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农业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316科技 50

一、农业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我国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成果并加快示范应用。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和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二、如何发挥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措施,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现代农业规划中,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完善的产权改革制度,构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互联网+农业”信息化保障体系、现代农业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农民培训体系等,创新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体系,构建农业专家智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结合项目特点,配套农业水利、机械、土壤等系统工程,以保障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三、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却受到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农民对待科技意识差。农民的文化素质不同,其科技意识也不同。与文化素质低的农民相比,文化素质越高的农民科技意识越强。他们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等各种渠道最先接触农业新技术;并能把农业新技术与现有的生产经营项目相结合。相反,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技意识,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反映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的能力。

农民学习、运用科技能力弱。学习科技能力受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农民所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为低下,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科技运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学习复杂技术或需要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的技术的能力更差。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实现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要支撑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何种途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技术培训。农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各级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田边地角手把手地传授科学技术,选择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作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示范户,充分发挥这些二传手的示范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领。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投入,化解试验风险,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政府是科技投入的引导主体,为此,政府应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通过政府配套服务启动、资金补助促动、奖励引导推动,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社会组建各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向社会集资。金融部门应兑现在科技开发贷款上的优惠政策。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强化农民教育。政府要以农民为对象,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提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使农民从中得到得到实惠,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力。

四、如何有效贯彻“科技创新20条”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越来越集中在科技创新上。谁能在科技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优势,赢得主动。要依靠科技支撑引领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

(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构建企业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要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并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中给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效提升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结合载体。一是要按照省综改试验区的要求,尽快推进科技创新园的建设,使园区成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成为科技成果及时转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争资立项,使科研资源更合理地对接市场。三是要有序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先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知识创新研发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交易和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利用特色资源优势,促进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强。四要着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认真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三、努力营造加强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落实好政策。重点完善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股权激励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保证及时到位。要积极通过科技招商等方式引进科技战略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及其他组织自发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投资。企业要保证科技研发经费。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决策、评价、监督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把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切实营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