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我国医疗行业从建国起都进行哪些政策上的改革?

316科技 110

一、我国医疗行业从建国起都进行哪些政策上的改革?

谢邀,

难得有一个邀请回答医改问题,奈何题目太大,不好驾驭,所以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回答一个缩水版的答案。

题目问得是“从建国起都进行哪些政策上的改革”,78年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了解不多,我从改开以后做个简要的梳理吧。

一般认为,我国在改开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在大的社会变革面前,医药卫生体制正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供需矛盾突出,从业者积极性不高,政府投入有限,患者意见较大。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一个参照样本非常重要,同期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卫生系统为什么不学习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来提高运营效率?

在1984年,卫生部发布标志性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基本上是复制国企改革的模式。

到199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文件中提到要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核心就是解决钱的问题。这个时期的政府财政显然是指望不上的,那么那些需要政府拨款的公立医院怎么办?这时就明确提出要 “给政策不给钱”。给的政策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以药补医”,允许公立医院通过药品和服务收费盈利,特别是药品利润在此后就成为了公立医院补偿体系的最重要构成部分。

除了公立医院,医疗保障体系也成为了改革对象。

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一年后的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发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我们当前熟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一环建立了。

2000年,《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被明确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这个时候“以药养医”的矛盾已经开始凸显,所以这个改革文件也明确提出了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

再之后就是反复讨论研究后在2008年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就是从09年开始的“新医改”。

“新医改”的核心内容就是所谓的“四梁八柱”以及五个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虽然大家对“新医改”吐槽颇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医保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了,目前已经稳定的超过了95%。政府也明确按人头真金白银的花了一些钱,从2008年给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每人补助80元,提高到了2013年的280元,今年已经提高到了420元。

2016年医改的最新任务包括十条:

•一、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二、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三、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五、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

•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七、稳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

•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九、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

•十、加强组织实施

这个要展开讲就比较复杂了,简而言之就是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的核心。但问题在于目前推进医改的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并不协调。最新的重点口号是“三医联动”,希望医保、医疗和医药能够相互协调。在当前这个节点,处在医改中间的利益相关方基本都是或多或少的既得利益者,无论监管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药品和器械经营者都缺乏足够的改革动力,目前只有两头有动力,一是患者和老百姓,二是国务院医改办。患者和老百姓缺乏组织动员能力,而医改办还在寻找合适的“抓手”来推进改革往下走。

时间有限,先写这么多,有人看再更。

二、我国脱贫前后医疗政策的变化?

我国脱贫后医疗政策在5年内没有变化

三、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政策有哪些?

① 优先做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如: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② 有条件的地方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在绩效工资中单列。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

四、智慧医疗政策: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利器

智慧医疗政策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医疗在医疗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智慧医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政府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视,并且将科技应用于医疗领域作为一项发展战略。为了深入了解智慧医疗政策的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医疗政策的背景和现状。

智慧医疗政策的背景

在日益增加的医疗资源需求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智慧医疗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智慧医疗政策以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目标,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措施,将现代科技与医疗行业融合,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智慧医疗政策的现状

智慧医疗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政府通过推进医疗机构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患者病历信息的共享和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其次,在健康管理方面,政府积极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监测和在线咨询。此外,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提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慧医疗政策的影响

智慧医疗政策的实施对医疗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改善了患者的医疗体验。通过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和医疗信息的共享,患者不再需要排长队等待看病,诊断和治疗过程更加高效和准确。其次,智慧医疗政策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医疗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智慧医疗政策为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总结

智慧医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医疗行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通过智慧医疗政策的实施,医疗行业得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质量提升和医疗体验改善。智慧医疗政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不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助力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智慧医疗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智慧医疗政策的出台将为医疗行业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相信通过科技的力量,将能够建立一个更加智慧和高效的医疗体系。

五、我国对商业医疗保险政策?

四、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我省“惠民保”是指政府部门引导、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市场充分运作、群众自愿参保,商业保险机构承担保险责任并自负盈亏,不具有理财投资性质的惠民型商业医疗保险,坚持遵循“利民惠民,自愿参保、有效衔接,梯次减负、市场运作,稳健运行”的原则。

(二)保障范围。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将经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综合保障后的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重点解决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和医保政策范围外的医疗自费部分等费用。

(三)主要任务。以市(州)为基本单位,一是确定承保机构。各市(州)银保监部门会同医保、财政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选择商业信誉良好、服务体系健全、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并具备“一站式”服务能力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二是设计保障方案。承办商业保险机构在责任部门指导下,结合各市(州)实际,加强财务精算,按保本微利原则,科学、合理、合规设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保障方案。保障方案中应结合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和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情况,合理确定起付标准(免赔额)、保障范围、报销比例、特药保障等内容。三是引导群众参保。在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各市(州)要支持职工使用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及其家庭成员(配偶、子女、父母)购买“惠民保”产品。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员工购买“惠民保”产品。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为特困、低保等困难群众购买“惠民保”产品。四是提升服务能力。承办商业保险机构要建立与基本医保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经办服务模式,实现经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综合保障后“一站式”服务,探索推进医疗保障和“惠民保”赔付“一站式”结算;要建立灵活、便利的线上线下缴费、理赔方式,实现“一键参保”;要完善授权办理、亲友代办等功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便捷服务。五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承办商业保险机构之间要建立协同配合机制、保费分配机制、投诉管理机制和赔付合议机制;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加强信息披露、跟踪监测和运行分析。银保监部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要与医保、财政等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定期分析研究并解决“惠民保”发展中的问题。

