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黄鳝新手教程?
鳝鱼的觅洞技巧
钓黄鳝需要的技巧虽然不多,但是找寻鳝鱼洞却是关键。在农村水田田埂或者湖岸边找鳝洞时,需要注意土质湿润的地方,一般水线附近有洞处,基本就是黄鳝的藏身之所。即便洞口位于水下,也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水位上涨淹没了鳝洞的缘故。
鳝鱼喜爱搬家,即便发现洞口,也许是个空巢。这个时候要仔细观察鳝洞,如果洞口圆润光滑,有蠕动的痕迹,证明这里有鳝鱼夜晚出洞寻食,这条痕迹即是鳝鱼黎明返巢时所留。
而如果在水面靠岸的地方发现白沫漂浮,说明这附近有鳝洞,这是雄黄鳝吐沫所留,只要钓友细心,必定能有所收获。
在一些潮湿多雨的地方,在距离水边20厘米左右的岸上也会有鳝洞,此洞或直或斜,大约有半米多深,如果洞口光滑,有鳝鱼蠕动的痕迹,即可探钩施钓。
在河川处觅鳝施钓比较麻烦,这里的鳝洞基本在水线以下,寻鳝要用钩饵在各种缝隙中耐心试探,注意水面是否有鳝首探出。
民间钓鳝的方法
民间钓鳝鱼多用一种自制的钢丝钩,取一根长约60厘米,直径1~1.2mm的钢丝,将一头磨尖后按照伊势尼5~6号钩的钩身宽度和钩尖长度弯好钩形。然后以剩余的钢丝长度作为钩柄,将另一端固定在木制的手柄上面,即可穿饵探入黄鳝洞内钓黄鳝。
钓饵主要用大个的蚯蚓,将钩从头部刺入,然后将蚯蚓的身体套在钩身上,在找到黄鳝洞后,轻声将钩探入洞内,然后用手指弹水面发出声响,引诱黄鳝咬钩。或者将钓钩来回缓慢抽取,逗引黄鳝来咬钩。当手感觉鳝鱼已经咬钩,应该向前推下钩柄,好将钩子伸入鱼嘴,然后将钩柄转动一下,让钩尖钩牢后,就可慢慢抽出钩柄,这个动作要缓,不然就容易钩豁鱼嘴而造成跑鱼。
还有一种钓法,只需要一根钓线、钓钩、铅坠及一根竹棍。用钓线将钓钩绑好后挂上铅坠,然后穿上一条蚯蚓后,将钩投到距岸不远的地方,收线拢紧,将线系在岸边插牢的竹棍上即可等鱼上钩。记得给竹棍上系好一个小铃铛,注意鳝鱼咬钩后就能传递很清晰的鱼讯。
当鳝鱼出水大概一半时,就要将其抓住以免鳝鱼挣扎。因其身体十分滑溜,空手抓不住,最好带一块干布裹住手再去抓。或者用一个带齿的夹子夹住鳝鱼的身体。这样就即可将鳝鱼轻松带出水面。
第一种,线钩
这种方法无论是洞里还是洞外都可以钓,尤其是晚上适合这种钓,用2号缝衣针,线是那种地笼尼龙线,用根小短竹竿,像钓鱼一样,晚上在池塘边,小河边,田埂边,只要水清澈,看到黄鳝探头,就穿一条蚯蚓引诱它,百分百上钩,前提要让它吃进去,跟钩钓不一样。
但这种钓法有个缺点,针吃进去就出不来,黄鳝的死亡率太高了,因为黄鳝和甲鱼一样都是吸食的,不好控制入口深度,容易吃进肚子里。
虽然线钩制作简单,可以就地取材,钓起来也轻松,对操作者没有太大要求,没什么技巧可言,适合新手入手,但线钩不易取钩,易伤黄鳝。
第二种,钩钓
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也比较普及,目前钓鳝爱好者都使用这种方法,这种主要钓洞里的黄鳝,一般钩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用雨伞骨架上的钢丝做成,一头磨尖弯成钩状,另一头绑上绳子就做好了。别看是用旧雨伞的材料做的,但是它的实用性非常好,硬度和韧性都非常不错,和在网上买的差不了多少。
