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3A"" 智能建筑是指智能大厦具有那些功能?

316科技 300

一、3A"" 智能建筑是指智能大厦具有那些功能?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这3个自动化通常称为“3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目前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突出某项功能,以提高建筑等级和工程造价,又提出防火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形成“5A”智能化建筑,甚至有的文件又提出保安自动化(SA),出现“6A”智能化建筑,甚至还有提出“8A”、“9A”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FA和SA等均放在BA中,MA已包含在CA内,通常只采用“3A”的提法

二、在智能建筑中4C和3A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BA(楼宇自动化)、OA(办公室自动化)和CA(通讯自动化) 智能建筑中所利用的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及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功能作一论述,以求在今后的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具有较清晰的设计概念,达到提高智能化建筑设计水平的目的。

三、智能建筑的4A是指什么?

4A指BA 大楼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CA 通讯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Automation System)、SA 安全自动化系统 (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四、请问智能建筑是指什么?智能建筑包括哪些方面?

建筑智能化工程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指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简称5A。其中包括的系统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一卡通系统工程。

五、3A游戏指什么?

3A游戏简单来说就是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消耗的资源多的游戏。

3A游戏是指的是大作游戏。这一类大作游戏都是保证高质量、高销量、高成本做出来的游戏。用的顶尖开发团队、优美的游戏画面、精彩的打斗场景、丰富的北京文化。

六、3a抗菌指什么?

3a抗菌均为天然植物抗菌材料。

3a抗菌具有抑菌能力的布料制成的,抗菌衣物所具有抗菌的功效,3a级抗菌代表的是当一块面料水洗50次之后,仍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接近或达到99%的抑菌率。

5a级抗菌在此基础上级别更高。

七、3A原则是指什么?

3A原则,是商务礼仪的立足资本,是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提出来的。

3A原则实际上是强调在商务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问题。3A原则告诉我们在商务交往中不能只见到物而忘掉人。强调人的重要性,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商务交往的效果。3A原则是讲对交往对象尊重的三大途径。

第一接受对方,宽以待人,不要难为对方,让对方难看,客人永远是对的。比如在交谈时有"三不准",1、不要打断别人,2、不要轻易的补充对方,3、不要随意更正对方,因为事物的答案有时不止一个。不是原则的话,要接受对方。

第二重视对方。欣赏对方。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要专找对方的缺点。更不能当众指正。重视对方的技巧: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使用尊称,称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凡尊称。二是记住对方,比如接过名片要看,记不住时不要张冠李戴。

第三赞美对方。对交往对象应该给予的一种赞美和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在欣赏自己,赞美对方也有技巧:一是实事求是,不能太夸张,二是适应对方,要夸到点子上。

八、3a子系统指什么?

目前,ATC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列车自动防护(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ATP)、列车自动驾驶(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ATO)和列车自动监控(Amooate Tein Surisi AIS) 三个子系统组成。简称“3A”子系统。

九、3a大作游戏指什么?

3A大作,首先专指单机游戏,不适用于评估各类网游、手游及页游。关于3A大作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最广泛的概念是指: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的单机游戏作品。

当然国内玩家还有另一套对于3A大作的解释:

就是很多时间(a lot of time)、大量资源(a lot of resources)、很多钱 (a lot of money).

基本只有ARPG及ACT类型游戏才有可能被评为3A大作。

3A最重要的是高品质,这个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而且玩家的口味也越来越刁钻,不仅是游戏的画面,操作手感,配乐,配音,可交互性,美术风格,故事背景,剧情塑造,优化等等方面都在玩家的考核范围内,故而想成为真正公认的3A大作,难度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

这不仅仅是游戏公司的财力,人力,物力,甚至取决于主创人员的灵感,阅历以及对游戏的深入理解。可以说,做出一部的3A大作的难度,其实比作出一部豆瓣9.0分以上的电影几率要低的多。

十、「3A游戏」中的「3A」是什么意思?

