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片底片,翻拍后,怎么用photoshop处理?
过程:1.ctrl+j复制一层2.ctrl+i反相3.ctrl+l调色阶参数:绿通道1441.002552554.通道-选择蓝通道5.图像--应用图像选择"源"为绿通道,"模式"正常6.Ctrl+~回到RGB通道,点图层调板下面的"增加调整图层"按钮,选"纯色"。在弹出的拾色器中选红色(不用太精确,一会儿还要调)。7.将纯色层的模式改成"叠加"8:双击纯色层的缩略图,在拾色器中慢慢地改变红色的明暗。#C30303。9.Ctrl+Shift+Alt+E盖印可见图层。10.滤镜--杂色--减少杂色.参数如下: 强度:4 保留细节:5 去除彩色噪点:30 锐化细节:86勾选去除JPEG噪点这个可以试试。
二、相比胶片扫描(GTX980),胶片翻拍可以获得更好的画质吗?翻拍效率和速度如何?
我用GFX50翻拍,反转片的话,GFX效果比V850更好。
翻拍台15瓦,92CRI,5000k
满足ISO100,1/500S,F11
回头准备搞一个
SMC PENATX-A 645 120/4 Macro,现在这个135镜头边缘画质还是差了点。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6519452107132928三、胶片冲洗是选择店扫还是自己翻拍?
长期来看翻拍更省钱,也更好控制。但翻拍前期投入大,一支微距镜头就够X5扫几十上百卷了。而且翻拍相对来说更麻烦一些,需要自己去色罩,一条条翻拍也很辛苦。不过自己去色罩可以更好控制影调,把胶片的宽容度都发挥出来。如果手头有合适的器材,可以用翻拍的方式达到低成本的数码化全流程的有效控制。
目前我的胶片大部分自己翻拍,器材是A7R+90/2.8 Macro G。下面放了7张片,涵盖黑白彩负反转和黑白正冲,有X5有爱普生也有翻拍,不妨猜猜都是怎么处理的。
四、胶片调色教程 | 创造胶片质感的秘籍
引言
现如今,虽然数码摄影已经大行其道,但胶片调色依然备受追捧。胶片独特的质感与色彩表现成为许多摄影师青睐的原因之一。然而,要在数码照片上还原胶片感并不容易,需要一些技巧与窍门。本篇文章将为你详细介绍胶片调色的教程,帮助你在数码摄影中创造出胶片的独特魅力。
一、选择合适的胶片模拟预设
要将数码照片调整成胶片的效果,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胶片模拟预设。现在许多后期处理软件都内置了胶片模拟预设,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预设来模拟出不同类型的胶片效果,比如经典的柯达Portra、富士VSCO等。根据照片的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胶片模拟预设,可以为照片赋予独特的胶片质感。
二、调整色彩曲线
胶片的色彩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色彩曲线。为了还原胶片的感觉,需要调整照片的色彩曲线。在后期处理软件中,可以通过调整曲线来改变照片的色彩,增强胶片的色彩表现力。一般来说,增加对比度和饱和度,降低高光和阴影的亮度,可以让照片更加接近胶片的效果。
三、模拟胶片的颗粒感
胶片照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颗粒感。为了还原这种效果,需要在照片中添加胶片颗粒的模拟效果。许多后期处理软件都提供了模拟胶片颗粒的滤镜或预设,可以通过调整滤镜参数来模拟不同胶片的颗粒效果。选择合适的滤镜,适度添加颗粒感,可以增加照片的纹理感和艺术质感。
四、调整色温和色调
胶片照片通常会有自己独特的色温和色调。为了还原这种效果,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调整色温和色调。根据照片的主题和氛围,选择合适的色温和色调,可以让照片更加贴近胶片的感觉。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偏暖的色温,并调整色调为柔和的棕褐色,来模拟复古胶片的效果。
五、适度添加胶片的光晕效果
胶片照片常常会有一些光晕效果,这是由于胶片本身的特性所导致的。为了增加胶片感,可以在照片中适度添加一些光晕效果。许多后期处理软件都提供了模拟胶片光晕的滤镜或预设,可以通过调整滤镜参数来模拟不同类型的光晕效果。选择适度的光晕效果,可以增加照片的柔和感和浪漫感。
结语
通过选择合适的胶片模拟预设、调整色彩曲线、模拟胶片的颗粒感、调整色温和色调以及添加适度的胶片光晕效果,你可以在数码摄影中创造出胶片的独特质感和魅力。试着将这些技巧应用到你的照片中,探索胶片调色的无限可能吧!