找到黄鳝洞,把穿上蚯蚓的钩钓放在洞口,不一会儿黄鳝就伸出头来咬钩了,这种方法对操作者要求比较高,控制不好容易造成脱钩,眼巴巴看着大黄鳝跑掉。而且用材都是选用的钢丝,硬度比较大,对制作者而然弯钩的角度和大小都不好控制。
桩钓黄鳝钓法:
准备好钓组10—30付左右,钓点选择在黄鳝、鳗鱼等经常出没的地方,以有水草的沟渠、湖泊、河流为好。钓黄鳝一般放钩在离岸近的地点。放桩钓一般选择傍晚下钩,夜间或清晨起钩。用竹竿把水草扒开一个白水区,然后将挂好钓饵的鱼钩放在到白水处,最后将竹签插在岸边,做好标记。过几小时后查看一下,一般晚上放钩,早晨起钩。
二、黄鳝铁夹制作教程?
1/6
首先呢,黄鳝表层有种滑溜的粘膜,手是抓不住的,想要百分百地抓住黄鳝,必须要有竹子做的牙齿型的夹子
2/6
这种黄鳝夹,包括夹条和压条,夹条和压条通过螺栓枢接,枢接部位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压簧,压簧两端分别与夹条和压条固定连接
3/6
夹条的夹持部设置有方片,方片表面设置有横向夹齿,夹齿的齿向枢接部位倾斜
4/6
压条的夹持部设置有与方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压块,压块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夹条或压条夹持部侧壁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网具。
5/6
也可以在夹条和压条的手持部设置橡胶套,这样可以增加摩擦力,不会滑落。
6/6
以上就是黄鳝夹的制作方法。
三、黄鳝剔骨教程?
给鳝鱼去骨只需要准备好一把壁纸刀片即可,以下是去骨的具体方法:
1、先将鳝鱼放入盆中,然后在盆中倒入开水,将鳝鱼烫死,可以杀死鳝鱼身上的细菌。
2、使用壁纸刀片沿着鳝鱼的肚皮和背脊分割处下刀,贴着里面的鳝鱼脊椎骨从头划到底。
3、接着将鳝鱼翻转一下,然后沿着鳝鱼脊椎骨的切面继续入刀,注意不要太用力,尽量做到划好后肉还在。
4、最后,从头到尾一刀划下后,鳝鱼的脊椎骨就和肉完整的分离开了。
四、贵州炒黄鳝教程?
用料
黄鳝 2条
洋葱 四分之一
料酒 2勺
姜 3片
盐 适量
生抽 适量
耗油 1勺
大蒜 2瓣
红色朝天椒 2-3个
步骤1
黄鳝片好,洗干净,盐巴、姜片、一些料酒盖保鲜膜腌制一会
步骤2
姜切好,青红椒各一个切好,朝天椒切2-3个
步骤3
准备好配菜后,把腌制好的鳝片在洗下,沥干水
步骤4
比平常的菜多点油,黄鳝吸油
步骤5
油烧热,大火,放生姜和膳片,感觉鳝片水分不多时,放洋葱和大蒜片翻炒,鳝片炒到两面金黄加料酒翻炒一下
步骤6
加青红辣椒,朝天椒快出炉放不然会很辣,不怕辣的可以一起放
步骤7
加盐翻炒,加适量生抽和蚝油
步骤8
尝下味道适中就放朝天椒,鸡精,出炉
五、云南黄鳝汤做法教程?
