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条例。由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5月22日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城市规划的实施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二、北京市规划自然委官网?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官方网址是:http://ghzrzyw.beijing.gov.cn;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是北京市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政府组成部门。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揭牌,按照《北京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将原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的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加挂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三、北京市顺义区拆迁,规划?
顺义新城马坡组团是顺义新城的一部分,是指东到潮白河西到京承铁路,北到牛山兵营(西风乐村),南到减河的区域。这里有几个村已经拆了,还有几个村即将拆迁,如大营、北上坡。
北京市规划委给顺义新城定了三个拆迁级别:仁和镇属于近期拆迁的,马坡组团属于重点新建区域,牛栏山组团属于适度建设区域,南彩、北小营属于暂缓建设区域。
四、机器人路径规划?
Online Generation of Safe Trajectories for Quadrotor UAV Flight in Cluttered Environments
介绍
文章强调无人机轨迹规划重点有三:
- 生成的轨迹必须平滑且符合无人机的动力学约束
- 整个轨迹,而不是轨迹上的某些点,需要保证是避障的
- 整个sensing, mapping, planning的过程必须是满足实时性要求的
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用minimum snap方法,通过构造带约束的优化问题保证无人机轨迹的动力学约束和平滑。通过使用高效的空间处理方法(基于八叉树地图)来生成飞行走廊,从而处理了无人机可通行区域的问题。并且这个方法是高效的,所以能够实时运行,地图也是在无人机飞行中逐步构建的。下图是最后的算法效果:能够在室外位置环境下进行自主导航和飞行。右侧图的绿色方框就是后面要讲的飞行走廊。
对于飞行走廊,1.2.1节介绍了已有的很多方案,但是都存在计算负荷过大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膨胀法形成多个长方体连接而成飞行走廊的思路。对比作者以前提出的方法(文章ref[12]),以及当时的state-of-the-art方案(文章ref[4]),都存在明显的优势。
如上图所示,蓝色的连续方框,是作者在ref[12]中提出的早些方案,明显飞行走廊的空间构造的更加保守,当前方法构造出的橘色方框空间更大,也就意味着飞机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而对比ref[4]的方法,也具有明显优势。[4]中,使用了先用RRT*采样出离散点,如图(c)所示,然后用QP的方法将这些点连接成光滑可行的曲线。由于优化问题只存在等式约束,也就是要曲线通过这些个提前固定好的点,所以可以使用闭式求解
的方法,一次性求解结果。这个在论文推土机:Minimum Snap Trajectory Generation and Control for Quadrotors以及提过了,但是很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平滑后的曲线的点,除了通过这些固定点的地方保证安全,其他的位置是有可能存在碰撞风险的。
作者的做法是:做碰撞检测,发现碰撞点后新增加约束点,然后回来继续解优化问题,和上一个优化问题相比,会发生碰撞的位置由于增加了新的位置约束,则不会再发生碰撞了,但是这次优化问题由于约束发生了变化,不保证在别的地方是不是会再发生碰撞,所以有可能又会检测出新的碰撞点,所以需要一次一次不断进行迭代优化,最后到任何点都不发生碰撞为止,可是到底要进行多少次迭代才能够完成优化呢?这里要强调,我们无法证明通过有限次优化能够让所有点避障。这个部分的深入分析我们放到对ref[4]的解析中再讲,完成本文时还没写。最后文章给出算法框架:
基于八叉树的地图表示
这部分涉及地图,或许应该放在另一个专栏中?
飞行走廊的生成
这部分介绍飞行走廊的生成。飞行走廊的好处很明显:空间上的约束,可以直接去构建,但问题可能是非凸的,或者构造出非线性优化问题,这会影响计算的实时性。通过构建飞行走廊,将位置约束变成凸空间,这样施加在优化问题上,优化问题仍然是凸优化,能够通过高效的求解方法进行求解。 飞行走廊被定义成 ,它由一系列的空间组成 ,每个空间是一个长方体,所以空间有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被其上下界所约束: .飞行走廊的生成有两部分组成,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进行后处理。
第一步,使用A*算法进行初始化(当然,完全可以使用考虑动力学约束的混合A*搜索算法)。空间地图使用八叉树地图进行构造,使用A*算法进行搜索,找到连接起点和终点的一系列grids. 这些grid是避障的,联通的。在3.1.3节,作者强调了最优性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由于空间的稀疏性,再使用A*搜索过程中我们通过减小heuristic的估计来让A*算法更加贪心,但由于破坏了最优性原则,这很可能让A*算法搜索出来的结果不是全局最优,就如下图中的绿色方块所示。但是由于在第二步膨胀过程中,我们会膨胀绿色方块获得最优的飞行走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搜索结果不是全局最优的问题。因为与全局最优结果相近的次优搜索结果,通过第二步膨胀后,或许会几乎相同。
接下来第二步是膨胀:由上面A*搜索出来的结果作为初始化飞行走廊显然还没有完全利用到周围的free space
, 在这个飞行走廊附近依旧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通过向各个方向进行膨胀,一直膨胀到碰到障碍物位置,以此获得更大的通行区域,如下如所示,蓝色方块是初始化的结果,绿色虚线方块是膨胀后的结果,右图中的橘色区域则是连续膨胀方块间的重叠区域,这也是接下来轨迹规划
的时候的空间位置约束,要求两个segments之间的切换点的位置必须被约束在这个重叠区域之内。
在Fig.1.2中也就是下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重叠区域是非常大的,在进行轨迹规划时,我们只要求segment
之间的切换点被约束在重叠区域内即可,这其实是implicit time adjustment. 因为通过调节切换点的位置,也就起到了调节轨迹长度和轨迹形状的作用,从一定角度来讲就是在做time adjustment
的过程。原文的描述在3.2和3.3中。
这里是截图原文的描述:
基于样条曲线的轨迹生成
这部分介绍轨迹规划。这部分的轨迹生成
算法在ref[12]中首次提出(完成本文时对应论文解析还未完成,后续链接),在这里面针对时间分配问题有一些新思路,通过增加有限个新约束(在违反无人机动力学约束发生时),能够被证明整个曲线可以被完成约束在设定的动力学约束之内。这部分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可以看下原文chapter4的截图:
我们跳过无人机的动力学分析,直接接受结论:四旋翼无人机具备微分平坦的特性,具体说来就是其状态和控制的输入能够被四个输出及其导数确定。这是我们能够运用基于minimum snap方法的前提条件。多段拼接的轨迹由以下表达式组成:
cost function为:
以上表达意为整条曲线又M 段 N阶多项式拼接而成,目标函数是整条曲线的某阶导数(minimum snap取jerk, 也就是3阶导数)。在这里,目标函数被构造成二次型:
其中,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均可被写成线性函数。具体来说,约束包括动力学约束(速度,加速度,jerk等),位置约束,通过corridor constraints给出,也就是上面说到的飞行走廊,最后还有连续性约束,也就是连续两条曲线的切换点至少N-1阶连续,N是每条曲线的最高次。对于位置约束,上面已经说过,切换点的位置被约束在对应的方块的重叠区域之内:
