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收入?
这种研究院不是行政机关,当然不用考公务员,如果研究生进去的,能拿到事业编制的话至少4000以上的工资 事业编制的人工资5000以上
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待遇如何?
先进院硕士进去后所谓的竞争力的薪酬税后4900左右,工资2年只涨1000多,后面涨得更慢,再过几年基本就是涨几百了,福利基本没有,没有项目奖,没有补贴,年终奖大部分是一个月工资,没有过节补贴,有的话好像一年只发了一个橙子;每个工作日12元的工作餐补贴(只够吃个很普通的中餐),过渡性住房3人一间只能住一个月而且不免费(400元一个月,超过一个月好像会翻倍)。
硕士进去很苦逼,很可能打杂被当做秘书使唤,超级不受尊重,而且干的活不被大公司承认(当工作几年要跳槽时相当于还没有工作经验) 博士工资也就高个1000多,其他待遇一样。留不住人,人员流动相当快(这可以理解) 年底聚餐抽奖最高奖也就不超过1000元的东西 进来后有受骗的感觉,哎,还有好多,不说了,以上都是如实反映,不信你进来就知道了!三、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怎么样?
先进院硕士进去后所谓的竞争力的薪酬税后4900左右,工资2年只涨1000多,后面涨得更慢,再过几年基本就是涨几百了,福利基本没有,没有项目奖,没有补贴,年终奖大部分是一个月工资,没有过节补贴,有的话好像一年只发了一个橙子;每个工作日12元的工作餐补贴(只够吃个很普通的中餐),过渡性住房3人一间只能住一个月而且不免费(400元一个月,超过一个月好像会翻倍)。
硕士进去很苦逼,很可能打杂被当做秘书使唤,超级不受尊重,而且干的活不被大公司承认(当工作几年要跳槽时相当于还没有工作经验) 博士工资也就高个1000多,其他待遇一样。留不住人,人员流动相当快(这可以理解) 年底聚餐抽奖最高奖也就不超过1000元的东西 进来后有受骗的感觉,哎,还有好多,不说了,以上都是如实反映,不信你进来就知道了!四、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待遇怎么样?
1,如果硕士毕业来当RA,还想继续读博士的,还是不要来了,自己直接申请其他学校吧,这里名额很少,而且科研氛围不浓,主要是科研产业化。
2,工作内容杂,多,主要是让你做一些横向的东西,帮着搞钱,然后钱基本上是大老板攥着,你拿着微薄的工资干几个人的事情。
3,关于稳定性,除非你是正研究员,基本上都没啥稳定可谈。
4, 待遇不如公司好,年底奖金大部分是一个月工资,极少部分评到A才有2个月工资,加班是义务劳动,没加班费。
5,社保单位交6%,自己交6%,算比较低的了。
五、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硕士待遇?
中科院硕士研一一般都在900左右,研二研三在1500左右
六、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难考吗?
很难考哦,需要准备充分而且有科研能力和精神才行。
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怎么样?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一家很厉害的研究院,虽然开通没有多久,但是在中科院进驻的时候就招揽了很多人才,主要研究先进技术方面,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还是出来了很多很多先进技术的。
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国企吗?
是国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市场营销策划、贸易代理、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及危化品经营,所属行业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所属地区是湖北省。
九、请问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读研怎么样?
