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哪种更好?

316科技 168

一、「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哪种更好?

2011年,尼康欧洲官网上有一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镜头防抖技术比机身防抖技术更好的原因,纯属老王卖瓜。

1. 校正后的取景画面令构图更加简单

通过镜头内的机构对相机震动进行补偿,则在

取景器

内看到的画面是经校正之后的。这一点令拍摄中的对焦和构图都更加简单。如果采用机身防抖系统,则取景器中的画面仍然是未经补偿的。

我的理解:对无反相机来说,都一样。

2. 每支镜头都经过针对性优化

与机身防抖系统只能提供单一防抖机制相比,每支镜头的防抖系统都经过了针对性优化。因此可以提供相当于3-4级快门速度的防抖效果。

我的理解:这个应该是老黄历了,现在的机身防抖也可以读取镜头参数,根据当前焦距来决定反向运动的幅度。从数据上看,奥林巴斯和索尼的机身防抖已经可以达到5.5级的效果了。

3. 照片的AF及测光信息更加准确

这一点是镜头防抖与机身防抖最主要的区别。采用镜头防抖,相机获取AF及测光数据速度更快,更准确。

我的理解:这个依然是真理。

4. 并非所有镜头的画面模糊模式都一样

相机震动造成的画面模糊,对每一支镜头来说都有所不同。在使用长焦镜头时这一点更加明显。所以防抖系统应该针对每一支镜头进行单独调整。

我的理解:机身防抖确实搞不好长焦段(大概是85以上?),但原因并不是镜头特别,而是机内空间时间的限制。长焦相机抖动时,微小的手动,会造成巨大的景动:镜头防抖,可以多个镜片上微动修正;而机身防抖,需要传感器的移动和景动一样巨大,而且还要更迅速。

二、机身没有防抖+镜头没有防抖=悲剧吗?

摄影工业那么多年都没有防抖也过来了,阳光/三脚架/闪光灯/大光圈镜头。

防抖是提高了成功率和可能性,没有也不至于悲剧。

一定要高像素的场合可能主要是风景和大幅面输出,这两个场景一个的最优方案是三脚架(不管有没有防抖),另一个可能是棚内靠灯光。

三、当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同时存在时,如何确定防抖的效果?

没用过宾得。考虑这样检测看行不行:因为腾龙没有与B005同样焦段的不防抖镜头,所以用A005(70-300防抖)和A17(70-300不防抖)做对比。先用kr+A005从1/30秒起逐档减低速度拍摄(当然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同样焦段),到1秒时止。然后用A17替换A005同样做一遍。最后到电脑上看结果。如果二者效果一样,说明单独使用机身防抖就可以,镜头防抖多余。如果A17明显不如A005,说明即使机身防抖有效果也不如镜头防抖的效果重要。

问题就是到哪儿去找这两款镜头。

四、单反的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出来的防抖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防抖功能一出来就分成了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两个派系。

机身防抖最大的好处是:当你转接一支手动镜头后,仍然具备防抖功能。手动镜头在电子取景器里放大对焦时防抖功能会让放大的区域保持稳定,这一点非常有用。

镜头防抖的缺点固然是镜头必须要有防抖模块在镜头里面才会有此功能啦。其次是光学防抖模块在透镜组里或许会降低一点点画质。但是,镜头防抖的最大好处是,在追踪拍摄时可以大大增加拍摄的成功率(追随法),这是机身防抖所没有的。

对了,机身有防抖模块的话会稍微厚一些,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机身发热。耗电也比较明显。

都拍摄静态的物体,两者的效果应该差不多。拍摄动态运动的物体,镜头防抖的效果会明显一点。

最后,防抖只在手持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下几档有效。而且效果因人而异。受过训练的摄影师手持1/2秒可能会有一定的成功率,初学者肯定没有这么高的成功率的。

五、相机机身防抖必须搭配防抖的镜头吗?

并不是。

只要有机身防抖或者镜头防抖,都可以防抖。

换句话说,只要有机身防抖,那你无论用什么镜头都能获得防抖的效果(但是好像有些品牌好像要识别镜头,一些识别不了的镜头比如非常古老的镜头、国产手动镜头、非常罕见的转接镜头,机身防抖好像不能开启)。

另外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并不能1+1=2。新的机型上面好像有更好的协同作用,比如佳能的8级,富士的6.5级,但是大多数相机机都是1+1=1。

六、照片后期调色教程?