但是,注意到这个约束只是保证了切换点的安全,并没保证其他时间点上的点是不是安全的,避免碰撞的。所以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新算法来保证整条曲线都是避障的,如下图所示:
- 首先进行一次优化求解,然后得出结果。
- 对每一段N阶曲线去查看它的N-1的极值点,来检查是不是在对应的飞行走廊的方块内。
- 如果出现violation,违反约束的情况,在那个违反约束的时间点上,新增位置约束,具体做法就是对这个位置的上下边界压缩
- 然后构造出新的优化问题继续求解,这里新的问题与老的优化问题的唯一区别是更新了约束。
新的约束为:
注意到,尽管这个loop内的极值点不一定是下一个loop的极值点,但是作者通过证明发现能够通过有限次的约束更新,将整条曲线限制在安全区域之内,这个和ref[4]中的处理碰撞问题的方法相比就有很大优势,毕竟后者是内有办法确保迭代能够在有限次约束更新内完成的。具体的theory部分见文章4.2.1节(Page.25).
进一步的,如果需要约束更高阶的导数,如速度,加速度,以及jerk等,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约束,比如说还想约束速度,那么获得速度表达式后:速度的表达式是N-1阶,那么就有N-2个极值点,找到极值点是否符合动力学约束,如果不符合,用一样的方式,在极值点处施加新的约束,然后继续回去进行下一轮优化。
五、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路径规划其实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已知地图的,一个是未知地图的。 对于已知地图的,路径规划就变成了一个全局优化问题,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有一些。 对于未知地图的,主要就靠模糊逻辑或者可变势场法。 对于未知环境能自己构建地图的,也就是各种方法的结合了。
六、北京市规划局成立时间?
1953-11-11 在北京挂牌成⽴。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局主要经营⾸都城市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从事北京市的城市规划管理⼯作。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局
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的⾸都,政治、⽂化中⼼北京,北京西城区南礼⼠路60号(邮编:100045)(⾏政区号:110102),于1953-11-11 在北京挂牌成⽴。我单位迄今已经为客户提供了64年优质的服务。
七、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怎么预约?
北京规划展览馆预约方式:
1、实行实名制线上预约参观。开放期间每日预约200人,约满为止。分时段错峰入馆10:00-12:00(100人),14:00-16:00(100人)。
2、停止验票时间为上午11:30;下午15:30。
3、观众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暂不接受团体预约、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
八、北京市密云住建委棚改规划?
据了解,西侧地块总用地面积约81.29亩,总建筑面积约177296.5平方米,包含12栋住宅楼、1栋集体宿舍和邮局、幼儿园等6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群众构建完善实用、便捷舒适的社区生活圈。
九、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
智慧城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城市治理模式,旨在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务和发展水平。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城市智慧化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规划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其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示范和引领性意义。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关键特点
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关键特点主要包括:
- 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
- 城市管理智能化升级
- 公共服务智能化提升
-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通过以上特点的实现,北京市将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全面提升,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实施路径
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实施路径包括:
- 建设智慧城市平台
- 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
- 加强数据开放共享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
通过以上实施路径的落实,北京市将有效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未来展望
在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北京市智慧城市规划的未来展望包括:
- 实现城市功能优化
- 建设数字经济高地
- 打造智慧生态环境
- 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北京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十、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
一项重要的政策在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划,这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其产业结构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北京市制定了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目标
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同时,规划还着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主要举措
-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
- 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推动创新创业
- 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互联网化
政策影响
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效益提升和创新能力提升。同时,规划也将对北京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推动北京市经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预计未来几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将逐渐优化,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将蓬勃发展。同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北京市经济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