一、用料
黄鳝2条、生姜一大块、大蒜6瓣、料酒一勺
二、黄鳝汤的做法
1.黄鳝洗起来很麻烦,抓在手上很容易滑走,因为外表有很多的黏液。可以先脖子那里划一刀进行放血,后将肚皮剖开,要把它肚子里面的东西全部丢掉,洗干净后,再将其切成一截截的小块。可以放在水里泡半小时,把肉内的血水泡出来即可
2.多切点生姜放油锅里面(生姜可以去腥味),大蒜头就不要放油锅里面了,因为它容易焦,生姜不一样,炸的时间长,而且还有想味出来,待生姜变成金黄色,边出现变糊的时候开始倒入黄鳝。
3.到的时候要小心了,洗过的黄鳝里有水,锅里油的温度很高,倒进去的一瞬间会油滴溅起(建议可以拿锅盖档着,黄鳝倒进去的瞬间,就把锅盖盖上)。重要的是黄鳝放里面炒的时间要长 1 是 让生姜去胆腥味,2 是 后面煮出来的汤会很白很白的。 还有一句俗语:千滚豆腐,万滚鱼就是这个道理。
4.按照自己黄鳝的量倒入适当多的水,如果自己喜欢喝汤也可以多倒点的。再倒点料酒(也是去腥的),在放大蒜头,盖锅盖烧个10分钟左右(我加的水少,烧太久汤都会煮没了),鱼类的很容易熟的。
5.锅盖一打开会发现乳白色的汤,很香,看着就很有胃口的。再加点盐 过个10几秒就可关火了。
6.将切好的葱段先放到碗里,再把汤倒入碗里,有绿色的点缀。胃口不同的人可以再加点胡椒粉
六、黄鳝养殖基础教程?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 .隐蔽的栖息介质。①便于黄鳝自由活动、“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摄食;
②营造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③阴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扰;
④可以分散群体密度。另外,有土养殖时采用埂沟相间式较为理想;无土网箱养殖时,繁密的水草必须充满全网箱。
2 .水环境。主要包括水温、水深和水质三个方面。①水温。快速养鳝应尽可能保持水温在21 ~28 ℃之间;
②水深。黄鳝养殖水体不宜太深。实践证明,鳝池适宜水深在5 - 20 厘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撑黄鳝身体在深水池或无土网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长;
③水质。黄鳝适宜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水体栖息生长,一般透明度为25~40 厘米,pH 值为65 ~75 ,溶氧大于5 毫克/升;
④气温。近水面的气温不宜超过28 ℃,否则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呼吸。解决的方法是大量种植水草和搭遮荫棚。
科学放养
1 .选择优质苗种。快速养鳝应选择体色深黄有大黑斑、无病无伤、敏感、争逃力强的种类。
2 .合理密养。常规养殖,每平方米放养规格约50 克的个体,密度为2 千克左右最为合理。同时,池埂多(如埂沟式鳝池)、水草多、换水方便、排污彻底的鳝池放养密度可增大;相反则应减少。黄鳝规格大、放养总重可增加;规格小,放养总量应减少。有养殖经验的放养密度大;无经验者放养密度小。
3 .大小分级分池。大小鳝同池或同网箱混养,整体增重倍数低,即整体生长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购的“统货”,至少要分三个以上的等级饲养,分的等级越多,越利于养殖和整体快速增重。
4 .适时分养。随着养殖生长,同池或同网箱中黄鳝个体出现大小差异,而且悬殊不断加大。当大小个体相差15 倍以上时,小个体即开始不敢与大个体争食而导致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减缓,消瘦衰竭至发病,最后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条件的要及时分养。