因为的确就没有明确的具体概念和标准……

先说结论,3A从诞生之初就只是一个生造的营销概念,由于游戏业至今没有足够的专业化,也导致了3A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如果单从目前约定俗成的标准来看,3A指的就是硬技术顶级(主要是画面)、投资额巨大的游戏,而且基本局限于传统电子游戏及其衍生产物。

而且多半是欧美白皮(指欧美媒体、厂商、大会等等)认可的厂商才算,是欧美传统电子游戏厂商为了掌握话语权而营造的产物,颇有种“我说你是你就是,我说你不是你就不是”的意味。这也很符合old money和西方一贯的做派,自然没有公平和明确的标准可言。


首先,网上很多3A的定义到底准不准确?

其实关于网上流传的3A定义标准很多,但基本五花八门、各执一词。

第一种说法,3A代表3个A。

典型代表——百度百科。

这3个A可以是各种说法, 比较广的之一是“A lot of time,A lot ofresources,A lot of money”。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投入资源特别多的就是3A。

其实这个说法就很离谱。

就单说这个定义本身,这3个A的区分度大吗?大量资源难道不包括大量时间和资金?

这定义标准根本就看不透。

如果正常的3A是指代3个A的话,那么一般是三个区分度很大的概念,然后符合其中一种就该叫1A、2A,然后全符合的叫3A。

但这3个A本身区分度就不大,怎么能成为标准?

而且甚至连百度百科自己都提到了

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一个对于开发成本,耗时和质量有所规定的标准,所以“3A”这个说法只停留在概念层次,并不像其他领域有着官方的评定标准。

比如这个A LOT OF TIME,有些人提到3A的基本标准是开发周期不少于五年。

那么刺客信条、COD算不算3A?这些年货游戏虽然实际上是两三个工作室轮流做的,但基本平均研发周期在两三年,那么他们不算3A?

那我一款小游戏,由于工作室只有两三个人,所以做了好几年,那么可以叫1A游戏吗?那《太吾绘卷》《侠隐阁》这些是不是个个都能叫1A了?

然后这个说法还有个很大的漏洞,和下一个说法一起说了。


第二种说法,因为有A、B、C或者A、AA级游戏,所以有了AAA游戏。

这个说法同样靠不住脚。

因为3A游戏虽然大家常提,但几乎没有人评价某款游戏是A级、B级、AA级游戏的。

事实上,古今中外,对于电子游戏就没有一个主流的关于B级、A级、AA级的说法。

这玩意,连美国人自己,大部分人都不承认这概念。

在英文维基里,搜AAA是有关于游戏的AAA VIDEO GAME单独词条的。

而AA VIDEO GAME是不存在单独词条的。

搜AA,甚至能搜到逆转裁判,乃至于America's Army、Ancient Anguish这类冷门古老游戏的缩写,它都没收录AA VIDEO GAME这个词条。

而中文维基也一样,没有收录AA游戏这个词条,哪怕中文维基比英文维基不靠谱得多,也没收录。

而2A游戏,在中文维基也仅仅只是在3A的词条里提到了一嘴。

但实际上,这句话在英文维基是不存在的。

英文维基根本没提到这句话。

而在英文维基里,关联项里,的确提到了2A,但是和AAA+、3I、4A这类说法放在一起的,足见2A这个说法的不靠谱性。

所以可以看出,哪怕是百科里相对最权威的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也不是百分百靠谱),对2A的说法也仅仅只是如此。更别提甚至没提到A级、B级游戏。

A VIDEO GAME和B VIDEO GAME混的还不如2A呢,不仅没有单独词条,连关联项都没有了……

所以没有A和B,直接就有了2A、3A?

对于AA VIDEO GAME,除了IGN这类少部分媒体,绝大部分媒体也没提过这个词。

甚至你去谷歌搜AA VIDEO GAME,第二个就是AAA VIDEO GAME……

而且AA VIDEO GAME还是近两年才开始兴起的说法,是晚于AAA VIDEO GAME的。

既然2A这说法的兴起都晚于3A,岂不是代表这个定义不攻自破?

谷歌搜AA VIDEO GAME,第一个是IGN百科的(第二个就是维基百科关于AAA VIDEO GAME的词条……而IGN百科的权威性,大家都懂)

而IGN百科里咋描述的呢?

