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
智慧农业激发产业振兴活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智慧农业通过作用于产业发展过程来激发产业振兴的活力。
首先,智慧农业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够运用大数据和反馈机制打通各个环节的信息渠道,高效率地匹配市场供需,进而使农民或农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销售计划。
其次,智慧农业提升了精细化和高效化的作业水平,有利于农业产业的改造升级。生产领域内,智能化的管理客观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优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质量;经营领域内,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农业不受时空限制,间接促成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使农业企业的品牌化意识不断加强;服务领域内,智慧农业的发展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决策管理水平。
最后,智慧农业推动了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能够更合理地配置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有限资源,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
二、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能解决乡村振兴吗?
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可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乡村振兴的问题。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乡村振兴: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可以通过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手段,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将农业与市场、城市等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 提升农民素质: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和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培训、教育等手段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持,但需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乡村农业振兴术语?
一、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二、五个振兴
要实现这个总要求,关键是要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上先行突破,解决好乡村振兴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有效衔接
2021年“一号文件”针对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设立了5年过渡期,背后实质就是要将脱贫攻坚成果基础打得更牢固、更厚实一些。
四、从“输血”到“造血”
进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时期,继续采取单向式的全员“输血”,极有可能在农村地区养成“等靠要”的观念与习惯,形成贫困-扶助-再贫困-再扶助的恶性循环。
五、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单纯搞好乡村环境,而是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建设和谐宜居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乡村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六、乡村建设行动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七、“三治”结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乡村治理方式和路径的探讨、要求与实践日趋统一,就是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八、制度性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九、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
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农村土地产权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划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一意见的出台在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十、农业现代化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四、乡村振兴对农业的好处?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乡村振兴是保障农民增收、农业稳产,从而保障粮食供给的压舱石。同时,能够增强国家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二是乡村振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三是有利于创新产业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护种业知识产权。
五、农业服务和乡村振兴的区别?
区别如下:
第一,名称不一样,分别叫农业服务和乡村振兴,
第二,概念不一样,农业服务是指为农业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政策服务等等,
乡村振兴是指对乡村实施建设行动,通过规模的建设是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等,乡村振兴的概念更大,它包括了农业服务。
六、农业发展的畅想,乡村如何振兴?
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中国要想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想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想美,农村必须美。只有农业做大做强,农民生活富裕,村中大事小情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更好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方面
通辽市绿云信息公司搭建的农牧业标准化种养殖科技服务平台,针对作物生长周期进行统一管理,每一个关键节点及时为农民提供常用的知识库、技术视频、种植技术、病虫防治、土壤墒情等信息。
用户通过手机APP可随时随地将作物的施肥、播种、灌溉、收获等全过程记录到系统中,使用系统后台对基地、生长过程等进行管理,实现种植生产的全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
平台通过把各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土壤环境数据、气象环境数据、虫情监测数据等参数数据统一反馈展示到APP端,使管理者可通过手机方便的查看、统计、分析数据,直观了解大量数据背后的意义,快速掌握作物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完善作物生产经营管理手段。
农民富裕方面
通辽市绿云信息公司提供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服务,线上对接特色农畜产品旗舰店,以电子商务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长农业产业链,有效提升区域内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竞争力和品牌资源整合能力,线下对接特色农畜产品实体店,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区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政务服务方面
通辽市绿云信息公司搭建的党群服务平台,便于网格员对网格内居民信息统计的同时,解决了网格员遇事及时上报的问题,网格员通过手机端,对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及时上报,通过四级联动的方法,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村民的满意度、幸福感。
七、「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意义有哪些?
