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青州城区范围?

316科技 202

一、青州城区范围?

青州是隶属于潍坊的县级市,为古九州之一,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城区范围包括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谭坊镇。

二、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区别?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区别是: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三、山东青州管辖范围?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管辖范围: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青州市行政区包括4个街道、8个镇:益都街道、王府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谭坊镇、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

四、|青州知府管辖范围?

知府,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青州古“九州”之一,下辖的各个县都属于青州,那么青州知府除了掌一府之政令,还总领各青州各个辖区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范围的。谢谢

五、殷墟规划范围?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周期8至10年,建成后将呈现一个完整的3000多年前殷商都邑布局。

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据介绍,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工后,首先进行殷墟遗址入口区及宫殿宗庙区环境整治,逐步恢复殷商时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此外,还将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东侧、洹河北岸建设殷墟遗址博物馆,这也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工程。博物馆占地面积215亩,地上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将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殷墟考古成果,打造国际先进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传播平台、旅游服务中心和文化产业创新平台。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规划范围涵盖整个殷墟保护区。项目建设内容丰富,除殷墟遗址博物馆外,重点实施宫殿宗庙区及王陵区提升、武官村民俗旅游村和豫北纱厂活化利用改造等工程,科学划分宫殿宗庙展示区、洹北商城展示区、王陵与民俗文化展示区、考古学展示区、创意文化展示体验区、洹河文化景观带和协同展示区七大功能分区,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洹北商城、后岗遗址、铸铜遗址等历史遗存也将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展示,最终呈现一个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完整的殷商都邑布局。”河南省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表示,随着考古工作和相关项目的推进,未来8至10年内,殷墟遗址展示格局将呈现全新面貌。

据了解,2019年初,《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正式实施;2019年8月,《殷墟遗址入口区及宫庙区环境整治工程方案》《殷墟遗址王陵区环境整治工程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2019年12月初,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完成招标工作。

六、青州古城的景区范围?

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围约计1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南阳城区域内的南阳河观光带、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

七、青州智慧城市

青州智慧城市:科技驱动的未来发展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成为许多城市追求的目标。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将先进的科技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青州正加快步伐,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稳健前行。

1. 创新科技为智慧城市注入活力

青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创新科技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融入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据悉,青州已经建设起了全面覆盖的5G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青州还通过推动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创新科技的应用,为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促进。

2. 智慧交通:畅通无阻的城市动脉

青州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旨在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通过安装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以及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青州的交通拥堵问题明显改善。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实时查询交通信息、规划最佳路线,使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3. 智慧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环境保护是青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环境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云平台的数据分析,青州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声水平等环境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在智慧环保的推动下,青州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 智慧能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青州的智慧能源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通过智能电网、智慧用电和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居民可以通过智能电表实时监测电量使用情况,优化用电计划,减少能源浪费。同时,青州还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城市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5. 智慧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青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城市各项数据和信息的集中监测和管理。青州市政府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关切,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智慧治理的推动,使得青州的城市管理更加高效、透明。

6. 智慧生活:创造美好居住体验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美好的居住体验。青州的智慧生活项目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方面。居民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控制,提升生活便利度和舒适度。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总之,青州智慧城市建设在科技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应用的推广,相信青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Please note that the generated content is fictional and may not reflect the actual status of Qingzhou as a smart city.

八、人防专项规划规划范围?

1)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应修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可按其第十层标准面积指标计算;

(2)十层以下,基础埋深超过3米(含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3%修建;

(3)十层以下,基础埋深不超过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2%修建;

(4)单建工程(地上建筑投影范围之外的地下建筑)应按其面积的30%修建。如一栋建筑既有高层又有多层,应按上述要求对建筑进行竖向分割后,分类计算应建设人防面积指标。

九、城乡规划怎么转型智慧智慧城市?