这篇文章最初完成于2022.6.11,回学校后聚会、拍毕业照,毕业后短暂旅行然后就到华为入职了。最近在写材料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这篇文章忘记发出来了。
现在回头来看这篇文章,回想起在先进院的时光,还是会怀念。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师兄师姐们。
关于我: 山东大学某基地班2018级本科生,曾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识与脑疾病研究所/脑信息中心做客座学生。比起手握顶会一作的各路大神来说,我算是一点都不够看。回学校马上要毕业了,就想着写点什么纪念一下这段可能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日子。2021.9.1-2022.6.6,本科的最后一年几乎完全是在先进院度过的。
刚到脑信息中心的时候,我算是从对科研几乎一无所知。离开的时候,自认勉强可以算有了超过不少研究生的科研认识水平。这段日子大概可以分为:摸鱼、迷茫、坚定三个阶段吧。
第一个阶段大概是21年的9月和10月,第一个月一直在准备华为的秋招面试,第二个月因为之前一段时间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回家回学校放松了一下。
第二个阶段大概是在21年11月到22年1月,这段时间一直处在极度的自我怀疑中。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在犹豫之后到底是申请个授课硕士毕业就捞钱呢,还是利用剩下的时间做点成果申请博士;另一方面是我在的组处在刚起步阶段,同时做的都是比较大的项目,对我申请博士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帮我出一篇很不错的工作(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想了)。
第三个阶段大概就是在22年2月到离开的这段时间,差不多确定了自己之后要做什么并开始了解领域内的进展,开始动手实现想法。虽然最后想法不work,但是在这段时间算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科研观以及价值观。
在刚确定要读博的那段时间,真的很难沉下心来做点长期的事情。回过头去想,可能是Peer Pressure吧。尤其是逛逛知乎,经常能看到同级做深度学习的各路大神,手握多篇顶会一作,二作三作更是不计其数。记得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个上海交大的大神,几篇一作,加上挂名一共十多篇文章……所以当时一直想的是怎么能快点出(灌)一篇计算机视觉的顶会论文好去申请。之所以想搞计算机视觉是因为觉得如果按照组里的项目去做,那就是转行到生物交叉方向,一短时间难出成果,二路越走越窄(当时觉得从纯cv能以后再跨到交叉,从交叉没很难跨回cv)。所以有一阵子一直在无比焦虑的看CVPR近年的论文,想快点找个思路出文章。因为焦虑,导致自己一直在内耗,同时会想追求短平快的东西而放弃做很多提升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可能在给自己偷懒的借口,以我要快点出东西为借口,放弃做一些看起来会有点难度花点时间的事情。再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开窍了,可能潜移默化的受组里老板们的科研思路影响吧,我开始不再一味追求成果,而是更多关注自己的成长。算是逐渐和平庸的自己和解了吧。这也是我认为我在脑信息中心这段时间思维上最大的收获之一。
如果说,我自己怎么评价我这段时间,我只能说,I could do better。如果从来到这里的时候,就拥有快离开时的认知水平,那么我一定会做的更好,或许可以有一篇不错的产出。回头来看,虽然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但也并没有后悔。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到,成长总是需要时间的。一段科研实习并不一定要有一篇paper才算是圆满,对我而言这段时间收获到的科研认知可能并不比一篇paper的价值要低。
说起来也不怕大家笑话,在这段经历之前,我缺少很多我认为一个工科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查资料慢、paper看不懂、做不了有挑战的事情……我觉得这可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中国工科大学生的现状。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应付考试上。我承认,有些基础知识确实很重要,但凭心而论,我们的大学到底有多少课程是有意义的基础知识,又有多少是在为了凑学分学一些落后时代不知道多久的技术呢?学校的课程只教会了我们怎么考试,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实践。
有些能力强或者目标清晰的同学,或许通过自己的摸索在大一大二就有了这些基本能力。但对像我这样平庸的同学来说,缺少某个人的点拨或者没有某段经历,很难自己认识到这些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并着重培养自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不一定有的能力:查资料。以前遇到某个bug,我总会在百度查。百度大家懂的,基本属于在垃圾箱里找金子。虽然英语水平不算很差,但总是偷懒不想去读英文网页。直到有一次我发现stackoverflow这个神奇的网站,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几乎都能在上面找到讨论。于是我发现看外网远比我在百度和国内博客翻垃圾要节约时间,想想曾经遇到问题在cs某n找博客,翻开全是一群人抄来抄去那种绝望感……当我学会在Google查我需要东西之后,做事情的效率翻了一倍不止。