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起源
工业机器人是一类能够自动执行各种工业任务的机器装置。虽然如今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组装、仓储物流等行业,但其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起初,意大利工程师西尔维奥·库兹斯在195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了"机器人"这个术语,为后来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工业机器人
西尔维奥·库兹斯在1961年为费亚博物馆设计了一台被认为是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的设备。这个机器人名为UNIMATE,由一个德国联合制造公司、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UNIMATE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在汽车生产线上进行焊接工作。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正式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自UNIMATE问世以来,工业机器人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改进。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工业机器人主要以轴承和电机驱动为基础,执行相对简单的操作,如焊接、装配和搬运。然而,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开始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性。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具有感知能力和自主导航功能的机器人,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如今,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负责车身焊接、喷漆和总装等工艺;在电子行业,机器人可以实现电子元件的组装和测试;在仓储物流领域,机器人可以实现货物的搬运和仓库管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工业机器人的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进一步智能化和自主化。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强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和优化。同时,工业机器人还将更加灵活和多功能,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种类的生产需求。
感谢您阅读本文,通过这篇文章,您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当前和未来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进步,而且为人们创造了更舒适和高效的生产环境。
二、东北工业的起源?
关于东北工业的起源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期,日本进驻东北地区并在此建立了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在日本统治东北期间,日本的大量资本流入东北,投资于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使得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短期内的到较快的发展起来。当然,日本它不可能那么无私的为东北的发展做贡献,它在统治期间除了交通上的投资外,工矿业的投资比重是最大的,它在引进技术上自己掌握尖端技术,将低端的制造技术留在东北。同时在矿产资源上它不断地将开采出来的矿产运往日本本土以缓解本土资源缺乏的状况。而在中国的抗战胜利后,日本对于东北的工业设施实施的是能带走就带走,不能带走的进行毁灭的措施。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东北的工业仅仅只是得到发展,是日本的一部分工业的‘遗产’而不能成为东北工业形成的关键。
第二阶段,日本投降后东北的工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真正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的工业是国家的投资的重点建设,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吉林省占有11项,包括第一汽车制造厂、丰满发电厂等。而黑龙江省则是占了22项,其中10项是机械工业项目,机械工业投资占全国机械工业的23.7%。“二五”和“三五”时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呼吁,东北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强调发展重工业,并且偏向挖掘业,如辽源煤矿(吉林省)、鞍钢(辽宁省)、抚顺煤矿(辽宁省)、大庆油田(黑龙江省)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当然,由于东北这一时期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的倡导和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可以说东北工业基地是一度兴盛。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国家针对第二阶段东北工业基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措施。引进资金,建立开发区吸引外资进入;引进先进设备,并自主的进行设备的研发改进,保证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比重,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提高各种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深加工等。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东北工业的到了复苏,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并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或者说东北工业要想取得像在第二阶段时期那样的兴盛状态,必须有一个战略性的改变。
三、工业起源时间?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随着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代表企业: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机器缫丝厂。
三、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主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短暂繁荣。
其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五、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尤其日本),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六、新中国的工业化
1、工业化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与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并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成就:①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②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2、曲折发展(1956~1876年)
①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但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影响了工业化进程。
②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从农村到城市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原由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③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时至今日终于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注意是完整,全球只此一家
四、西方工业起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年起源于英国!(纺纱机、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左右在德国兴起!(电力和内燃机在内的众多新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1950年左右从美国开始!(原子能、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
五、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区别?
1、含义上的区别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技术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机器人技术
2、特性上的区别
工业机器人的特性是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特性是高度的自动化程序,无需人工操作;工作效率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整个工艺的生产流程稳定,提高产品的一致性;适合大批量生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3、用途上的区别
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包括焊接、刷漆、组装、采集和放置(例如包装、码垛和 SMT)、产品检测和测试等; 所有的工作的完成都具有高效性、持久性、速度和准确性。
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食品生产线、电子电器包装生产线上有广泛应用,同时在农业、物流等行业都有重要作用。
六、工业食用碱起源?
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需要和制碱原料的改变,纯碱(Na2CO3)生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1983年世界纯碱产量约30Mt。在纯碱工业史上,法国人N.路布兰,比利时人E.索尔维,中国人侯德榜等,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七、近代工业起源?
我国工业的起源是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此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
我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三个变革阶段: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阶段;各产业协调发展、突出科技作用的战略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的新型工业化战略阶段。这一历史沿革表明,工业化战略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必须符合世界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必须重视科技的作用。
八、中国机器人起源?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1、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2、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3、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
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九、工业革命的起源背景?
起源背景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但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兴起原因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传统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但是,为何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了英国而非欧洲大陆国家或是亚洲国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内容如下:
1、政治前提:英国较早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更加进步的政治制度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进入18世纪以后英国本土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战乱。
2、农业进步:英国在17-18世纪基本完成了农业革命,具体表现为:轮作制的推广、生产工具的进步、新作物的耕种以及肥料的使用等。通过圈地运动,地主获得了大量成块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则向城镇转移,或是为资本主义农业服务,进而扩大了国内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农奴制度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基本绝迹,英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受到封建残余的阻碍相比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和地区(西班牙、德意志)更小。英国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下降,这也就意味着英国人可以通过较低的消费获取较多的生活资料。
3、较高的工资水平:首先,受到14世纪的瘟疫、饥荒的影响,英国的人口在中世纪后期跌至了低谷。在直到18世纪中叶的300多年时间里,英国人口经历了长时间的缓慢增长,劳动力数量并不充裕。同时,英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也进一步限制了手工工人的数量,在新的政治制度建立之前,即使是圈地运动的出现,也并不能改变英国工业劳动力成本高这一现实。英国劳动力成本高决定了英国工人的工资相较欧洲大陆国家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为大规模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研发先进的生产工具势在必行。由于前文所述,受到农业革命的影响,劳动者可以享受到更低的生活成本,进而过上更加体面舒适的生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技术研发当中。
4、工厂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由于英国较早地废除了行会制度,城镇手工业的发展不受地方行会势力的限制,具有更加自由的环境。
5、商业革命使得英国商人更加富裕,同时英国殖民扩张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丰富的原料,此外英国殖民地印度不仅拥有丰富的纺织经验,同时与印度棉布竞争也成为了推动英国纺织业改进生产工具的动力之一。此外英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舰来保护海外贸易的安全和市场秩序。
6、英国本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使用机器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成本低于欧洲大陆国家,使得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这一条件也是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法国所不具备的(劳动力成本低、能源成本高)。
7、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场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因素。工业革命都是以轻工业开始,向其他部门发展。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推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另外,在西欧国家和美国轰轰烈烈革命时,中国清王朝正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英国等国是不会放过这块能掠取财富的土地,这也是诱发鸦片战争的一个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对印度、东南亚的侵略加剧,印度、埃及、缅甸相继落为英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十、工业互联网的起源?
工业互联网最开始由美国提出。美国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在2011年就围绕实体经济进行创新发展布局。美国还有先进制造计划,积极打造制造业创新网络,即NNMI。这类似我国正在推动的创新中心,目前,美国已经有14个,围绕一些关键创新领域,把产业链相关方都聚集在一起,从而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2014年美国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即IIC,包含GE、AT&T、英特尔、思科等企业,在全球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