一个大型厂商所支持的独立游戏或者工作室……

好家伙,和维基百科以及网上关于2A的说法都不一样。

而IGN百科已经是唯一收录2A游戏词条的相对靠谱点的百科了……


国外也同样问过这个问题,到底3A是什么?既然有3A,那么存不存在2A、A级乃至于B级游戏?

Quora和Reddit(知乎模仿的前身)上,也有人提过这个问题。

我大致浏览了一遍,基本概括一下——大部分认为AA、A、B级游戏的说法不存在的。认为存在的回答,说法也五花八门。而对于AAA VEDIO GAME的定义,照样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们挑几个排在前面的回答看下。

大致概括下意思——3A指的是游戏定价,而AA\A\B是不存在的

这篇回答的观点是认为3A的定义在于预算,而2A的预算更少。而且他自己也说了“尽管2A这个概念很少被用到”。另外,也没提到A、B这些等级。

此外,他提到2A游戏的标准很含糊,说的是几百万美金,而这和中文维基里提到的数字不符(英文维基的关联项里,甚至没提到2A游戏和成本有什么关系)

这两篇回答核心观点差不多,一起来概括就是认为3A是电影业的概念,然后游戏业直接借用。而电影行业不存在AA和A级的概念,B级在电影行业带有一点负面意义,所以游戏行业就没有借鉴。

Reddit里,一堆人围绕AAA游戏的定义吵了半天,谁也说不过谁,关键是都有道理……

而且没怎么提到AA、A、B级游戏的定义,提到的人里大部分也认为不存在这些说法。

所以纵观所有美国玩家的相关回答,AAA的定义十分多样,没有统一的说法。且主流都是认为AA、A、B级游戏不存在,少部分认可AA级游戏的说法,但也是近期才兴起的,且关于2A的定义比3A还乱。而A、B级更是不存在。

因此,有A\B\C\AA\AAA这些等级来代表游戏的这一说法,同样是不成立。

这也同时反驳了第一种说法——如果3A代表3个A,那么符合其中一两个标准的是不是就可以叫1A或者2A了?但关于1A和2A之前也提到了。

而且通过不同百科、各个国外玩家对3A定义的争论,也可以看出国外根本同样对3A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定义。


那么现在我们详细讨论下到底3A什么定义?由来是什么?

根据我对包括维基百科、Quora等百科、论坛对于3A定义和历史的讨论所进行的了解,基本得到如下结论——

  1. 3A游戏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游戏行业的概念,而是通过借鉴欧美内关于电影、学术、信贷等行业内关于等级划分而来的概念。
  2. 因为一开始就只是厂商内部宣传的一个噱头,所以直接借用了其他行业里代表最高等级的3A,而本身并不存在2A、1A、B级等概念,而且其借鉴的很多行业内就不存在2A、A级这个概念,后续也没引入。
  3. 因为本来就只是个噱头,所以提到的时候就没有明确定义标准。
  4. 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欧美公司,本身就是针对日本游戏行业来的(当初日本游戏是世界中心,后期欧美游戏崛起,第一个针对的自然是日本游戏)
  5. 一般必须得是大厂,如果靠这款游戏晋升为大厂则例外。(这个主要看欧美怎么看待这个厂商,有点贵族排斥暴发户那味了,别人认你才行)
  6. 一开始的定义,包括后续约定俗成、大家都接受的,就是一定带有高投资和高技术力。但这绝不是唯一的定义。
  7. 由于历史原因,主要针对传统电子游戏及其衍生对象,基本不包括网游和手游。

最核心的要点是——一切都是欧美游戏大厂给自己量身定做的,以及他说你是你才是。


我们盘一下游戏历史,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3A定义会是这样的了。

电子游戏伊始,到雅达利大崩溃,都是完全没有建立起相对专业的架构的,可以说是一个混沌时代。

那个时代,玩游戏纯靠赌人品,谁也不知道自己从货架上拿到的游戏到底好不好玩。这也是《ET》导致雅达利大崩溃的核心原因。

因为本身游戏行业不规范,玩家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厂商缺乏管辖,那么这种情况下行业是很难持久的。而《ET》这个投资宣发极大、IP极大,结果游戏内容一团糟的重磅炸弹,则完全引爆了玩家的不满。可以说ET是偶然,而游戏行业的震动是必然。

