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理论包括什么?
包含了教育基本概念,正确的儿童观,家庭教育,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各年龄班教育的特点,监护人的责任等都有详细介绍. 基本活动--游戏 基本原则--独立自主性,发展适宜性,保教结合,综合性,启蒙性,活动性. 基本方法--直观形象法,游戏化法,语言法,移情法,角色扮演,环境体验,行动操练,发泄法,表扬鼓励,批评惩罚等十种常见教学方法.
二、学前儿童的发展包括?
具体来说,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例如,传统俗语所说的“三翻、六坐、八爬”似乎是条千古不变的儿童生理发展规律,但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当代育儿环境的改变,我国婴儿很多就未经爬行阶段而直接学会站立、走路。
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则发现,早爬的婴儿比起晚爬的甚至不爬的婴儿来说,在运动知觉、空间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心理方面都表现得相对优越。
三、学前儿童的认知问题包括?
1. 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学前儿童通常通过观察、实验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第一手的知识和信息。
2. 语言和词汇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并掌握语言,逐渐增长词汇量,并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记忆和学习能力:学前儿童开始培养记忆和学习的能力,他们会通过重复、模仿和实践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4.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学前儿童开始培养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来理解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5. 空间意识和方向感: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操作和导航。
6. 幻想和创造力: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幻想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7. 社交与情绪认知:学前儿童开始学会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些都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可以对他们的认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四、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包括?
1)判断形式间接化。
幼儿的判断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2)判断内容深入化。
幼儿的判断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然后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3)判断根据客观化。
幼儿的判断从以生活为依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
(4)判断论据明确化。
初期的幼儿虽然能做出判断,但他们没有或者不能够说出根据,或者以别人的论据作为论据。
五、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包括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六、学前儿童思维工具不包括哪些?
学前儿童思维工具通常包括语言、符号、图像、概念、推理等。因此,不包括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可能有:数学计算、长篇故事等。
七、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2.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八、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不包括?
“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它旨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从理论上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能运用发展理论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现象,预测个体心理发展的趋势,从而自觉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儿童的权利,提高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质量。所以,研究目标不包括放缓教育。
九、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操作性和探索性原则、小组操作活动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集体和小组及个别教学活动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策略的原则、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十、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以下内容:
A.生活卫生习惯
B.饮食营养
C.体育锻炼
D.身体认识与保护
E.安全自护
F.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及养成健康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营养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