慢慢我也成为国内博客的输出者,开始记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有两三个月实践比较多,大概输出了三四十篇博客,现在访问量也有七八万了吧。虽然没有很多,但看到有些朋友在评论区说感谢博主,感觉自己帮助别人节约了时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而我感知中最强的可能就是读paper的能力。其实在大三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看一些cv的顶会paper了,但是当时基本上就是一天看个几段,还不明白这几段说的是什么。具体从什么时间开始可以快速抓到一篇文章的重点、快速理清一篇文章的思路我也记不得了。但大概就是在先进院的这段时间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虽然这离有一篇属于自己的一作文章还差的很远,但我认为对我入门做科研来说,算是迈出了一大步。而真正让我觉得我最大的成长,或许就是想要去做有挑战的事情。这种想做和不知天高地厚时候的想完全是两个概念。这种想是意识到什么是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事情,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后做出的选择。而不是不知无畏,嘴里喊着我要做最难最有挑战的事情,实际遇到困难就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对的,然后开始给自己找退路。
关于老师: 以我浅薄的经历,斗胆来谈一谈我心目中好的导师是什么样子吧。之前听朋友说他认为的导师分四档:第一档不push且能让学生有产出,第二档push但能让学生有产出,第三档不push但学生也没产出,第四档push且没法让学生有产出。据说目前国内学生能有产出就很不错了,第一档更是可遇不可求(没读过研,没有考证过)。我觉得这个评价大体上是正确的,毕竟对学生而言,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产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个人可能不想以产出来衡量导师的好坏。因为产出这个事情一方面取决于导师的资源怎么样,但还有很大部分也取决于学生自己。所以单纯的看能不能给学生带来产出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公正的评价。
我的评价指标可能比较主观,是一些难以量化的东西。我认为的好导师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科研品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导师。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对于急需paper拿去申请的同学来说,只要导师能帮助学生产出很好的paper,那就是好导师。但我自认不是一个天赋很强、技术水平很高的人,可能因为我的长处就在技术之外的地方,所以我更关注于paper之外的部分。
其实在来到脑信息中心之前以及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也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老师直接把paper喂到我嘴里,我拿着直接去申请phd,offer拿到手软。
想到这里,回头看看我老板,确实强的一批,确实刚搞了篇大的(Nature Biotechnology),人确实nice。但就是科研品味太高了,项目太大了,以我当时的认知,我想我一个臭本科生在这呆九个多月从0开始上哪能弄一个符合老板科研品味的东西,这不是扯淡吗。老板喜欢的东西是真的有用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东西,而我太清楚要解决实际问题有多难了。
尤其是我当时想申AI方向,要把深度学习算法拿到老板的数据上用,还要做的解决实际问题,最好算法还有点创新,想想脑子都大。那段时间一度以为我是进了一个大坑,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自己,简直是坐在金山上问老天为什么我这么穷。
曾经以为的不适合,只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如果以快速出一篇计算机视觉的会议论文为目标,那我们组确实不是好去处。但如果以接受科研训练、找感兴趣的方向、做交叉方向前沿研究为目的,我们组可以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去处。想想自己之所以一开始想搞计算机视觉,无非是因为曾经做过相关的项目、好朋友在读这个方向的PhD能给我很多指导意见,并不是自己真的热爱。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我并不想以产出来衡量导师的好坏。因为我发现如果不是在这个组,在这群nice老板的指导下,我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究竟想做的是什么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我而言,在本科阶段,我认为老师们给我带来思维上的提升,远比让我按部就班跟着干活收获一篇灌水论文来的要有意义(NIPS、CVPR等顶会一作论文另说hhhhh)。
重点来谈谈我的老板们吧(可以算是硬广了)。为什么说是老板们?因为感觉上我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吃百家饭,受过很多老师的帮助。最开始我是被徐放老师招来的,一直也是徐放课题组出我的补助。后面选定想做的东西之后,技术上是周鹏程老师在指导我。平时有些奇奇怪怪的小问题,有的时候也会跑去问肖彦洋老师。关于老板们的学术水平,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去谈,山大臭本科生来谈中科大、卡耐基梅隆、上海交大PhD的学术水平,实在是有点开玩笑了。只知道老板们21年见刊了一篇Nature Biotechnology,据说是很强很强(狗头)。我主要想谈谈老板们培养学生的理念,以及记录一下和老板们发生的故事吧。