感谢您阅读本篇胶片调色教程,希望能对您在数码摄影中创造胶片质感有所帮助。通过选择合适的胶片模拟预设、调整色彩曲线、模拟胶片颗粒、调整色温和色调以及添加适度的胶片光晕,您可以将数码照片变得更具艺术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胶片效果。
五、手动胶片相机使用教程
博客文章:手动胶片相机使用教程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已经渐渐忘记了胶片相机的存在,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手动胶片相机仍然是一种独特的、充满乐趣的设备。本文将向您介绍如何使用手动胶片相机进行拍摄。
准备工作
在使用手动胶片相机之前,您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准备工作。首先,您需要选择合适的胶片类型和镜头,这会直接影响到您的拍摄效果。其次,您需要准备好电池、胶卷、冲洗药液等必要物品。在安装胶卷时,请注意正确安装,避免曝光。
拍摄技巧
在使用手动胶片相机进行拍摄时,您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首先,您需要了解相机的曝光模式和快门速度,以便正确控制光线。其次,您需要掌握正确的对焦方式,以便获得清晰的照片。此外,您还需要了解如何调整光圈大小,以控制景深。
后期处理
拍摄完成后,您需要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这包括冲洗、放大、裁剪、调整色彩等步骤。在处理过程中,您需要注意保护照片不受损害,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经过适当的后期处理,您的照片将变得更加完美。
注意事项
使用手动胶片相机时,请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请确保您已经正确安装了胶卷;其次,请根据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最后,请在处理照片时遵循正确的步骤,避免照片受到损害。
总之,手动胶片相机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设备。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如何使用手动胶片相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摄影爱好者,不妨尝试一下手动胶片相机,让它成为您的得力助手。
六、如何搭建一个数码相机翻拍胶片的平台?
我的建议还是,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还是买一个扫描仪
现在扫描仪的价格不算贵,只扫135的话2k左右能搞定,要是想玩更大的画幅,一台v700甚至还不到2k
翻拍你要解决的问题可太多了,即是你已经有一台性能良好的全画幅相机的情况下,2k不一定真能下的来,而且麻烦的你试过一次就马上想买扫描仪。
翻拍的几个问题,第一就是底片平整问题,这个算是最好解决的,买一个扫描片夹,不超过200能解决。
第二就是需要一个均匀且显色性好的光源,最好的选择是反转片用的观片器(400,巴掌大小),平价代替是画画用的拷贝台(100以内,a4纸大小)
第三你需要一个有微距功能的镜头,尤其是135底片,普通变焦镜头根本不能撑满画面,裁切太大还影响画质,这颗镜头可贵可便宜,取一个中位数1k5好了。镜头的平替是放大机用镜头+调焦桶,具体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一般来说1k以下能搞定。
第四你需要一个支架,最好的选择是翻拍台(400~600),如果你脚架允许的话一个俯拍支架也能搞定(200~300),这里最重要的是稳!稳!稳!所以就不要考虑tb几十块的俯拍了,那种简直像弹簧一样duangduangduang
基本就需要这些,按最高配置组成的话你可以组成一台廉价版的“飞思底片扫描仪”,成本不算相机已经奔着2k走了,然而2k你既然已经能买到扫描仪了,你为啥还要搞翻拍?是你时间太多了吗???
七、如何正确使用胶片相机:新手必看胶片相机使用教程
胶片相机使用教程
胶片相机是一种经典的摄影工具,它能够带来独特的拍摄体验和高质量的照片。虽然数字相机已经主导了市场,但胶片相机仍然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喜爱。如果你是一个胶片相机的新手,下面的教程将会帮助你正确使用胶片相机,以便能够拍摄出理想的照片。
选择合适的胶片相机
在开始使用胶片相机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台合适的胶片相机。可以选择中画幅相机、35mm相机或者拍立得相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另外,还需要留意相机的功能、镜头品质和携带便捷性。
了解曝光三要素
曝光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了解曝光三要素对于正确使用胶片相机至关重要。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是构成曝光的三个要素,它们的调节将影响照片的明暗、清晰度和色彩。因此,要对这些要素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
正确使用取景器
胶片相机的取景器是用来构图和对焦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正确使用取景器以确保照片的构图准确和对焦清晰。需要留意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亮度和对焦辅助功能,以便更好地使用取景器。
安装和更换胶卷
胶片相机需要使用胶卷来拍摄照片,因此安装和更换胶卷也是使用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安装和更换胶卷时,要注意在暗房或者避光的地方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到胶卷上造成曝光。
注意胶片相机的保养
胶片相机虽然耐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定期清洁镜头、保持相机干燥和避免摔落都是保养胶片相机的重要方法。
通过上面的胶片相机使用教程,相信你已经对如何正确使用胶片相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你能享受使用胶片相机带来的拍摄乐趣,并拍摄出优秀的胶片作品。
感谢你阅读本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拍摄愉快!