投喂质优量足的饵料
1 .饵料品种。人工养鳝投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就人工养殖的生长速度来说,在活饵中,投喂蛆闯、蝇蛆生长速度最快;在鲜饵中,投喂动物肝脏生长速度最快;在配合饵料中,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术不同而生长速度各异。
2 .饵料加工。投喂黄鳝的带硬壳和大块的鲜饵必须先加工:螺壳要敲碎,蚌壳要剖开并将肉切碎,鲜鱼畜禽内脏要切碎至黄鳝张口即可吞人的大小。鲜料也可用绞肉机绞碎成糊状,与其他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饵料投喂。粉状配合饵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机械或手工加工成条状或颗粒状投喂。
3 .投喂方法。黄鳝驯喂到正常吃食后,每日投饵1 ~2 次,水温18 ℃以下,每日投饵一次;水温21 - 28 ℃,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饵一次。一般日投鲜饵量为鳝总量的3 % ~ 10% ,配合料为2 %~5 %。鲜料以在1 小时、配合料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度。
以防为主消除病虫害
1 .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观念,把每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因黄鳝一旦发病,较难治愈甚至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会影响正常生长。
2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①科学建场:选择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不旱不涝的养鳝场。外部环境和鳝池本身进排水各自独立、进水流畅、排污彻底,鳝池大小、布局、深度、数量及其他生产管理设施等“内部”条件配套;
②搞好放养前鳝池的清污和消毒;
③引用无病无害水源;
④苗种、饵料、工具消毒;
⑤定期投喂药饵和消毒水体。
3 .尽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刺激性药物在短期内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吃食,延缓黄鳝生长时间,故应尽可能寻找替代药物。
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1、催情产卵:当水温达到 25-28摄氏度时,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催产,每尾雌鳝注射400-500个国际单位(IV),雄鳝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且效应时间较短。亲鳝注射药物后,雌、雄亲鳝按 2:1或 3:1的比例配,放入产卵池内经45-50小时可自产或挤出卵粒,人工授精时通常先采雌鳝的卵(挤卵或剖腹取卵),再解剖雄鳝取出精液,采用干法授精。
2、孵化管理:孵化最适水温为 22-28摄氏度,在最适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率越高,一般在 25摄氏度时,需经 150小时(7-8天)左右孵出。刚孵出的鳝苗,全长为 12-20mm,鳝苗孵出后 3-4天,即可放育苗池中专门培育,此时两者水温的温差不宜超过 3-5摄氏度。
七、黄鳝人工孵化教程?