工作习惯上,在这边的工作氛围是非常轻松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懒散。这种氛围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盲目的卷,坏处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摆烂。
去年刚到先进院的时候,整一个人是直接就感叹,这里真好。因为几天之前我还在华为,哪怕实习生朝9晚6我也非常之难受。每天早上开晨会,晚上写当日总结汇报,自己也不能做想做的事情。来到组里一开始说实话还真有点不习惯,老师给任务习惯性会当成华为那种样子去做,想着这个要有产出那个要有产出(虽然最后也没)。
当时带着不好意思,白嫖了徐老师两个月。第一个月每天就在工位上刷题、看面经,准备20几号的华为面试。等到华为面试全都过了,知道自己基本稳了之后,突然就非常想家(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可能因为前段时间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吧,跟徐老师说我想回家一趟。老师马上就允许了,一趟回去呆了得有半个多月。也就是这段时间吧,回去之后受到了徐老师唯一一次批评。
我猜当时老师应该对我是有些失望的,学生和组里的整体氛围不match,又是一个感染力非常强的学生。同时这段时间我也确实太摸鱼,老师跟我讲其他隔壁组谁谁谁,多么多么有self-motivation。
虽然快毕业的时候问徐老师,老师死活不承认当时说我自我驱动能力不够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我想当时老师肯定是觉得我太散漫,太急功近利。接着我大概有快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出现在工位上。当时我跟老师讲,我觉得我基础差的有点大,所以我要自己补补深度学习的基础。于是自己在宿舍看了好一阵子的网课,当然我自己感觉还是摸鱼和学习一半一半……等我有天出现在工位,徐老师笑着问我说,这段时间学习的怎么样啊?
说实话心里是非常感动的,毕竟前面刚挨过批评,接着也没做组里的事情,又去干自己的了。即便是这样老师还是会关心我的收获,而不是质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干活。
后面的话,大概确定了一个我可以研究技术同时组里也需要的子课题,然后就开始了漫漫踩坑路。当时徐老师弄了一个飞书文档,让我记录自己的进展,可以每周写个周报之类的,方便老师们follow。本以为是因为我太摸,也要开始被push了。结果第二天才知道,老师根本没在push我,而是在教我怎么做科研。写成一个文档方便记录参考文献、整理思路,后面如果要写文章就可以直接以这个为参考扩展出去了。当时原话大概是:我们自己写论文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把这个文档整理一下基本就可以当作初稿了。从始至终我都没有被老师强行push过,哪怕老师让我干什么也是说,我们想做xxx你看你有没有时间、xxx你看你有没有兴趣做一下。原定日期完不成我要求多点时间的时候,老师也从来不会拒绝。氛围上可以说是相当之友好了。毕竟从老师的角度,客座学生完全可以当廉价劳动力来用,但我能感觉到在脑信息中心我是真的被当成自己学生来培养的。
我记得有师兄曾经跟我说过,这里老板们培养学生的理念是,当学生和老师想法有冲突的时候以学生的想法为准。估计当年徐放老师把我招过来主要是想让我做软件开发方面的事情吧,毕竟在联系徐老师的时候我还在华为实习,做的就是软开(虽然做的不咋地)。但我一直想的是做算法研究,而且主要是深度学习算法。
当时徐老师给了我几篇论文让我研究一下, 看有没有什么想法,具体内容我已经忘记了,但大体上基本都是开发了一套流程解决了某个问题的这种工作。现在来看能做出这种工作来也非常难得,但当时我就觉得这种工作很low,哪有搞端到端的算法创新厉害。我跟徐老师讲我想做深度学习算法,老师虽然有告诉我他觉得正确的科研思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从解决方案来寻找问题),但没有强制性“教育”我,让我按照他的思路来。
相反,徐老师非常尊重我的想法, 并且在我提出我可能想做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课题之后,联系周鹏程老师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这个东西能不能做。周老师也是同样,从不会说,你这个思路就是错的你别弄了。印象里唯一一次被周老师“批评”是我找数据集找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数据集,期间一直不停的call周老师,最后老师让我别再穿梭在各个数据集里,抓紧找一个开始干吧。
前面主要在谈徐放老师,下面来谈谈周鹏程老师吧。真正开始做技术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周老师在带我了。在培养学生上,不知道是不是毕老师实验室走出来的学生都是这个氛围,周老师也是很尊重学生想法的。周老师是以算法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思路,和我当时想的快速搞一篇算法的创新不管他有没有用的态度完全是不同的。
当时刚和周老师接触的时候,我脑子里都是些乱七八糟天马行空的灌水idea。自己可能也理不清楚就冲过去跟老师讨论了。我猜老师肯定是看得出来我那些idea有多不靠谱的,但并没有说你这个想法不行或者说你不要想这些你就做xxx。而是拿出自己的时间来,真的认真地在跟我讲他的理解,同时给我讲他觉得可能可行的思路。即便面对一个想法和自己有冲突的学生,周老师也是以自己的能力,顺着学生的思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成长。或许这应该算是一种因材施教?