乡村振兴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以规划来统领、指导、验收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振兴规划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党的领导、以国策实施为导向;生态为本、空间规划为基础;产业为核、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关键;乡建特色、生态和谐宜居宜业;文化繁荣、传统复兴现代创新并举;人才驱动、开放共享思维激活;组织保障、法治德治自治相得益彰;以人为本、村民生活幸福为根本追求;可持续发展、发挥内外动力系统的长效机制;跟踪服务、强化规划的稳定性和实施的可操行性。
乡村振兴规划按照规划的对象、范围、目的,具体可以分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含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及其他区域发展共同体)、具体乡村的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设计。每一类规划的对象和重点不同,内容体系也有差异。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乡村振兴工作做总体调查、研究、顶层设计、工作部署、任务考核等工作,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原则;多规合一,生态优先原则;产业主导,五项联动原则;机制创新,政策落实原则;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原则。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
1. 区域乡村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区域内乡村发展现状调查,包括土地、人口、生产情况、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经济发展、各类组织、特殊人群,也包括区域内涉农、涉乡企业发展情况,规模性的产业发展情况等。
乡村振兴的现状调查务必翔实、系统,采取表格化、问卷化的方法,并结合访谈、大数据比对等,要注意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纵向分析、横向对比分析,建立区域乡村发展数据库。
乡村振兴导向的基础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乡村发展环境综合分析;
(2)区域乡村土地及其利用现状分析;
(3)区域乡村空间分析及分类研究;
(4)区域乡村建设现状及特点分析;
(5)乡村人口结构及特殊人才群体分析;
(6)乡村产业现状分析;
(7)乡村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
(8)乡村特色挖掘: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人群等;
(9)分片区(组团)资源对比分析;
(10)区域乡村与城镇发展的结构关系分析。
2. 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综合研究
在对乡村资源和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政策、外部发展、驱动因素,对区域乡村的发展环境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
(1)区域乡村振兴发展优劣势分析;
(2)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挑战分析;
(3)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环境动态分析;
(4)乡村振兴发展的难点所在。
3. 确定总体思路,明确振兴路径
明确区域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突破性路径,聚焦乡村的发展动力。一般来说,该部分内容包括:
(1)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
(2)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
(3)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
(4)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战略;
(5)区域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结构;
(6)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设计。
4. 空间管制与空间布局
在总体战略指导下,根据乡村的资源基础和发展分析,进行空间管制规划,确定区域乡村发展的分区思路。
(1)区域乡村振兴空间管制要求;
(2)区域乡村振兴空间布局思路;
(3)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空间布局;
(4)分区发展指引。
5. 区域乡村生态振兴规划
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探索区域乡村振兴的生态式发展,对总体生态肌理、生活空间生态发展、生产空间及产业发展的生态化、生态空间的优化与保障等进行规划。
(1)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思路;
(2)乡村生态空间梳理与有机再生规划;
(3)乡村产业体系的生态发展规划;
(4)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深化攻坚规划;
(5)区域乡村生态圈构建规划。
6. 区域乡村产业振兴规划
就区域乡村发展层面,要因地制宜,对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规划,把握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构建动力充足的现代产业体系。
(1)区域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目标与路径;
(2)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结构设计;
(3)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4)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5)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保障;
(6)村民深度参与、最大化共享机制规划。
7. 区域乡村文化振兴规划
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促进乡村文化生活繁荣,激发文化生产的活力。
(1)区域乡村文化振兴目标;
(2)区域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程;
(3)区域乡村传统文化复兴路径;
(4)区域乡村文化创新发展规划。
8. 区域乡村人才振兴规划
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立体、多元、复合的人才体系,是促进乡村振兴快速高效进行的基本驱动力。
(1)区域乡村人才振兴体系构建;
(2)专家智库及社会人才体系共建规划;
(3)返乡就业创业人才体系规划;
(4)新村民、新乡贤规划;
(5)动态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规划。
9. 区域乡村组织振兴规划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的根本保障,组织振兴规划应该重点包括:
(1)区域乡村组织振兴的基本原则、思路;
(2)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规划;
(3)乡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规划;
(4)乡村法治体系规划;
(5)乡村自治体系规划;
(6)平安乡村建设规划。
10.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与组织
乡村振兴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运用扎实、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探索各项工作机制创新,保障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
(1)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机制规划;
(2)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体系规划;
(3)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保障规划;
(4)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机制规划。
11. 重点示范性乡村振兴项目概念性规划
在区域内,选择重点的、近期能够启动的、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乡村,进行深度规划,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规划的可操作性,并在区域内形成示范效应。
(1)重点示范乡村的基本分析与示范意义;
(2)重点示范乡村的振兴发展思路;
(3)重点示范乡村的生态振兴规划;
(4)重点示范乡村的产业振兴规划;
(5)重点示范乡村的乡村建设提升规划;
(6)重点示范乡村的文化振兴规划;
(7)重点示范乡村的人才振兴规划;
(8)重点示范乡村的组织振兴规划;
(9)重点示范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10)重点示范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规划。
12. 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近期工作计划
规划主体内容之后,要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任务分解、节奏安排、主体责任安排等,形成规划实施方案,并进一步根据地方实际,形成近期工作计划。