已经开始城乡规划的学习了,最好是立足城乡规划的专业基础,补充智慧城市、CIM、BIM、数字孪生等相关知识,把跨学科作为自己的优势,否则面对纯CS出身的科班生没有核心竞争力。

以下面这篇纯规划领域书籍的阅读为例,可以不断思考规划建设与数字技术可以结合的点,而这样深入行业的思考,计算机背景的同学很难做到。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绿色城区开发设计指南)》是一本关于针对绿色生态城区、综合复杂区域规划设计方法的介绍与工作指南,其中重点是对于“规划设计总控”概念的介绍。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感受到,面对城市复杂系统,尤其是区域整体开发这样的复杂工作,CIM及其他数字化技术有诸多参与工作、“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赋能的机会。

一、写作背景

本书由华东总院城市设计中心(现城市空间规划院)查君博士担任主编,编委会委员包括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张俊、华东总院城市设计中心田逸飞、信汇、张绍华。首版发行于2019年3月,同一时间另一本由上海院李定牵头的关于设计总控的专著《区域整体开发的设计总控》仍在编写中,并于一年多以后方才问世。与此同时,围绕“总控”概念的规划设计落地管控实践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2011年开始介入、2015年基本竣工的世博滨江B片区是设计总控实践的早期案例,其后本书涉及的上海桃浦创智城、上海宝山新顾城、上海三林滨江南片区以及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世博公园等项目逐渐开展,这些一边探索创新机制一边解决实际问题的总控实践为本书的写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21年7月12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印发《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上海市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工作规则(试行)》,标志着上海市正式从政府层面确立了对于总控工作的鼓励和相关工作指导。同时,类似“总控”或“规划实施平台”的规划落地管控工作机制在各地均有尝试,如深圳的“总师制”。

二、内容概要

本书将后期建设管理的理念提前至规划设计阶段,提出了“规划设计总控”的概念,并同时从法定规划优化、专项规划整合、开发建设导则、管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这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开发全流程的操作模式和实施框架。

第一章介绍了区域开发和绿色城区建设的背景。第二章展开绿色城区开发建设趋势与阻力。并对规划系统缺陷及其成因进行解读。第三章是本书核心,介绍了绿色城区开发建设模式与对策,着重阐释了“规划设计总控”概念。提出了规划设计总控的“七大原则”:1)多专项整合;2)多利益协调;3)多维度统筹;4)全过程参与;5)动态化调整;6)综合化咨询;7)多部门协作。解释了总控“五步走”实施模式:1)管控简化及设计协调——现状优化;2)专项梳理及规划整合——空间层面;3)开发控制及建设落实——时间层面;4)管控流程及机制建立——体制机制;5)技术平台及智慧运营——技术手段。后续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展开了“五步走”模式的具体内容。最后一章介绍了上海桃浦创智城、上海宝山新顾城、上海三林滨江南片区三个案例。

三、读后感:CIM赋能总控的若干设想

接下来,按照阅读顺序,记录一下阅读过程中,对于CIM赋能总控以及规划设计到建设落地的一些想法。

1、技术手段和数字智能的引入,是未来规划设计的头号趋势

在本书1.1.3行业发展章节中,提出未来规划设计会更多关注四个方面:技术手段和数字智能、公共政策和规划管理、空间质量和建设品质、以人为本和关注各方利益。其中后三个可以说在规划学科领域已经有较长时间的讨论,但是数字技术的引入,短板非常明显,可提升空间相对最大

2、CIM对审批流程高效化的辅助

2.2中观层面规划设计趋势中,提到“审批流程高效化”是趋势之一。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本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办法》,针对工业项目、小型项目、其他社会投资项目,政府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个、35个、48个工作日,相比于原先10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

关于审批的信息系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是解决工作流程的线上化,CIM基于自身丰富的城市基础信息和规划法规、规范知识图谱,可以进一步辅助审批的核心决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3、控规的三维化

2.3.2.1提到传统控规控制内容强调平面控制,缺乏三维空间引导。目前的控规确实主要是采用二维平面的形式,限定一些红线、退界、布局范围等。未来是否可以结合CIM的三维特性,让红线的“面”变成红区的“体”,在三维空间对建筑形体进行更准确的引导,这样功能混合、立体城市也能进一步在有约束的情况下也获得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像现在因为主要是二维管控,所以就简单化一刀砍死,共享、混合、立体都无从谈起。

4、CIM的城市级碰撞检查辅助专项规划整合

2.4.1提到规划系统缺陷的成因之一是技术上,开发建设相关规划需要整合,但相关技术手段与方法仍然缺乏。不同规划之间往往存在“规划打架”,但是却不易觉察。这非常类似建筑中各专业存在碰撞的问题吗,建筑是用BIM解决,城区则可以用CIM进行城市级的碰撞。难点应该是一些规划要素比较难语义化,需要懂规划的一起完成数字化转译。