直到任天堂主导的FC时代,任天堂吸取了雅达利大崩溃的经验,情况才有所改善。

任天堂要求厂商提供权利金,并且限制厂商游戏的发售数量,成功逼得游戏逐渐精品化(虽然这也招致了厂商的不满,为任天堂第一次跌落神坛埋下了伏笔)。

而媒体上,FAMI通等游戏评测媒体开始出现,玩家开始可以通过媒体提前了解到游戏的大致情况。(当年的媒体是可以和游戏厂商叫板的,因为那时还是纸媒,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玩家购买他们的杂志等货物,玩家是他们的第一客户。而纸媒的没落,导致如今媒体逐渐偏向于厂商,才开始了厂商与媒体勾结的情况)

但是,FC都是1983年首次发售,FAMI通也是1986年推出首刊。PS1甚至要等到1984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游戏行业其实是相当年轻的,尤其是比起电影等行业。因此其至今都没建立起类似电影行业的专业化市场规则和分类、定义标准。

不仅是关于3A游戏的定义,哪怕是游戏分类的定义,目前都是十分混乱的。

同样是优秀的动作游戏,为什么只有黑魂成为了类别代表,而鬼泣忍龙战神之类的没有类似说法?

别说3A了,ACT、ARPG、SLG等等这类游戏分类是更基础的吧?但这些定义目前也已经十分混乱了,缺乏专业性的定义标准,那更遑论3A呢?

之后,由于日本经济的繁荣发展,尤其是“泡沫经济时代”的推动(“泡沫经济时代”真的十分夸张,且其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刚好是任天堂和索尼崛起的时间段),导致日本游戏成为世界电子游戏的中心。

但随着“泡沫的破灭”,日本进入了“失去的十年”。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随着美国游戏的高速崛起,日本的技术力逐渐被美国落下。任天堂失去了主导地位,SEGA离开主机行业,索尼也面临多次经济危机,虽然现在还撑着,但已经逐渐白皮化。

美国电子游戏崛起的同时,自然首要目标是打压日本游戏

但由于底蕴上的差异,其实游戏性上很难超越日本,所以美国电子游戏主要在其优势——经济、技术力上大做文章(所以目前的游戏,美国游戏普遍投资更大、技术力更高、画面更写实,但日本游戏普遍更有创意、游戏性更强。当然并不绝对,不是说美国游戏就都没创意了,只是说一个相对的普遍现象)。

因此,美国游戏公司在借用了电影、信贷等更加成熟的行业里的说法,直接套用了“3A”一词,定义自然是在投资和技术力上动手,3A的概念,无论再怎么众说纷纭,其定义也是和创意和游戏性无关的(甚至现在和好不好玩都没关系了)。而因为是直接借用其他行业内标准里最高等级来当噱头,所以不仅3A的定义没有明确标准,也没有2A、1A、B、C这些等级。

(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英文维基说是借鉴了信贷的评级,中文维基说是借鉴了美国的学术评分,众说纷纭。而关于谁是第一个提及的,则都没有说法。但基本都指出是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游戏大会上最先用3A游戏来标榜自己的)。

与此同时,由于3A游戏这一定义的出现比较早,而网游和手游出现的时间段远晚于传统电子游戏,所以3A游戏一开始就只用于单机。因为这一历史因素,后续约定俗成也是只适用于传统电子游戏及其衍生产物,一般不带网游和手游(虽然未来3A的定义可能会逐渐更改,但起码目前为止还是如此)。

毕竟别说网游和手游的兴起了,网络这个东西其实太年轻了,只是很多年轻人生的晚,从小就接触网络,就以为网络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理所应当的。

实际上,互联网对比别的行业来说,实在太晚太年轻了。

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诞生。一开始还是用于军用1986年,互联网转为民用。1989年,万维网诞生,也就是World Wide Web,我们输入网站时用到的“WWW”1994年,搜索引擎诞生。2009年,移动互联网诞生。