此外,《指导意见》还从提高认识、加强指导、信息共享、规范发展等方面对各地各有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切实保护参保人切身利益,确保“惠民保”规范发展。

六、智慧医疗政策大揭秘:未来如何变革医疗行业?

智慧医疗政策解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医疗成为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与智慧医疗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将如何影响医疗行业?未来又将如何变革医疗格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智慧医疗政策的种种变化。

电子健康档案

智慧医疗政策中,电子健康档案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建立统一的、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可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是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动线上线下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看病就医的便利性。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等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保支付政策

智慧医疗政策也涉及到医保支付的改革。政府鼓励医疗机构推行按病种付费、按病例付费等新模式,以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大数据应用

随着智慧医疗的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也日益重要。政府支持医疗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疾病监测、资源调配等工作,提高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医疗大数据还可以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结语

智慧医疗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将为医疗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机遇。医疗科技的进步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全面水平,推动医疗行业向着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

感谢您看完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好地了解智慧医疗政策对医疗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七、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发展与前景

康复医疗是指通过医疗手段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日益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促进行业的发展,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康复医疗产业政策。

2009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康复医疗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康复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随后,各地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政策,推动康复医疗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康复辅助器具研发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康复护理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康复护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目标。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支持:政府加大对康复医疗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康复医疗服务覆盖面的扩大。
  2. 产业引导: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产业,推动康复机构和企业发展。
  3. 技术创新:支持康复医疗技术的创新研发,提高康复医疗产品的技术水平。
  4. 人才培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行业的专业水平。
  5.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康复医疗服务覆盖面扩大:政府投入的增加和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康复医疗服务的普及和覆盖面的扩大,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康复治疗。
  •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康复辅助器具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 康复医疗技术创新:政府对康复医疗技术创新的支持,推动了康复医疗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升了康复医疗的治疗效果。
  • 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加大对康复医疗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升了康复医疗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 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了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的未来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康复医疗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康复医疗产业的未来前景充满了巨大的潜力。

首先,康复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康复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增加,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再次,康复医疗技术的创新将推动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康复医疗技术将不断涌现,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最后,康复医疗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将加强行业的发展。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结语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政策的发展与前景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将助力康复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随着康复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康复医疗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八、我国对于幼教行业有哪些政策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五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5、《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

6、《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7、《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8、《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23号);

9、《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

11、《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

12、《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

13、《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 ;

14、《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12月1日卫生部、国家教委发布);

1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16、《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 ;

1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

18、《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

1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厅[2007]3号)

20、《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

21、《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

22、《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九、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有哪些?

1、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① 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② 自 2018 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③ 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以“ 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以“ 一卡通 ”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

2、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

① 优先做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如: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② 有条件的地方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在绩效工资中单列。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

① 建立包括全科医生、护士等护理人员以及诊所管理人员在内的专业协作团队,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② 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扩大服务有效供给,培育专业化优势。在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

③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鼓励社会力量以名医、名药、名科、名术为服务核心,提供流程优化、质量上乘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旅游等服务。

4、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

① 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以及全国2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0%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完成章程制定工作。

② 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① 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② 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6、《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

① 6月底全国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管理

② 取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

③ 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④ 将妇产科医师执业证书与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格证书“两证合一”

7、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① 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健全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① 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等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① 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

②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质量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③ 加强从业人员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④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对重点机构加大抽查力度;5.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加强信用记录应用。

十、解读智慧医疗政策:加速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智慧医疗政策: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智慧医疗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为了促进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政府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智慧医疗政策。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些政策,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智慧医疗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

智慧医疗政策的重要一环是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这一政策旨在推动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影像诊断与传输等方面的数字化。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数据的流通性和共享性,可以更好地支持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诊疗的效率和准确度。

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应用

智慧医疗政策的另一重要举措是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医疗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历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诊疗决策和健康管理。此外,医疗大数据还可以为医疗科研提供宝贵的参考,并帮助医疗行业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医疗技术。

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医疗成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模式。智慧医疗政策也鼓励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患者在家中就能够获得及时的医疗咨询和诊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互联网医疗还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参与感。

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智慧医疗政策还强调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通过建立医疗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此外,合作与共享还有助于促进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创新,推动医疗行业整体的发展。

综上所述,智慧医疗政策的出台旨在加速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及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相信随着智慧医疗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加精准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您对智慧医疗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智慧医疗政策的出台将加快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如果您对智慧医疗政策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上一个下一篇:调研报告怎么写?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