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片子?

admin 56

一、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片子?

绘画技术和导演经验都不足。功夫熊猫这样的动画片,镜头数基本都能达到3000个以上,中国导演的设计能力基本在1000以下。所以国产动画片看着都象电视剧

二、人工智能导演拍的电影?

头号玩家

头号玩家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泰尔·谢里丹、奥利维亚·库克主演的科幻冒险片,于2018年3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头号玩家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所寄托、沉迷游戏的大男孩,凭着对虚拟游戏设计者的深入剖析,历经磨难,找到隐藏在关卡里的三把钥匙,成功通关游戏,并且还收获了网恋女友的故事。

三、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僵尸校园?

其实原因很简单,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僵尸片和恐怖片拍出来的话也是位于烂片的位置,基本上拍出来的僵尸片就没有一个是让观众叫好的。

这样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去准备道具和后期制作,反而最后的收益却没有制作花费的成本高,这让许多的导演也就逐渐放弃了恐怖片和僵尸片。

由于现在有许多的流量小生,这样也是导演通过赚取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再加上这些流量小生的粉丝也比较多,自然观看电影的人也就会有很多,所以电影的成本也就通过这些粉丝和其他人的观看也就逐渐的将本金也就挣回来了。

四、为什么现在中国电影拍不出90年代的水平了?

楼主提的问题,或者更具体一点来说是香港电影为什么走向衰落了。讲真,看到王晶出现在徐峥的港囧中,我是特别伤心的,香港老一代的导演是真的“过气了”,香港新一代的导演青黄不接,早年我从彭浩翔身上看到一点希望,可是他的”才气“就像这三部志明与春娇,彻底烂掉了。还记得我看完破事儿,到处找彭浩翔的资料和他的介绍,那感觉就像走了很久 看了很久漫无边际的黄沙,突然出现了一块绿洲。但是这几年,哎……有人说,彭浩翔的早期的电影就像一对很好的朋友仔,埋堆倾解,但是现在大发了,火了,早年电影中那种朋友间的插科打诨,那种轻松随性,那种灵性彻底没了。

我一个朋友,小时候跟随爷爷奶奶长在香港,后来读中学后才回到广州,跟爸妈一起住,他每次回香港再回来都会特别落寞,他说香港变了,短短几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变了。我当然不能全了解他口中的”变了“, 但是我想,这几年内地的城市乡村,每个人心底埋藏的情愫,大抵如此吧。

其实电影和我的专业好相近,我在德国读传播学,自然少不了研究电影这种媒体。其实从早期的电影作为一种attraction到1920年左右,电影作为一种narrative,它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大众的审美偏好,以及电影在那个时代该承担的社会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慢慢成型的。既然作为一种大众媒体,自然少不了大众。

我觉得90年代末可以说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江湖”,从解放前走出来的一代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还有着内心纯粹的江湖梦, 没有票房,没有上座率,也没有这个局那个局,他们能真正“任性”的去展示自己想要展示的东西,这些匠心独运产生的作品就像一个个精心构筑的世界,那里是我,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想要生活的地方。反观现在的电影,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个需要耗费两小时生命才能消费完的一个商品。电影院也不是什么看电影的地方,而是一个社交的场所,闲插一句,现在情侣间的活动太单一了!逛街吃饭看电影,三部曲啊,再来一部大结局——速八。

话说回来,现在大部分电影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导致很多导演到演员都也只抱着这个心态去拍的,趁着上映那几天捞一把,捞完跑路,所以为啥会有那么多小鲜肉了,卖脸呗,剧情不够颜值来凑,我们就算情节垃圾,但你花两小时40块钱看看帅哥美女,你亏么你亏么你亏么???

倒不是说所有的华语电影都不行,末日了,这几年还是有些沧海遗珠的。所以楼主考虑到现如今阿猫阿狗都能“逐梦演艺圈”,数量上去了,质量相对来说是会被拉低了。所以还是要有信心的。

五、姜文是不是再也拍不出像《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了?

其实《让子弹飞》是一个意外啦!

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的是影视圈几大最坑投资人的华语导演之一。

我记得,有人把坑的程度做了个排名,姜文貌似是第二名还是第三名。

影视投资的逻辑,跟创作逻辑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好作品就一定有钱赚。

一要看拿票房的能力,二要看省成本的能力,三要看缩短投资周期的能力。

(这个大家都懂的,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肯定要看收益率,还要看投资年限,以及看管理费的比例。

所以,世上最坑的所谓投资之一就是理财险,年纪轻轻的时候买进去,七老八十的时候付给你,通货膨胀都不知道多少倍了。)


说到坑投资人,华语圈几大导演各有各的特色:

比如王家卫吧,大家都知道,以慢工出细活著称,《一代宗师》拍了八年,这就足够让投资人哭晕在厕所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有一个特别坑投资人的恶习:耗片比是一般导演的好几倍。

王家卫是艺术家,经常带着摄影师一起出门去找感觉,拿着摄影机,拍天空,拍大地,拍任何他喜欢的东西。

这些美妙的画面,最后会有一部分被剪到成片里,但是,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哦,绝大多数胶片都被他玩掉了。

如果你知道电影胶片有多贵,你就知道投资人的心上是怎样滴血。

另外,王家卫的慢工出细活,为什么这么慢呢?因为他不停的改剧本!