1986年互联网才开始民用,2009年移动互联网才刚刚诞生。而刚诞生和兴起自然还有一段距离的,不然大家可以想一下3G、4G、WIFI的诞生、兴起直至普及到千家万户都是什么时候。

而网游的兴起更晚,《传奇》是2001年的,《WOW》是2004年在北美测试的,《LOL》是2009年在美国发行的,手游就更晚了……

而第一款家用游戏机是1972年发售的Odyssey游戏机。

如果非要提最早的电子游戏,则是1948年的《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

所以在电子游戏里,网游就过于年轻。而且在网游兴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游戏主流还是传统的单机游戏为主(不能以中国的眼光来看,中国由于发展问题的确在世界上算异类。而且至今国外单机游戏还是有很大的比重,更别提当初了。当然现在很多传统电子游戏也带多人模式,其实界限也逐渐开始模糊了)。

那么在3A这个标准诞生以来,很长一段里都是单机霸占整个电子游戏行业话语权的时代,那么3A在那段时间里自然是不可能带上网游的,更被提更晚的手游。而对于传统电子游戏玩家,3A本来就是传统电子游戏内的说法,自然早就习惯了不带纯网游和手游。

这就是我说的由于历史因素,约定俗成是不带网游和手游的原因。


综上,关于3A的定义,我上述提到的内容里截取几个重点——

  • 3A没有明确的定义,网上那些说法大部分都比较片面,3A的定义标准更多是业内约定俗成的。
  • 必须有大投资和高技术力、高画质,但并不止这一个标准。
  • 一般必须得是大厂,如果靠这款游戏晋升为大厂则例外。(这个主要看欧美怎么看待这个厂商,有点贵族排斥暴发户那味了,别人认你才行)
  • 不注重创新和游戏性。
  • 一般只适用于传统电子游戏及其衍生产物。

所以我一直都说,别太纠结3A的定义,本来就很乱,也和游戏好不好没关系,不要去纠结自己喜欢的游戏到底是不是3A。

基于上述条例,其实很多优秀的游戏都不算3A。

比如《塞尔达:荒野之息》够优秀了吧?投资、开发时间也高于不少普通的3A,但都不说它是3A。

就因为它一是日本的,二是画面不够强。

而WOW、FF14、OW这类网游,投资也够大了,研发时间也够久了,这些都是网游类的头部人物了,也一般不说它们是3A。

说白了,他们是网游,不是传统电子游戏。而特例就是COD、战地这些,都开始逐渐偏重多人游戏了,但它们是传统电子游戏的衍生产物,所以就还是很多人说是3A。比如说管这些叫多人游戏,区别于网游,所以可以算3A。

这个说法是不是很离谱?其实是挺离谱的,可以看得出本来很多游戏分类的标准、3A这类定义的标准,本来就是很乱很胡来的。

而且《鬼泣》、《怪物猎人》、《生化危机》等等算不算3A?也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一般《鬼泣》都不说3A的,《生化危机》则比较有争议。《怪猎》别的作品不算3A,那么《怪猎:世界》呢?就也很纠结。

很多优秀的游戏、大作,都不被认为是3A,这是很正常的事。

3A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欧美厂商用来自己画一个圈来掌握话语权,以否定外人的一个标准。

有点类似于old money自己建立一个标准来挑人的行为。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公平。

所以我一直跟人说,别去纠结是不是3A。

很多游戏,它按照标准还真就不是3A。比如网游就是大概率不算3A,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因为本来3A就是欧美厂商搞出来的噱头,再加上以前的历史因素,所以是很乱的,去纠结它干什么?

难道3A就代表好游戏?不是3A就代表不是好游戏、没有影响力?

国内传统电子玩家希望有国产的3A,无非是因为以前的落后所以对技术力这东西有着极端的追求和渴望,同时希望国家强大到能在别人擅长的领域打倒对面。而不是说国内游戏非3A不可。

所以某些人去纠结3A这东西到魔怔就没意义了。

上一个下一篇:家美好听还是家馨好听?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