(1)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2)区域乡村振兴近期工作计划。
具体村庄的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并非是一个号令下一刀切式的运动,而是立足于乡村本体的可持续的系统升级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深入细致体系化的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社会、产业、消费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等,对每个村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的实施。基于乡村与城镇化的关系,判断具体乡村发展的总体趋势。基于城市扩张、特色城镇化、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等原因,有的乡村在近期内是非保留村,要对这类村子特殊对待。
而对于保留下来的村庄,根据其村落历史、生产方式、人口状况、交通区位、发展机遇等,确定乡村的总体路径,如历史文化村、农业种植养殖村、旅游接待村、手工业村、现代产业村等。确定了总体路径之后,从村落环境、生态环境、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生活、组织建设、人才体系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发展,形成一定区域内产业力量集聚、文化特色鲜明、人民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并将乡村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给出了分类发展指导意见。村庄的乡村振兴规划要基于分类推进的意见,对村庄的总体发展属性和趋势进行判断,以进行具体深度的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 村庄现状、资源及发展环境分析
(1)村庄现状立体扫描及案例数据比对。
(2)村庄振兴发展优劣势分析。
(3)村庄振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4)村庄振兴可利用的资源梳理与分析。
(5)村庄振兴发展的重点及难点。
2. 村庄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引领
(1)村庄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
(2)村庄振兴发展的综合目标。
(3)村庄振兴发展的路径设计。
(4)村庄振兴发展的主要战略。
3. 村庄空间用途管控与空间发展规划
(1)村庄空间总体分析。
(2)上位规划空间发展对接。
(3)村庄空间发展总体思路、原则。
(4)村庄空间用途管控。
(5)村庄空间发展总体规划。
(6)村庄分类空间发展导引。
4. 村庄生态振兴规划
(1)村庄生态现状分析。
(2)村庄生态系统总体规划。
(3)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规划。
(4)村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5)村庄全空间生态式发展规划。
(6)村庄生态圈规划。
5. 村庄产业振兴规划
(1)村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村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规划。
(3)村庄核心产业规划。
(4)村庄特色产业规划。
(5)村庄接续产业规划。
(6)村集体经济规划。
(7)村庄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8)村民参与、共享机制规划。
6. 村庄建设优化提升规划
(1)村庄建设现状评价。
(2)村庄建设史及村庄建设肌理分析。
(3)村庄建设特色分析及元素提取。
(4)村庄建设优化提升总体思路与原则。
(5)村庄优化建设之空间与景观优化。
(6)村庄优化建设之公共建筑与设施优化引导。
(7)村庄优化建设之民居优化引导。
(8)村庄优化之公共空间特色化发展引导。
7. 村庄文化振兴规划
(1)村庄文化传统分析。
(2)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规划。
(3)村庄文化创新规划。
(4)村庄文化生活规划。
8. 村庄人才振兴规划
(1)村庄振兴人才智库及联动支持体系规划。
(2)村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村民返乡就业创业规划。
(4)新乡贤促进规划。
(5)新村民职业培训及上升体系规划。
9. 村庄组织振兴规划
(1)村庄治理结构规划。
(2)村庄党组织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规划。
(3)村庄法治规划。
(4)村庄自治规划。
(5)平安乡村建设规划。
10. 乡村振兴的组织与实施
(1)党政负责的领导机制规划。
(2)多规合一的振兴规划。
(3)创新土地、金融、人才等各项政策及机制。
(4)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及动态管理。
11. 村庄振兴的创新示范措施规划
(1)本村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创新措施。
(2)本村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价值。
12. 村庄振兴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村庄振兴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2)村庄振兴土地利用规划。
(3)村庄振兴给排水规划。
(4)村庄振兴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5)村庄振兴防灾减灾体系规划。
(6)村庄生态循环体系规划。
(7)村庄公共生活休闲空间及设施规划。
(8)村庄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规划。
13. 村庄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规划
(1)村庄振兴重点发展项目梳理。
(2)重点项目发展模式规划。
(3)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规划。
14. 周边乡村联动整合发展规划
(1)示范村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联动结构分析。
(2)乡村振兴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规划。
来源 | 网络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乡村振兴之“乡村”不同于农村,在于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之“乡民”不同于农民,在于城里人要下乡投资、兴业和消费;
乡村振兴之“产业”不同于农业,在于一、二、三产融合。
未来的乡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城乡人融合而成的新社区;
未来乡村居民不再是农民,而是农村人和城里人融合共处的新乡人;
未来的产业也不单是农业,而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高度和谐的新乡村。
"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落地服务一张图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落地服务开展与实施,省(辖)、市(区)、县(镇)、村(乡),域不同,则法不同。
法虽不同,道终同归,即“城乡+产业”双轮并驱,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
目标导向,法无定法,则所用技术自不同,技术不一所用器(工具)尽也不同。
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必须要促进两个融合:一个就是乡村本身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建设,另外一个就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县域、城镇与乡域、村域的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要通过对乡村的建设,让乡村明白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要走产业链发展的理念,农村不仅仅是只有农业生产,还有衍生的相关的服务产业,加工产业等。要建立城乡更新融合发展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坚持走以城带乡、社区治理、消费帮扶、以需促产、品牌兴业的路子。
八、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根本要求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于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的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以新型专业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经营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需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以及发展,促进农民产业链的延伸,创造更多的就业、收入的机会。
九、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四化”同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十、农业乡镇如何进行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大标准,结合本地乡村实际细化标准、措施步骤,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埋头苦干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