在我的认知里,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好导师。更难得的是,除了能力很强很为学生着想之外,周老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也会经常跟我开玩笑,我扔出来的一些梗老师也很能接得住。跟周老师一起work给我的感觉不像是老师在带学生,更像是在学校高年级的学长在带低年级的学弟。亦师亦友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比如年初我过生日那几天,有很多聚会,我跟老师说明天我要过生日了,可能没太有时间看文章。老师说,等我有空再给你找几篇文章当生日礼物。后来过年期间还收到了老师发来的文章,我说老师我在走亲戚,走完就看。老师说:我不是故意过年期间催人干活,就是怕忘记发了。新中国不存在周扒皮。
那段时间感觉老师是做了不少和他科研品味不相符的事情。因为我是一直想快点出一篇工作,周老师经常会跟我说他觉得不错的方向,感觉真的有认真在考虑哪个东西可能我按部就班的去做就能在短时间里做出不错的效果来。后来嘛,虽然我收获很多但还是比较遗憾,没做出很好的成果。尝试了一个新思路之后发现g了,眼看着剩一个月要交毕设论文了,怕继续做这个毕设做不出来,就跟老师说我想先弄点什么其他的把毕设做了。于是我就白嫖组里的V100去炼我自己毕设的丹……我猜当时机房里呜呜呜呜的风扇,有一半都是为了散我炼丹制造的热量。
完成毕设论文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拿来当作baseline的文章有个小部分想不明白,大概晚上快十一点给周老师发消息求救。周老师马上就跟我要了pdf,看完给我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老师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要按照什么思路去做。从来都是提出他的看法他的意见,怎么做决定权交给我。哪怕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他也会尽力顺着我的想法来帮我。我觉得从周老师身上,我看到的是“身教”大于“言传”。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会告诉我什么是他比较欣赏的,同时也会对我欣赏的表示理解。
他只是在做自己眼中对的事情,但我感受到的是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知不觉间自己的科研品味也开始向老师靠拢了。起码对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导师强制我做这个做那个,我更喜欢周老师这种交流式的培养。
再回到最开始,为什么说回头来看我刚到脑信息的时候是坐在金山上哭穷。因为当时只看到了产出难,并没有看到老师们对我独立科研能力以及我这个人本身的塑造,而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虽然现在我不敢说我已经有了独立科研能力,但至少我已经不需要导师来手把手告诉我未来的科研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或许这个说法有点过于傲慢,其实我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我自认是开始有了自己的科研价值观,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事情也大概知道该如何去做。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当然一定还是会需要导师帮助的。但这种帮助不是要导师给思路我直接拿来实现,而是解决我现阶段的困惑,以及在我走弯时候适当的引导。凭心而论,现在有多少所谓的研究生能做到这一点呢?