5、CIM提供公众参与的可视化平台

3.1.4.2在介绍法国规划体系的时候,提到基于城市设计平台,给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可以相互理解和充分协商的可视化平台。数字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消除信息壁垒、完成信息共享,而数字孪生可视化则可以大大降低沟通的难度。在未来规划逐渐走向存量市场,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逐渐成为规划市场的主流,相信这种以公众参与为目的的CIM可视化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

6、CIM平台对规划实施整体过程的管理支持

3.2.3提到了规划实施的智慧运维,需要借助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规划要求提核、规划建筑审查、设计方案比选、智能实施监测。目前这些功能在技术难度上已经具备了一定可实现性,但是在真正的规划实施工作中,这样一个平台常常被抛在一边。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一方面要推动技术研发,做出更适合规划总控团队的平台工具,减轻他们的使用门槛,充分体现平台对于提升效率、信息存储连续性、信息提取便捷性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对工作机制的变革,把数字平台真正结合到总控工作流中。

7、CIM平台的使用对象应当包含总控团队

在实践项目中,CIM平台的购买方通常是建设单位,在区域开发中就是一级开发商。我们对于使用主体有过很多讨论,也曾因为出资方是一级开发商而把用户定义成一级开发商。但是,本书3.5.1中D谈到,技术管理平台应以总控单位为主体,而考虑到一级开发商委任总控团队的原因就是因为开发商本身人力不足,所以赋能总控的CIM平台即使不是以总控团队为单一用户,也应将其列为主要用户

8、CIM辅助智能审批

在4.3.3.2展示了附加图则的管控要素,包括建筑高度、屋顶形式、建筑材质、建筑控制线、机动车出入口、公共停车位等等,粗略划分了一下,有一半管控要素利用数字工具进行自动审查应该是技术可行的,其他不可行的要素主要是一些有主观判断或不好转译的,也可以借助可视化能力,辅助审批决策。

9、仿真模拟辅助专项要素的矛盾梳理及解决方案

5.8谈到很多专项要素的矛盾和解决,其中一些明显可以通过GIS引擎自带的分析能力或者BIM碰撞得到辅助。例如加油站选址距离保护建筑过近,可以借助GIS对于两个要素的距离进行判别。还有共享单车与交通空间的矛盾、地下空间的碰撞,与此类似的很多空间冲突都可以利用工具辅助。其他还有诸如电力专项、排水专项等,可以通过简单的模拟和设置规则进行辅助判断。

10、CIM可视化平台有利于阅读和使用“区域总图”

5.9.2提到总控的一个关键成果是一张区域总图,在规划实施平台政策中也强调地区总图这一关键技术成果。大总图其实就是涵盖了道路交通、竖向规划、给排水等等专业的内容,可能有十几类内容,也即十几个大类的图层。这些内容如果能转译到CIM可视化平台中,肯定比纸质图纸好阅读,也会比CAD图纸好理解,而且还有三维整体集成的优势,对于总图这一关键成果的使用效率会有较大提升。

11、AI辅助建设实施验证

6.3提到了总控团队在编制完管控文件后,需要做建筑验证,即“以街坊为最小验证单位进行方案布局,一般达到建筑标准层基本柱网布局深度,对建筑内部功能及外立面形态不作要求,主要目的是将建设实施阶段可能遇到的实施性问题前置化研究,以最大程度节省解决相应问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说白了,就是编制完了管控规则,要自己先强排试试规则有没有问题。这里的强排不追求美观和创新,主要是为了暴露问题,这样的场景非常适合引入AI自动生成方案,暴力排雷


相关回答:

阿里智慧建筑、腾讯智慧城市,建筑工程行业人员如何参与?

我是 @言之,前建筑师、城市设计师,现智慧城市产品经理。

关注我,关注数字化转型中的城市与建筑。

十、仓储规划项目范围?

范围较多,如规定贮藏品种和数量、时长,依不同品种所需的温度湿度PH值,……设计制图后进行修建

上一个下一篇:智慧树玩转短视频答案?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