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可以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是指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和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value in use) ,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
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使用价值指的商品的有用性具体劳动和劳动资料结合,将原材料的使用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说将布料制成衣服,而衣服的使用价值是布料所不具备的,所以说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还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同概念。
二、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三、如何衡量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实际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车能载物,甚至风能发电,水也能发电。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空气、草原、雨水等自然物,以及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也一样有使用价值。
庄子写的大瓢无用,讲的就是大瓢的使用价值。惠施在面对大瓢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用处或好处的时候,只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从大瓢的实际使用价值去考虑,从而断定大瓢无用,最后甚至生出厌烦之心把大瓢砸碎。
庄子从他宏大的世界观的角度出发,肯定万物皆有用,所谓的无用都是方式方法的不对而已。对惠施说“现在先生有一个可放五石粮食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剖开做成小舟漂浮于江湖之上,而却在那里为其没有用处而犯愁呢?
由此可见,先生还有不达事理的地方呀!”从此也就有了经典的“大瓢无用可泛舟”典故。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通常情况下,同一事物蕴涵着多种使用价值;同一使用价值又可由多种事物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使用主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在不同使用时间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千世界里各种事物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所器重,构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事物的使用价值。
纵观世界的各大名人与经济学家,很多都对器物的有用与无用做过深刻的解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子用他强大的辩证法写的《道德经.十一章》。
《道德经.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注释: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其中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极大说明了我们肯定实物存在(有)的同时并且要发现其背后的价值(无),再此我们尚且可把他理解为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明显不同于交换价值的:首先,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交换价值只有在商品上才能得到体现。
再次,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交换价值的存在为前提,而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必定具有使用价值。最后,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商品消费者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二者的矛盾。
大瓢无用的故事和背后含有的使用价值给了我们一种思想:世上的事物都有自身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大有大的用处。小东西有小用而难以有大用,大东西有大用而难以有小用。各有其能,各有所同。
从这种思想出发可以明了一个道理:不能以自己的才能去衡量他人的才能,不能因为他人没有自己的才能就认为人家没有才能;大用者大才的看不起有小才的是无知,有小才的讥讽大才为无才是可悲。
四、使用价值是可以创造的吗?
产品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只有实现的价值才有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的价值才是实现的价值。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的效用。
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等。
五、怎么理解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包括两重属性,一个是本质属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通过交换和使用后产生的,是商品价值的自然转换和延伸,是价值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体现使用价值的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交换双方的需求意愿,一个是公平合理的等价交换。
只有顺利完成了交换使用过程,商品的使用价值产生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属性也随之转移成为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
六、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何以能交换?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某种统一的价值尺度——货币。货币具有普遍接受性、稀缺性和可划分性等特点,使得人们可以用它来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因此,即使两个商品之间的使用价值不同,
只要它们的交换价值相等,就可以通过货币的介入进行交换。例如,一个人有很多水果,但他需要一定数量的粮食,而另一个人正好相反,他有很多粮食但需要水果,二人之间即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但只要他们都认可某一种货币的价值,他们就可以通过货币的介入进行交换,使得双方都得到所需的商品。
七、物以稀为贵的贵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物以稀为贵,是指物品的稀少,所以价格会贵一些。
八、使用价值都是由复杂劳动创造的?
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
所以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不是复杂劳动创造的。
九、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是什么意思?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使用价值量等同于物品数量,物品数量是影响使用价值量的惟一因素.
也许把使用价值量定义为"某种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的认识是更加科学的
.衡量使用价值量大小的标准是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不是物品数量;使用价值量的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由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是一个动态标准,所以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不能够精确计量的.
十、商品的含义(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记好了哦 这句话高中三年做政治判断都会用到的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再详细的解释一下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东西是商品 那么就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 凝结着人类的劳动 第二 用于交换 缺一不可基本属性 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一块确实很容易就弄混 在背记理解的时候尽量一次到位 不明白的话多问问老师吧~!像这样子回答 我谁然尽量解释清楚 但是总是比不过老师的讲解D~!加油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