因为王家卫自己是编剧出身,所以对他来说,写个剧本就像玩儿似的。在跟投资人谈的时候,他手头会有一个成熟度很高的剧本,非常非常精彩哦!精彩到投资人会觉得不把这个故事拍出来,简直就是对时代的犯罪。

但是,拿到钱以后,原先那个精彩的剧本就作废了。王家卫会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然后根据思考的结果重新写作。而且,这个重新写作的过程不断重复,甚至到剪辑的过程中,这种思考还在进行。

为什么演王家卫片子的演员经常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演员拍戏拿到的剧本往往是一张纸,就是王家卫前一天晚上刚写出来的。

假如故事的发展有几条分叉线,有好几种可能的话,王家卫就会把每一种可能都拍一下,然后等最后剪辑的时候再来选择。

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么精益求精是没错啦。但是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说,王家卫绝对不是一个好标的,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好标的。

而陈凯歌导演则是另外一朵奇葩。

近几年,陈导演拍的片子,基本上就没有一部赚钱的。只不过是亏多亏少的问题,如果成本和收益能够基本打平,就足够让投资人高兴得要命了。

这就是陈导演每部作品之间的间隔都那么长的原因(总得消化一下前作赔钱的影响,才能找到新的投资人)。

其实,我到现在都有点好奇,《霸王别姬》的影响力就真这么大吗?大到陈导演的第一个投资人徐枫女士,投资《霸王别姬》小亏,投资《风月》巨亏,这样明晃晃的前车之鉴摆着,还总有不要命的往上凑?

除了收费高以外,陈导演的一个恶习是顺拍。

所谓顺拍,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场一场往后拍。从创作者理清思路的角度来说,这样会比较顺,比较舒服,演员也比较容易呈现出合理的情绪变化。

举个例子,这两天,《香蜜沉沉烬如霜》的虐戏,“天上地下岂有我旭凤害怕之事”,很多人吐槽说男主的情绪太收着了,不够激烈。有人出来解释说,这一段应该是拍完魔界戏份之后,回头再补拍的,有过后面的大虐之后,这点小虐,就不至于有那么大的情绪激动了。证据则是发型的改变。

但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顺拍简直就是犯罪。比如说,有个大场景需要很贵的布景。通常情况下,导演会把这个场景下发生的几场戏合并到一起来拍摄,用完后这个场景就可以拆掉了。而按照陈导演的习惯,这个场景必须一直租着,直到他拍完所有相关戏份。

所以,拍同样的戏,陈导演的成本可以比其他导演高好几倍。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超支,投资人不得不继续往里面投钱(否则就只能看着之前花的钱打水漂了),对于财务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相比之下,张艺谋导演简直就是个天使。

为了投资人能够赚钱,《满城尽带黄金甲》明明是曹禺《雷雨》的构架,周润发是周朴园,巩俐是蘩漪,刘烨是周萍,李曼是四凤,黄轩是鲁大海……可是,里面居然硬生生塞进了一个二皇子周杰伦!除了坑了黄轩,不得不改成年纪更小的秦俊杰来补位以外,整个故事逻辑全都坏掉了。

而《三枪拍案惊奇》明明是《血迷宫》的构架,居然主角用了小沈阳,并为了给他配戏,不得不把全套人马换成赵家班,最后弄成一个像春晚段子集一样的四不像。

《金陵十三钗》也只是拒绝了张伟平推荐的女主,坚持用了他心目中更像玉墨的倪妮,却没能拒绝张伟平让倪妮和贝尔演床戏的提议,以及发出那篇《我跟贝尔演床戏》的通稿。

二张此后的分裂和撕逼,便是这一因果。和陈伟平分手之后,张艺谋导演拍了一系列的低成本小制作佳作,因为那时他已经知道,投资人的钱不能随便拿呀!