八、胶片相机手动对焦教程
胶片相机的魅力在于它所具备的独特感觉和精致的影像质量。然而,与数码相机不同,在使用胶片相机时需要一些额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其中,手动对焦是使用胶片相机的关键步骤之一。
手动对焦的重要性
相较于现代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胶片相机通常仅配备手动对焦功能。虽然手动对焦可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它能够带来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具创意性的摄影体验。
手动对焦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摄影师能够完全控制焦点。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和对焦环,摄影师可以精确地选择主题或景物上的焦点位置,从而在照片中营造出特定的视觉效果。
此外,手动对焦还能帮助摄影师更好地理解摄影原理。通过亲身操作镜头并观察景深的变化,摄影师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光线、焦距和景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
胶片相机手动对焦教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胶片相机手动对焦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使用辅助对焦工具:由于取景器不会通过自动对焦来帮助你对焦,你可以借助辅助对焦工具来确定焦点。一些胶片相机配备了微调对焦装置或对焦指示器,通过观察这些装置来调整镜头对焦。
- 利用景深缩放:景深是指被摄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镜头的光圈、焦距和被摄主体的距离会影响景深的大小。当你希望在照片中突出某个主题时,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和光圈来控制景深,使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
- 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在确定焦点后,你可以使用对焦锁定功能来避免误触对焦环导致焦点移位。锁定焦点后,你可以稳定手持相机或调整构图,而不必担心失去焦点。
- 辅助对焦调整:如果使用辅助对焦工具后发现焦点偏离,你可以微调镜头的对焦环以达到更准确的焦点。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手眼协调,但随着实践的积累,你会渐渐掌握这种技巧。
手动对焦的挑战与乐趣
与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相比,手动对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由于不能依赖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你需要仔细观察和调整镜头,确保焦点准确。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手动对焦具有吸引力。通过手动对焦,你能够发现更多摄影的乐趣和创造力。你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焦点来将主题或景物与背景分隔开来,通过模糊的背景突出主题的清晰度,为照片增添立体感和艺术性。
手动对焦还能够提醒你更加专注于摄影过程。在不断调整对焦环的过程中,你会更加细致地观察被摄主体,发现更多的细节和构图元素。
总结
手动对焦是胶片相机使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手动对焦,摄影师能够完全控制焦点位置,提高照片的准确性和创意性。尽管手动对焦对于初学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你将能够轻松掌握胶片相机的手动对焦技巧,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摄影体验。
九、名著翻拍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博客!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著翻拍的观点和想法。名著是文学的瑰宝,它们传承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智慧。然而,如何将这些经典作品呈现给现代观众,则是一项挑战而又具有潜力的任务。
名著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名著的魅力何在。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深度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深刻的主题。它们通过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选择以及社会问题的存在。名著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带领他们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
此外,名著还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俗、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名著帮助我们跨越时空,开阔视野,增进人文素养。
名著翻拍的意义
然而,名著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许多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剧,并通过翻拍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名著翻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通过将名著搬上荧幕或舞台,我们可以将经典作品的精髓与大众分享,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名著的知名度,也为后续的相关作品创作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其次,名著翻拍也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和再解读。当时下的导演、演员、编剧等艺术家们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意义。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将名著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再创作使原作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启示了观众对名著的新的理解和感悟。
名著翻拍的挑战
然而,名著翻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原著与翻拍作品之间的差异可能引起争议。观众对于他们心中经典的形象和情节有着固有的认知,当翻拍作品与自己的期待不符时,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翻拍作品需要保持对原著尊重的同时,又要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以赢得观众的接受。
其次,名著翻拍也需要解决时代差异和观众需求的平衡。传统的名著往往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翻拍时需要将其与现代观众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求结合起来,以产生共鸣。这对于导演和编剧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具备深入的研究和个人的创造力。
名著翻拍的成功案例
尽管名著翻拍存在诸多挑战,但仍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我国近年来翻拍的《红楼梦》和《西游记》。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和观点。导演和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创意的表现方式,成功地将这些经典作品带入了21世纪,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此外,国外也有许多成功的翻拍案例,比如《傲慢与偏见》和《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将原著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完美地融入了现代电影的语言和技术中。它们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感受。
结语
总结来说,名著翻拍作为将经典文学作品推向大众的重要方式,具有传承文化、拓展创作和满足观众需求的意义和价值。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导演、演员和编剧们的努力,名著翻拍作品依然能够在当代艺术中发光发热。
我期待着更多的名著翻拍作品可以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十、胶片的数码翻拍用1:1 的微距镜头和用2:1的微距镜头翻拍效果哪个好呢?