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靠自然捕获的苗种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黄鳝苗种供应问题严重限制着黄鳝大规模养殖生产的发展。2018 年开始引进良种黄鳝进行选育,并着重在人工繁殖条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养殖试验。经过近 3 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人工繁育技术和经验。现将黄鳝人工孵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孵化设施
1.1 孵化池
孵化池为中央排水的圆形或多边形池,集受精卵孵化和仔苗培育为一体,池深 25~40 cm,池内用间隔板将池分为多个小池,小池面积 0.05~0.08 m 2 。两侧隔板高 15 cm,靠中心的隔板高 3 cm(此隔板可移动,移开后鱼苗排泄的粪便能够流向排水口)。
池中央排水孔直径 5 cm,用水管长短来控制水位高低。池内中央区域设有面积 100~150 cm 2 的集苗池,孵化、培育时盖上盖,关闭开关;收苗时打开盖子和开关。环绕孵化池安装进水管和具有控制水量功能的喷头给每个小池供水,喷头安装高度距池底3 cm。环绕池内沿还安装有气管,给每个小池增氧,气管安装高度距池底 10~12 cm。
1.2 蓄水池
按照繁育 1 万尾苗每天需要 1.5 m 3 水的标准建设蓄水池;对于年繁育能力>300 万尾的繁育场,高峰期育苗量一般为 100 万尾,每天需要150 m 3 水,半天开机过滤,可过滤水 120 m 3 ,则蓄水池水体应>30 m 3 ,考虑蓄水量 1.5 倍,蓄水池水体定为 45 m 3 。
1.3 过滤池
要求建设二级过滤池,第一级过滤用 60 目粗砂(粗砂厚度 30 cm),第二级过滤用 120 目石英砂(石英砂厚度 80~100 cm),按每小时过滤水 10 m 3以上计算设计建设,以确保供水量。
1.4 沉淀池
根据育苗场用水量来确定沉淀池大小,占面积10%左右即可。
1.5 隐蔽物
采用易清洗、无毒无味、比水稍重、不易变成细丝、耐用的浅绿色塑料带制作人工水草作为隐蔽物,塑料带每片宽 0.5 cm 左右,每把隐蔽物直径1.5~2 cm、长 15~20 cm。
1.6 砂砾
采用粒径 4.5 mm 左右的砂砾作为鳝苗生活辅助介质,在小池底铺设(即靠池边铺设),占小池面积 2/3,厚 1 cm。
2 水源、水质要求
2.1 水源
水源无污染,孵化使用时,水需经过过滤处理,然后从蓄水池引入。
2.2 水质要求
水温25~28 ℃,pH值5.5~6.5,ρ (溶解氧)>3.5 mg/L,ρ(氨氮)<0.5 mg/L,ρ(亚硝酸盐)<0.05 mg/L。
3 孵化前准备
3.1 孵化设施调试
检查孵化设施是否完备,检查设施工作性能是否良好,校对进水喷头方向,并按孵化池水深 3~8 cm来调试池水流向中央的流速。
3.2 孵化设施消毒
用 5%食盐水浸泡孵化池系统 3~5 d,浸泡孵化隐蔽物 1~2 d,消毒杀菌;孵化池系统消毒后排出消毒水,隐蔽物消毒后晒干备用。
3.3 水质调控
对产卵池、蓄水池的水质进行分析,尽量调节水温、pH 值与产卵池一致。
4 收卵
4.1 准备工具
准备收卵塑料盆、捞网、遮阴网等收卵工具。
4.2 核对产卵巢穴
每天检查黄鳝产卵情况,发现黄鳝巢穴中有泡沫则在黄鳝巢穴旁边设置产卵标志;收卵时,查看卵的发育情况,核对应收卵的产卵巢穴。
4.3 鱼卵收集
先用盆装水 5~10 cm,然后移开产卵巢穴掩盖物,轻轻拨开产卵巢穴周边的泥土或杂物,保持巢穴泡沫不散,再用捞网捕捞受精卵放入盆中,每盆装1 000~3 000 粒卵,每次每盆采卵时间最好≤30 min。
4.4 产卵巢穴修复
收完卵后,重新构筑好产卵巢穴,盖好掩盖物,收回产卵标志。
4.5 清除杂质
鱼卵收集至孵化车间后,先用孵化池的水调节水质平衡(收卵盆水温与孵化池水温相差≤2 ℃),然后通过流水的方法清除泥沙、杂物,再用 0.5%盐水消毒,最后把干净的卵放入孵化池。
5 鱼卵孵化
5.1 放卵量
每个孵化小池放鱼卵 500~1 000 粒。
5.2 计数