而姜文导演,则是以上集大成者。

他对艺术的坚持,比张艺谋更烈。不管什么投资人,都不能让他妥协到,严重影响自己片子的艺术质量。

他现场改剧本的恶习,跟王家卫一般。(让子弹飞里有一段,大家在六子坟前说的话,精彩不精彩,经典不经典?那是临场写的。当时拍了一整天,这个场租的时候到了,第二天不能再用,姜文一直觉得味道还不够对。就在景点关门前的几十分钟,他写出了这些对白。

他的片子还被禁掉,干脆上不了映,在《让子弹飞》之前,更是拍一部赔一部。(据说有个投资人第一次来片场视察的时候,奔驰车队,保安环绕。最后一次来片场,自己一个人打了个车过来的。

在拍《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投资人对片子要求颇多。要有美女,要有性,要有啥啥啥啥。姜文导演全都满足了,然后片子出来,大家都说看不懂。

所以,到《让子弹飞》的时候,投资人表示你爱咋拍咋拍,观众能看懂就行。

有这样的创作自由度和创作前提,才有我们看到的《让子弹飞》。

而现在,你说还会不会有另外一部《让子弹飞》?

《邪不压正》里的彭于晏的肉体看到了没?许晴的熟女风情看到了没?

当投资人对姜文导演的期待,不再是不赔本就行,而是把他当成票房保证的时候,创作就不可能完全自由。

与此同时,有了一部《让子弹飞》,姜文就像另外一个陈凯歌,不管这部赚不赚钱,下一部一定有人投。

他又不像冯小刚那样签了对赌协议(我觉得那相当于精神上的卖身契),没有对票房的极度渴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指望他不顾自己的艺术追求,老老实实拍爽片给你看?

从《邪不压正》可以看出,姜文仍然是那个想要站着把钱给挣了的姜文。

挣钱重要,但站着更重要。

由此而来的拧巴,相信会在他余生里不断重复。

链接:

我在上映第一天对《邪不压正》票房的预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016746/answer/441457725

最近几篇文的传送门:

金知:姜文是不是再也拍不出像《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了?

金知:《延禧攻略》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金知:如何看待吴谨言团队因耍大牌被央视《中国电影报道》节目组发文直怼一事?

金知:如何评价演员杨紫最近两年的戏路向古装偶像剧的转变?金知:如何评价《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润玉和旭凤对锦觅的爱?

金知:如果不出艳照门 陈冠希在娱乐圈的地位是否会超过谢霆锋?

如何评价周迅霍建华主演的电视剧《如懿传》?

金知:如何看待秦俊杰杨紫分手?

金知:如何评价《爱情公寓》电影版?天盛长歌为什么收视率低迷?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076431/answer/480651831

考古文传送门:

为什么吴亦凡能火遍地球 通吃三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17428/answer/165425657

如何评价吴亦凡参演王家卫的新电影《繁花》?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668202/answer/158592106

徐克近年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林更新?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18902/answer/154532891

为什么好声音的梁博没有火起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47221/answer/162110222

六、李连杰电影中国拍的?

少林寺

1982年李连杰主演电影

《少林寺》是由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于海、丁岚等主演的武打片,该片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影片讲述了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1983年,该影片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

七、为什么中国拍不出一部以单独一场战争为视角的电影?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国产电影也有战争片佳作,第五代导演吴子牛更是以拍张战争片而闻名,历年来优秀的战争片有

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环》

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

1995年的《南京1937》

2007年的《集结号》

2010年《喋血孤城》

八、中国为什么不拍越战的电影电视?

高山下的花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现在这20年确人没有了。原因很简单,为了中越友好。还有,这个战争对我们是有利的,且是我们主动展示肌肉的……我们主动打到对方几百公里?这好的就不宣传了吧??!!!

九、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像《第一滴血1》一样的反战电影?

第一滴血1虽然反战,这我们承认,但他这个反战有点太便宜了——就是反映一下退伍士兵遇到了些生活困难,所以别打了,人家生活不容易。——这确实是反战的一个方面,但好像太肤浅了。第一滴血1好看在他是动作戏,不是反战戏。

反战国内比较经典的《高山下的花环》,一场戏下来战场上的各种糟心事你也看到了,谁喜欢战争谁去吧——这个反战比血1高明不少的。

更好的反战片,我举个《战争与和平》,第三部《1812》,也就是把博罗季诺打了一遍而已。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注意力还在帅气的士兵(旗队长领衔),各种士兵,各种队形,各种武器,各种衣服,觉得很新鲜有趣,也可能被大场面震撼。但把这部看完了以后,反正我就一个念头——我看的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如果我还能喜欢战争,那我心理一定有问题。

虽然第四部里,战争对各个人造成的伤害一点点披露出来,可能更接近我看过的西方反战片,但我还是觉得,第三部,1812,是最让人想远离战争的。

十、电视摄影机或 DV 为什么拍不出电影的效果?