可能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未来几年的走向。我记得非常清楚,在我大一的时候进了一个实验室。当时问老师如何做科研怎么创新的时候,老师非常轻蔑的告诉我,你个本科生就不要想着做什么创新了。当时我对科研没有任何认知,这位老师算是一句话就成功把我劝退了。
当时我一想,也对啊,我就只是个本科生而已,科研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现在我才大一肯定搞不了,等以后再说吧。或许这位老师的本意也不是在劝退,他可能意思是讲本科生不要想着做出什么开创性的工作。但对于一个连科研是什么都不清楚的大一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如果当时能早点看到李沐老师对创新的理解,能早点遇到周老师徐老师这样好的老师,可能现在的我会更好吧。
其实想想,和周老师接触的过程中也是有类似情景的,但周老师的做法无愧于老师二字。大概情况是,我确定要做什么课题之后,跟周老师在交流关于如何做创新,怎么想idea的事情。周老师就给我讲了不同的科研方式,也告诉我如果你忽然发现有一个天才般的idea,大概率是文章看的少了。但同时,他也让我放心去想去做,告诉我说,不排除你能有一个非常天才的idea而且没有人做过。如果你能有这样的idea,我可以帮你联系董超老师(当时做的课题和超分辨相关,董超老师实验室在这方面积累很深)那边,和他们那里合作把这个工作发出去。
我想周老师一定也清楚,本科生要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没有告诉我你不行,不要好高骛远。而是告诉我,你去尝试吧,我会尽力帮助你。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就去看文章、找思路、实现想法。走下来之后我发现,很多东西和之前想的确实不一样,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最后想法确实g了,我也认清自己是个普通学生的事实。但我并没有觉得我不行我搞不了,反而我积累了很多做科研需要的基本素养,对科研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摆正了自己的科研心态。我觉得老师要做的可能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老师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扼杀学生的可能性,而是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我当然知道本科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很难,毕竟又不是人均香农,硕士论文就是划时代地水准。但作为学生,作为有被“带歪”过的学生,即便这件事情是事实,但老师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带来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一个是劝退学生,一个是帮助学生找到开门的钥匙,区别只在老师的几句话之间。 除开培养之外,老师们做事的态度我也非常之欣赏。在我快要离开先进院的时候,接了一个工作,去教一位做生物的大佬怎么用Python。大佬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含金量怎么样我不懂,但我估计肯定是我只能拍手喊666的程度了。
在和大佬接触的过程中, 也和他的几个博士博后合作,帮他们做些数据分析的东西,文章可以给我挂名。当时我也有跟老板们讲过这个事情,周老师问我说给你钱吗?我说老院士说要给我钱付费教学,但我说:我不要钱,如果哪天我要去读和生物交叉方向的phd可能需要你帮忙,就当交个朋友了。周老师开玩笑说:怎么能不要钱呢,你这可是我们出经费去给别人干活,得让他给我们点钱啊。
后来我在和院士大佬合作过程中,遇到有的问题,也会向周老师请教。老师没有说你拿我们的钱去给别人干活,还要我帮你,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hhh)。老师是真的从帮助我成长的角度,会觉得说既然这个大佬的推荐信可能对你很有意义那我也觉得很好。这种做事情的态度和格局,我想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临走的时候,当时想着也帮组里做点事情,想以我对华为招聘体系的了解,帮老板们完善一下组里的招聘流程(因为老板又要搞公司又要带学生)。期间我问了周老师和徐老师同一个问题,老师我在这也没给组里带来什么产出,光做我自己的事情了,您觉得招我这个学生是亏了还是赚了?
其实问的时候我就想到,以我对老师们的了解,他们应该不会觉得亏了。但真的听到老师的回答,我还是有被震惊到也有感动到。这里我就总结一下两位老师的核心观点:如果从项目产出,确实亏了。但我们认为只要学生在我们这里有成长有收获,我们就是赚了。
在脑信息中心我看到了有情怀的老师们,真正在教书育人,同时项目还做的非常好。回想起当初来到这里的过程,完全是机缘巧合。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们,只能说,缘,妙不可言。
十、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校址?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北校区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邮编:450003
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简介
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是郑州大学受河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依据河南省主导产业和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求,与中国科学院多家研究所(中心)共同组建的一流科研教学机构、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平台、行业关键技术研究高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输出和企业孵化中心。
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坐落于郑州大学北校区,是集科研、人才培养、高技术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结合郑州大学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化学)及新兴学科,在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方向设置多个研究所(中心),聘任中科院系统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PI),与郑州大学相关领域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共同组建科研教学团队,联合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充分利用郑州大学本科生源优势,发挥中科院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及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郑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公共课程由郑州大学承担,专业课程授课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郑州大学共同承担。借助中国科学院智力支持,为郑州大学培养优秀人才。同时结合郑州大学所属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技术转移转化、本地产业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促进中科院优秀成果服务河南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北校区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邮编:4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