黄鳝卵呈圆形,卵径 3.5 mm 左右,吸水后约4.5 mm。未受精的卵为白色,受精卵为橙黄色或浅黄色,孵化前应计算好受精卵数量,以便孵化管理。计数采用湿容量法,计数时将卵集中于一处,用制作好的计量器(捞勺)轻轻捞起卵,计数后倒入孵化小池中,最后统计捞勺总数。每次随机抽取 2~5 捞勺核算每捞勺中受精卵数量,即可统计出受精卵总量。
5.3 孵化水流速和深度的调控
孵化池水流速以水动卵不动为准,一般在2~5cm/s范围内调控,孵化第 1—4 天流速稍快,孵化第 5—9天调慢流速。第 1—9 天水深 3 cm,第 10天后水深
5 cm。
5.4 坏卵、卵膜清除
每隔 2 h 检查 1 次孵化情况,把漂流出孵化小池的鳝苗移回小池。清除孵化池中坏卵和鳝苗破膜留下的卵膜,防止池中有机质污染水体。
5.5 隐蔽物放置
待 20%鳝苗破膜时吊挂隐蔽物,让幼苗躲藏。隐蔽物放置在孵化小池的两侧,避免水的直喷。
5.6 孵化水质监管
每天上午、下午检测 1 次水质情况。进水时,蓄水池与孵化池的水温相差≤2 ℃,pH 值相差<0.2;当池水中 ρ(氨氮)>0.5 mg/L 或 ρ(亚硝酸盐)>0.03 mg/L,加大进排水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6 卵黄苗管养
6.1 流水调控
受精卵孵化 5 d 左右破膜出苗,鳝苗破膜后,体长为 1.5~2.0 cm,一般 3~5 d 卵黄消失,此时控制出水量,减缓流速,避免卵黄苗逆水游动过度消耗体力。
6.2 温度调控
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检测 1 次水温、气温情况,当育苗池水温和环境气温相差>3 ℃时,采取给小池吹暖气或冷气的办法,升高育苗环境气温或降低育苗环境气温,使温度平衡。
6.3 光线调控
鳝苗破膜后,对育苗环境适当遮光,降低育苗池亮度,避免卵黄苗对光线产生应激反应。
6.4 清洗
清除死苗和池底附着的有机质,清洗砂砾、隐蔽物,确保水质良好、稳定。
7 黑仔苗开口培育
7.1 饵料投喂管理
(1)饵料。主要为红线虫。投喂的红线虫应暂养24 h 以上;投喂前,用 40 目筛绢网压虫,取钻过筛绢网孔的活虫,放入桶内用碘制剂充气消毒 15 min后,用筛网将消毒水滤净后投喂。
(2)投喂时间。卵黄消失 2 d 后开始投喂红线虫,08:00—09:00、16:00—17:00 时间段投喂,日投 2 次。
(3)投喂点。多点投喂,在隐蔽物四周投喂 3~5个点。
(4)投喂量。以投喂 10 min 内吃完为准。
八、油焖黄鳝丝教程?
食材:鳝丝500克
调料:生姜2片、蒜末(10+10)克、淀粉2克、清水10毫升、生抽15毫升、老抽10毫升、黄冰糖碎20克、盐3克、油(15+20)毫升、猪油(5+20)克、料酒10毫升、白胡椒粉3克、芝麻油10毫升、葱花5克
做法:
1、把生姜皮去除后,切成细丝。把鳝丝的肚肠去除,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备用。肚肠也可以让菜场卖鳝丝的老板帮忙处理干净,比较省事。
2、准备一个小碗,放入淀粉和黄冰糖,倒入清水、生抽和老抽,搅拌均匀至黄冰糖融化,变成淀粉水。
3、准备炒锅,锅里倒入油15毫升和猪油5克,油热后放入切好的生姜丝煸香出味。
4、开大火,把沥干的鳝丝倒入锅中,快速翻炒,让每根鳝丝都能均匀裹上油。
5、倒入料酒,继续翻炒,然后把调好的淀粉水淋入,翻炒均匀,关火。
6、淋入芝麻油搅拌均匀,盛出装深口盘中,在中间挖一个洞,放上蒜末和葱花,在周围撒上白胡椒粉。
7、锅里倒入油20毫升和猪油20克,油热后淋油爆香即可,吃的时候将鳝丝拌开即可。
九、黄鳝漂龙制作教程?
首先需要伞条一根,纯铁的,用手握着伞条在磨刀石上打磨尖,就像用铅笔刀削出的铅笔一样,圆圆的尖尖的,然后点燃蜡烛,把磨尖的伞条,放在水泥做的台阶上,露出尖头,用蜡烛烤,当烧红的时候,用磨刀石压着伞条,用钳子夹着烧红的尖,把尖捏弯,这样,黄鳝钩就做好了
十、黄鳝龙虾地笼制作教程?
先固定好骨架再包网布 两边再隔孔开口装倒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