鄙人是一名电影数字技术工程师,以前也是拍胶片出身的。我替楼主回答一下电影和电视(所谓数字)之间的基本差异。

1、宽容度和光比问题

数字的可容纳的光比是非常小的,简单地说,就是现场不能有过大的反差,比如夕阳+人影,如果胶片拍出来,后面的云彩看的非常清楚,前面的人影也多少保留点细节。但是数字就不同了,根本无法拍出一个感觉是立体的人影,只能出一个“剪影”。而且,前面的夕阳也会丢掉很多色彩和细节。

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原理差异:胶片是以对数函数方式来进行感光,而数字CMOS则是以幂函数运算来感光的。对数函数的感光乳剂可容纳相当于1300%的数字亮度,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体其明暗反差之间哪怕有13个档级的区别。如暗部照度为0,亮部至少可以达到13。但数字就差多了,只能达到1。经过“高效率拐点矫正”的数字摄影机,也只能达到6左右。这倒不是说CMOS的宽容度只能做到这么大,而是从电讯信号-后期显示器之间,只能做到这么大。

所以,现在好一点的摄影机和数字相机,都能使用log模式来拍摄。log就是对数函数,胶片扫描仪专用的转换程序,用log对数对原始电讯号进行对数化运算。否则,再好的CMOS也会因后期设备的亮度问题而无法做到准确显示。

2、色彩问题

数字技术要做到高饱和度比较困难,原因是数字的饱和度受限于设备性能。以数字摄影机为例,其饱和度根源在于感光器内部的滤色片,三色滤色片的饱和度决定了感光器能攫取的素材色域范围。但是,饱和度越高,透光率越低,对感光元件的敏感度就要求越高。敏感度越高,颗粒越大,又对降噪系统提出了要求。降噪越高,画面细节丢失越多,又对像素提出了要求。总总一切,对摄影机的整体设计和电源供电都提出来非常高的要求。

但是胶片则不然,胶片做到这一切虽然也不容易,但柯达已经做得非常完善了。胶片采用的减色法非常非常聪明而且科学,这一点,数字无论如何也没法媲美。因为数字必须使用加色法。

同时,色彩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可言。所以,电影色彩的好与坏除了取决于导演、调色师和摄影师之外,更多取决于色彩查找能力。这个能力,任何摄影机商都在提供,所谓LUT的加载和运算,但没有任何一个数字商能和柯达相比。

其余的我就不说了。

PS:无意中碰到一个“摄影爱好者”在下面叫嚣,就因为我说了一句索尼F65的宽容度有点问题,马上就不干了,要“教育教育我”。可惜此人很好玩,先是把分辨率=像素数,然后再把MTF(模量传递函数)说成是“玄学”,然后搞不清log对数模式是从哪里来的,还将“试样”说成是“打色卡”,还把AD转换(模数转换)说成是傅里叶定理,而把“量化精度”说成是“采样”。

这世上怎么会有怎么多乱七八糟的理论呢?早年间,无意中见过一个“大艺论坛”,真是开了眼界了。那个论坛里的理论基本上是出于“妄想状态”。

比如说“色温”的问题,一大堆人讨论了半天,却唯独没有搞清楚一个基本的道理:能用上色温原理的,都必须是完全辐射体,其放射的光芒在可见光的光谱范围内要能和太阳光光谱的曲线接近才行。否则,就叫“视色温”,根本不能用色温的概念来衡量。同时,色温的意义也根本不是眼睛去看,然后比对色彩,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色温是指发光材料本身的问题,材料本身必须是完全辐射体,比如氙灯、钨丝灯或者太阳。温度也是以其表面温度来衡量,而不是以表面颜色。比如只要是日光的,永远都是5500K,根本没有别的色温。因为你拍摄的时候,太阳的颜色变化并不能代表其能量曲线的变化,那些颜色的变化只是眼睛对光的种种折射、衍射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不是能量变化。

在如“D65”这个色温,互联网上又是一大堆胡说八道,什么“阴天色温”,这些都是演绎。6504K根本不是什么理想色温,虽然它是CIE推荐的四种光源之一,但它的用途是用来作为“显示标准白”也就是“光电学中的白平衡”的,而不是用于摄影的。当年电视机选择了这个色温作为基准白,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牛逼,仅仅是因为一个功利的原因:阴极射线管在这个色温下可以释放出最大功率的可见光,这样,电视机的发光率就会比较高。仅此而已。

再有“果冻效应”,你不能拿相机去衡量摄影机好不好?摄影机不仅有常规速率,还有高速摄影。就连索尼F55都做不到消除果冻效应,不然老谋子当年拍《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就不会为了拍子弹速度,而用胶片的高速摄影机了。视频是视频,图片是图片。

上一个下一篇:伊莱特陶瓷智能养生电饭煲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