以下就是照片后期调色教程

第一步:把你看上的照片导入Photoshop中。

第二步:在Photoshop上方,点击“图像—调整—匹配颜色”。

紧接着会跳出来下面这个页面,此时只需要点击“存储统计数据”,把这张照片的数据存储到一个你想要存储的位置。

这一步的操作相当于是你把该照片的相关数据存储了起来,说得简单点就是把这张照片的色调风格存储了起来。

第三步:把需要调色的照片导入Photoshop中。

第四步:在Photoshop上方,点击“图像—调整—匹配颜色”。

紧接着会跳出来下面这个页面,此时只需要点击“载入统计数据”。把你之前存储的照片数据,调出来用于这张照片。

载入进来的照片数据有三个可以调整的选项,分别是:明亮度、颜色强度、渐隐。

明亮度:即画面的亮暗程度,往左照片变暗,往右照片变亮。

颜色强度:即画面中元素的颜色的强度,往左变弱,往右变强。

渐隐:即模仿原照片的效果强度,往左模仿强,往右模仿弱。

这三个选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调整,调整完后点击“确定”就行了。

七、人像后期调色教程?

多学多练,网上的教程很多,别人的经验也很多

八、防抖和防抖pro区别?

防抖和防抖Pro是指数字相机或手机等设备中一种对抖动进行纠正的技术,主要区别如下:

1. 抖动补偿效果不同:防抖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手持拍摄时的抖动,从而避免图像模糊、虚化等问题。而防抖Pro则采用更加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处理技术,对抖动的效果更好,可以适应更加复杂、异变的拍摄环境,提高画面清晰度和稳定性。

2. 价格存在差异:由于防抖Pro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所以其价格通常会相对较高,而普通防抖则相对便宜一些。

3. 兼容性不同:不同的品牌和型号的相机或手机在使用防抖或防抖Pro技术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用户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设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综上所述,防抖与防抖Pro都是对抖动进行纠正的技术,但防抖Pro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抖动补偿效果,但价格会相对较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

九、微云台和光学防抖都是手机拍照防抖,哪个效果更好?

微云台应该说是光学防抖的Plus版本。

传统的OIS是在镜头的内部做一个双方向(X/Y)移动的补偿运动,具体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再反馈给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而微云台就是使用同等原理的方法,在镜头外部采用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堆叠方案,能带整个镜头一起X/Y轴转动,并且再通过电子防抖的算法,配合EIS的X+Y+Z轴,从而实现5轴的视频防抖,简单说,就是在防抖的架子里再增加(电子)防抖,就像是一个装一半水的气球放在装一半水的气球里,你怎么旋转,都能保持水平(可能有点过,毕竟防抖是有限位的)。

看不懂上面,就看总结:

微云台是目前手机里最牛B的防抖技术。

十、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区别?

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是相机制造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推出的两种防抖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

标准防抖是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一层光学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该防抖机构位于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通过将镜片组合成一个平面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减轻因手抖引起的图像抖动。

超级防抖则是在标准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是相机制造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推出的两种防抖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

标准防抖是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一层光学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该防抖机构位于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通过将镜片组合成一个平面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减轻因手抖引起的图像抖动。

超级防抖则是在标准防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是相机制造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推出的两种防抖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

标准防抖是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一层光学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该防抖机构位于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通过将镜片组合成一个平面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减轻因手抖引起的图像抖动。

超级防抖则是在标准防抖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是相机制造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推出的两种防抖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

标准防抖是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一层光学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该防抖机构位于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通过将镜片组合成一个平面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减轻因手抖引起的图像抖动。

超级防抖则是在标准防抖的基础上将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是相机制造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推出的两种防抖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

标准防抖是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一层光学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该防抖机构位于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通过将镜片组合成一个平面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减轻因手抖引起的图像抖动。

超级防抖则是在标准防抖的基础上,将防机构更深入到镜片内部。这种做法标准防抖和超级防抖是相机制造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推出的两种防抖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

标准防抖是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一层光学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该防抖机构位于镜头与相机机身之间,通过将镜片组合成一个平面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减轻因手抖引起的图像抖动。

超级防抖则是在标准防抖的基础上,将防抖机构更深入到镜片内部。这种做法能够更多的抖动,因为它将防抖机构放置在镜片内部,通过改变光学结构来减少抖动。

两种防抖技术各有优劣。标准防抖通过在镜片之间插入防抖机构来减少抖动,但需要更精细的制作和更多的成本。超级防抖更深入镜片内部,减少更多的抖动,但需要更高的成本和制造难度。

选择哪种防抖技术取决于拍摄场景和所需的图像质量。如果需要减少手持相机拍摄时的抖动,并且预算较高,则标准防抖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拍摄高质量的视频,并且预算较低,则超级防抖可能更适合。

上一个下一篇:半岛铁盒台词?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