老蛙,或者放大头/线扫描头,我个人就兹磁国产先撸为敬了。
另反对一下楼上某位朋友所说的“135胶片2400万像素就分辨率穷尽了”的说法。
实际上如果你想不丢失细节、或者说想做到“几乎”无损采样,至少需要1:1下的9000万像素左右并且镜头质量得非常高才行。Velvia 50,官方标称分辨率160lpp,实际上部分区域可能达到180lpp,还有宝丽来的665,负片部分直接标称分辨率160-180lpp,相当于每毫米得有320-360像素才能和它分辨率相等。也就是说135的Velvia 50在理想状态下相当于有高达8800-11200万像素左右的分辨率!
并且相机的采样还不是无损的,采样过程的损失只能尽量靠多的像素量来弥补。眼下135最强CMOS也只是60mp而已,这还是拜尔阵列。你要达到胶片那样的三层感光还必须得用pixelshift来弥补(否则拜尔伪色也很恶心,可以说是破坏胶片颜色过渡的元凶之一)。
简言之:
135胶片理论最大分辨率高达8800-11200万
135胶片没有拜尔阵列,因此实际最大颜色分辨率就是九千万到一个多亿这样
135数码目前(2020年)最大分辨率6000万
135数码采用拜尔阵列,实际颜色分辨率只有1/4也就是一千五百万像素,和胶片的最强者差了六倍。
可以说135胶片主要输在镜头比较老、机身的对焦防抖啥的也比较弱。最终成像的有效分辨率虽然有可能远远不及24mp,但是你作为采样方是不能这么假设的,否则你丢的信息会相当多。我目前唯一相信能切实扫干抹尽、甚至实现超越胶片的设备只有 @Tianxi 巨佬那边的ixg+接片+hdr大法。不过巨佬那边淘宝店上给的方案好像也还是留有余地……估计超级精扫得加钱XD
我自己的方案(1.5x + pixelshift + 接片 + hdr)永远只能说是接近,但是是远达不到巨佬ixg方案的那种极限的。
自己扫的解决方法:
如果使用全画幅相机翻拍,翻拍镜头得至少能达到或者超过1倍。看你机身分辨率:如果是24mp,那么随便找什么镜头,只要场够平+能1:1左右就行,凑合拍吧,最好加个HDR然后放到PS 32bit去处理;36或者40mp,值得努力,有摇摇乐的可以拿出来刷色彩分辨率了,极大程度降低伪色,对扫描来说还原色彩、提高后期宽容度效果特别好;60mp的目前就R4了,R4那就pixelshift+你能找到的在1.5x左右最锐最平的镜头(我找到的是老蛙百微,可能还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就超预算了。老放大头的市场不了解,水深不想摸了…但是之前草草看了一眼mtf感觉应该和老蛙百微差不多…)
用1.5x+接片,你的60mp cmos刚好可以摸到9000万像素的边,再配合pixelshift超采一下,应该是可以说接近于无损了。pixelshift完了记得别动机器,紧接着继续拍HDR,把暗部亮部啥的全给榨出来,毕竟人家胶片感光是非线性的,两头压缩了不少信息呢……
最后上PC上,有闲工夫就用rawtherapee解码和调整,没闲工夫就直接PixelShift2DNG合成高像素大图,然后再把这些大图进行拼图,最后把拼好的完整图像HDR叠起来,进行精修。
优点是:虽然比不了iXG,但是可以在绝大部分达到X5水平,一些重要方面可以大幅度超过哈苏X5。
缺点是:真的费事,但是你一想X5那破flexcolor也没好到哪去,就嘴角上翘(
有些朋友批评我文中说的160lp/mm是接触式曝光分辨率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接触式曝光的分辨率是正常曝光(通过镜头曝光)时远远不可能达到的,那么为什么厂商要标它?你只要想想为什么高像素机身就算用低分辨率镜头也会比低分辨率机身有好处就明白了。
更高的极限lp/mm主要影响色阶过渡,你用1000个像素去渐变地表现从0到255的亮度变化肯定要比用2个像素来表现过渡好得多……
如果用非接触式印象的1.6:1 的“常规”分辨率来算,
Velvia 的标称 1.6:1 分辨率是 80lp/mm, 全画幅下160x36x160x24=22118400像素。即约22mp。
然而别忘了胶片是多层感光,色彩分辨率等于如今的88mp拜尔阵列数码cmos。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考虑大部分胶片机如今镜头吃瘪的话,其实要达到人家的甜点区里的色彩,cmos还有一段路得走。扫描的时候也是,如果只按照标称分辨率来扫描,你也大概是需要88mp*4摇摇乐来“无损”记录。此时分辨率是对了,但是实际色阶过渡还会有差。
由于人家实际颗粒是320dots/mm以上的分辨率,所以就算是1.6:1下色阶过渡也更细腻。精扫出来以后更不容易拉断。如果想还原色阶过渡,就只能按上文方法来做了。
数码的优势主要还是在高感、宽容度以及后期成本上。没必要非要和胶片死打低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