1974-1980)
到了这一时期,之前的断言并没有兑现,因此各种批评之声涌现出来,国家(美国)也不再投入更多经费,人工智能进入第一次寒冬。
兴盛期(1980-1989
这一时期的兴盛得益于专家系统的流行。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也有所发展,包括1982年John Hopfield提出了Hopfield网络,以及同时期发现的反向传播算法,但主流的方法还是基于符号主义的专家系统。
第二次寒冬(1989-1993)
之前成功的专家系统由于成本太高以及其它的原因,商业上很难获得成功,人工智能再次进入寒冬期。
发展期(1993-2006)
这一期间人工智能的主流是机器学习。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和SVM这些工具的流行,使得机器学习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爆发期(2006-现在)
这一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由深度学习,也就是深度神经网络带动的。
四、中国家电历史发展
中国家电历史发展
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从最初的简单家用电器到现在的高科技智能家电,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创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回顾中国家电历史的发展轨迹,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早期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 中国家电行业早期主要以简单的家用电器为主,如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这个时期的家电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企业开始逐步崛起,逐渐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2010年代)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家电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逐渐掌握了家电生产的核心技术,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也为家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个阶段,中国家电市场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之一。 智能化与互联网时代(2020年至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中国家电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如今,家电产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而是与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紧密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在这个时代,家电产品的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影响因素与影响分析 中国家电历史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首先,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是推动家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也为家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也是影响家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中国家电历史的发展。 未来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家电行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家电产品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生活体验。同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环保理念也将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企业研发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此外,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中国家电企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五、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答案?
一、孕育期
1.1943年 Warren McCulloch和Walter Pitts利用三种资源:基础生理学知识和脑神经元的功能、罗素和怀特海德对命题逻辑的形势分析、图灵的计算理论,提出了人工神经元模型。
2.1949年Donald Hebb提出用于修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更新规则,即赫布型学习。
3.1950年Marvin Minsky和Dean Edmonds建造了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SNARC,使用3000个真空管和自动指示装置模拟40个神经元构成的网络。
4.1950年阿兰.图灵提出图灵测试、机器学习、遗传算法和强化学习。
5.1952年阿瑟.萨穆尔的西洋跳棋程序,可以通过学习达到业余高手的水平。
二、诞生
1956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等人召开了达特茅斯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
此后20年,人工智能领域被这10个人以及他们所在的MIT、CMU、斯坦福和IBM的学生和同事支配了。
1.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推出了一个推理程序'逻辑理论家',能证明罗素和怀特海德的《数学原理》。
2.1958年麦卡锡定义了长期霸占人工智能编程统治地位的Lisp语言,发明了分时技术、提出了'有常识的程序'。
后者被认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系统。
3.明斯基指导学生研究求解需要智能的有限问题,这些有限域称为微观世界,比如积木世界。
这直接引发了1970年学习理论、1971年的视觉项目、1972年的自然语言理解程序、1974年的规划器、1975年的视觉与约束传播工作、
4.1962年Frank Rosenblatt用感知机加强了赫布的学习方法。Block等也提出了感知机收敛定理。
5.1969年Bryson和Ho首次提出反向传播算法。
三、第一次低谷(1974-1980)
1. 由于准确的翻译需要背景知识来消除歧义并建立句子的内容,导致机器翻译迟迟没有进展。
2.微观世界能求解的问题,放大之后迟迟没有任何进展。
3.感知机被嘲讽无法解决最简单的异或问题,导致神经网络几乎销声匿迹。
四、第二次兴起(1980-1987):专家系统的流行
1.1969年Buchanan等开发了第一个成功的知识密集系统DENDRAL,引发了专家系统的研究。
2.1982年第一个成功的商用专家系统RI在数据设备公司(DEC)运转,该程序帮助为新计算机系统配置订单,到1986年为公司节省了4000万美元。
这个期间几乎每个主要的美国公司都正在使用或者研究专家系统。
五、第二次AI寒冬1987-1995
1.XCON等最初大获成功的专家系统维护费用居高不下。
2.专家系统的实用性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情景。
3.1981年日本提出的'第五代计算机',以研制运行Prolog语言的智能计算,始终无法实现。
4.美国AI研究计划中的芯片设计和人机接口研究始终无法实现目标。
六、第三次兴起(1995-现在)
六、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三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
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
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º,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
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采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采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采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采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采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采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
197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
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长征四号”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三级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三级采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三级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参考网络)
七、中国肥皂发展历史?
肥皂是最古老的洗涤用品,它的由来依据古老的传说:
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
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於皂荚也。」。除了天然皂荚,如无患子等类的植物,也流传於民间,成为一种很好的洗涤剂。
命名
因为古人在黄河流域使用皂荚来洗衣服,后来到长江流域就没有皂荚树了,于是他们又发现有另一种树,其果实跟皂荚的性能一样,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荚更为肥厚丰腴,所以,给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后来发明了人造的去污剂的时候,依然使用了“肥皂”这个词。所以,虽然没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荚”。
因肥皂是由西方制造引进,所以当时称为“洋碱”,虽然“碱”和肥皂本身并不能划等同的关系,但新奇感驱使的中国人民还是将这个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几十年,直到民族工商业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渐渐舍弃了“洋”字。
八、中国雕塑发展历史?
中国雕塑原始社会 已知最早的雕塑作品是发现于河南省密县沟的一件小型人头陶像,属距今7000余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物。
新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人和各类动物形象,神话传说的龙等神异形象也已出现。 这类作品以陶塑居多,也有少量石、玉、牙、骨等材料的雕刻。
九、世界国家历史发展图。?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
十、中国发展历史之最?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
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
中国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中国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悬空寺
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赵州桥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最长的河:长江,长6300公里
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最大的佛像: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
最早的诗歌集:《诗经》
中国最高的木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中国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帝王陵寝:唐乾陵
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最大的城市:重庆市
中国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含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河南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县:新疆若羌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人均寿命最长的城市:上海市
中国最大的山城:重庆最北的村庄:漠河
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人均水资源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人均水量约为175078立方米
我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天津市,人均水量约为200立方米
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山西省
我国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中国海岸线最曲折的省级行政单位:福建省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我国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我国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我国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据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珞巴族大约有3000人。据80年代初国家民委编写的出版物,珞巴族数量已超过30万,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情况,目前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我国实际控制区内仅有2300余人,其余处在印占区无法详细统计,故近年来也有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错误说法。)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约有1600万人)
我国(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刘长春(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许海峰( 1984年4月11日,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
中国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 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3人从北坡胜利登上珠峰.
中国最早在南极留下足迹的人:宋耀如(宋氏三姊妹之父)
中国第一个赴南极考察的中国人: 董兆乾(1980年1月,董兆乾参加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首赴南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