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活中科技创新和文化课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文化课了。文化课和科技创新就像是走路和跑步的关系,路都没走好就想跑?而且,如果你是本科生,基本与科技创新无缘了,因为本科生是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各种实验仪器的,自然也没机会让你进实验室搞什么科研创新,相对而言,研究生的机会要多一些,但也仅仅是多一些而已,毕竟全国那么多学生,搞出创新的又有几人?而且,就算你搞出创新,获得专利的,没有实用价值或是成本过高一样没用,还不如老老实实学好文化课。
二、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南方自三国的吴国开始,经历了东晋南北朝的北方汉人大迁徙,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因北方破坏得很严重!从此南方经济(主要是江浙一带)取代了北方经济的主体地位。长安一带的物资也得靠运河从南方运来。之后又有藩镇割据,北方经济难以复苏。
北宋也是因开封在运河旁,有漕运之便,才放弃迁都洛阳的。
宋代(尤其是南宋)的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却是我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有很多人称宋代是我国的“文艺复兴”,可惜被蒙古人残忍地打断了。唐代只是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很繁荣,思想却很贫乏,科技也不是很繁荣。
而且南宋已失去了半壁江山,都城也迁在了杭州。但因科技的发达,什么梯田啊,水利都很先进的,所以经济也特别发达。尤其是江浙一带大概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支撑了整个朝廷,其次就是四川(是因多年未经战火)。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驱逐了蒙古人,也得益于他取得了江浙的富庶之地。虽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迁了很多江浙富户去北方,但北方经济至今一直没能赶上南方。
三、中国民间最富有的朝代是南宋吗
民富第一宋朝,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
鼎盛时期,唐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百分之80,
鼎盛时期,宋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百分之50,
鼎盛时期,大清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百分之30,
想起一句话: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人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
四、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例子
以艺术与科技完美的结合来进行发明创造,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虽然方向不同,但更兼具融合相通、互补的一面,从“盘古开天”的神话中,先民的第一声呐喊鉴定了动态艺术的存在,从原始时代敲打出的第一块石器工具开始,不仅揭开了人类的文明史,它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一次造型艺术的创造与欣赏。
考古材料证明,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就开始用兽皮、兽骨、象牙、羽毛来装饰自己,尤其是新石器时期大量出现的彩陶,造型各异,在材料的选择、成型技术和艺术加工等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科技水平,如:大汉口出土的一件兽形器,整个彩陶造型犹如一只仰首、竖耳、狂吠的动物(配图)动物的口就是倒水的瓶口,它的臂就是陶器的把手,设计非常精巧美观,又如马家窑出土的一件尖底瓶,瓶上四方连续的旋纹,给人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尖底瓶的造型不但美观,上重下轻是为了便于倾斜汲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制的生产工具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中逐渐普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从铸造技术到艺术风格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铸造工艺由传统的渐铸发展出了蜡模、焊接、镶嵌等工艺,形制由传统的礼器向着生活日用器转化,纹饰出摆脱了商周时代狞历森然的风格,神秘的宗教色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轻松自由的新风格,并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器,如:曾侯乙编钟(配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整套编钟共65件,依大小不同分层排列,至今仍可演奏乐曲,它音律准确、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体现了古代高度发达的铸工艺和科技成就,每个编钟造型独特,以纹饰美化,多个编钟组成统一的整体,其中托举编钟的铜人全身彩绘,束带配剑,可见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是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在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新成就。
秦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配图)造型别致,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宫女跪尘持灯,宫灯的烟气通过右臂进入持灯人头部、体内,烟灰贮留后再排出,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灯座可转动,灯罩可启合,可调节烛光的亮度与方向是古代工艺和科技结合的典范。浑天仪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冶铸技巧、机械构造等多方面的科技与工艺高度发展的结晶。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秦汉时期是一个走向衰落的时期,中国青铜艺术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与战国时代相比,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类上都减少了,造成这种现象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它工艺门类的发展,如釉陶和漆器等工艺的发展,它们以其制作简便,质轻且表面光洁等特点优势,逐渐代替了部分青铜器,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工具逐渐代替了铜工具。
唐三彩是烧制的一种低温铅彩釉陶器,当时的科学烧制技术促进出工艺水平的提高,宋朝的赵州轿(配图)拱形的石桥符合了建筑力学的要求,也满足了人们视觉美感的需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平形透视是西方在视觉艺术中的巨大贡献,科学的透视原理的运用,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在二维空间中体现了三度空间。
解剖学的出现,不仅成就大批的艺术家迈向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也使医学,光学等科学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见,从石器、木器、陶器、青铜器到现代合金器皿,从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屹立如林的摩天大厦到遨游宇宙的空间飞行器,无不是古代造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结晶,艺术美的规律影响着科学发展创造的规律,反之科技的进步发展也带动了艺术的发展,“科学需要艺术,艺术出需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