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中国正能量公益视频激励短片?

316科技 216

一、中国正能量公益视频激励短片?

可以有很多角度拍的。我就举其中一个角度说:开头拍些高大上的建筑风景素材以及城市车水马龙的镜头,旁白就是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多么多么艰辛坎坷但劳动人民奋斗不屈之类的”;

中间主体部分可以拍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的现状,然后采访其中几位年长的从业者让他们谈谈从他们入行以来一直到现在他们眼中的行业都有哪些变化,然后多拍些“喜大普奔”的行业欣欣向荣的行业镜头(喜大普奔意思就是“别拍社会阴暗面就行”),可以找其中一位从业者拍一下他一天的工作内容,旁白就是他自己介绍的“自己每天遇到哪些人哪些趣闻之类的,然后再感慨一下新中国发展迅速,生化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美之类的”,还要多拍其他行业“人”的行为和美好结果。

最后结尾处多拍些人物“笑脸”的特写做收尾。完美。

二、【互联网公益】有哪些互联网公益平台,互联网公益活动?

自己收集的知乎答案

有哪些利用互联网新工具和平台做好公益项目的案例? - 公益组织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合理吗? - 公益组织国内比较靠谱的 NGO 有哪些? - 环境保护有没有公益组织进行商业化运作获得成功的案例,它们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 运营

一些案例

米公益——养成好习惯就能做公益的应用!新公益网—公益活动、公益项目、公益网站建设的一体化公益服务平台

国外

Find a Hospital

互联网公益活动以后补充

三、互联网+公益?

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农村贫困地区虽然现在也有网络可以铺设,但孩子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有没有这么方便?

2.孩子们对互联网的需求是哪些?当你提供给他互联网的时候,他有没有能力去合理使用网络。

3.孩子们对书的渴望是哪些,如何能让孩子们在互联网上可以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记,这需要一个书单。

4.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可以在互联网上和孩子们更好的互动,以保证可以通过书籍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建立联系。而这个联系需要到达什么程度?

5.最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仅仅是让大学生和孩子建立联系吗?还是需要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或者提高他们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和素质。这个问题决定着以上几个问题的指向,特别是第四个问题中大学生的能力和对大学生的培训方式。

以上几个问题想清楚了就自然有自己的服务模式了,当然也可能一开始想的没那么清楚,但我觉得还是向这几个方面去努力,过程中可以有调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不浪费公益资源,也不消费孩子们的感情。

四、如何看待 2021 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数字时代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互联网公益?

谢邀。

时间来到2021年,中国的各行各业,已经基本不存在什么产能不足的问题。

市场的增量到达瓶颈,存量时代正式降临……基于我国的形式,分配,才是这个时代更迫在眉睫的话题。

在“分配”这个事情上,并不能单靠官方出马,那些在时代洪流下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企业,在获得收益时,有理由也有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这个责任在现实中的出口,自然就是各种形式的公益项目,放到互联网公司上,就是互联网公益。

在这里我们去探讨下,相对于传统公益,互联网公益有哪些不同。

对于一个公益项目、公益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要务肯定是有钱,有钱才能办事,办不了事的项目,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当这个公益项目有了一些钱之后,最重要的就不是更有钱了,而是……钱用来办了什么事。

讲实话这些年,包括我在内哈,大众提到公益这两个字,心里更多的是抵触与反感。

不是我们不善良,而是我们自己的善良,曾经被某些立足单位、学校的传统公益组织,深深伤害过。

公益组织有了第一笔钱后,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即钱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才决定了民众愿不愿意继续支持它,给它第二笔钱。

民众的善良无比脆弱,如果你不去保护民众的善良,那民众只好把自己的善良隐藏起来

这事不能深说,点到为止,咱只知道朱一旦曾经封神的作品,叫《一块劳力士的回家路》,这作品能有如此高的传播度,全靠广大民众对传统公益组织的固有印象。

当我们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度一次又一次变低,公益这一条分配的道路,就愈发岌岌可危起来。

带着这样的忧虑,我简单进行了探索,查到互联网公益峰会里腾讯公益的平台,看了几个曾经落地的项目,发现互联网公益在“透明度”这点上,做得确实让我可以接受。

互联网公益的世界里,每一分钱的去向,是变成书包还是爱心早餐,是化作病重患者的一剂药还是茫茫大漠的一棵树,都是捐款人自己选择的。

而当项目落地,这些钱的具体用途,又都无比详尽地呈现给我们。

这种信任建立后,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腾讯公益以及类似的互联网公益项目,每年捐款数额、捐款人数,都在飞速递增。

2020年,腾讯公益平台全年筹款总额达38.49.亿元,与2019年的28.03亿元相比增长了37.3%,与2018年的17.27亿元相比则翻了一番。

不难看出,2019年到2020年,筹款总额的增速比例,高于筹款人次一大截,这也许是在说明,得知自己的捐款被妥善使用后,更多人愿意捐献更多的钱来进行公益。

在2020“99公益日”那一天的时间里,5780万人次爱心网友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出善款23.2亿元,筹款金额及捐款人次分别占全年的60%、49%。

在这其中,最让我满意的一个细节,济困占了所有项目的绝大多数,对,就是开头所讲的再分配的问题。

济困相关项目12046个,项目数量占比91.3%,济困相关项目筹款34.45亿元,占总体89.5%。

同时,互联网公益在技术上的拓新,也很值得称赞。

“仅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或一事的付出,捐赠者是否能从理性的角度审视、真心认同自己从公益行为中获得的共鸣,决定了是否会将一次性行为转化为持久的行为习惯。”

2018年,腾讯公益上线了“冷静器”功能,用户在捐赠前会先看到一个弹出的“透明度提示”消息框,可以查看该公益项目的立项时间、执行情况、善款花费等事宜。用户需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捐款。

这种摒弃急功近利的思路,在互联网行业,真的很难得。

毕竟数据才是KPI,大家都在拼命想办法优化数据,这点从那些拼命扩张业务的公司身上不难看出,至于未来……活到未来再说嘛。

可公益不一样,公益作为一场马拉松,它需要的是细水长流,需要的是公众对它产生信任后,愿意持之以恒地报以支持,这才是把公益贯彻到底的核心支撑。

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我个人对互联网公益未来的期望有二。

一为希望互联网公益组织,可以更好地发现那些不容易被看到的需要帮助者。

他们可能在乡村,在不知名的山区,可能没有被互联网很好地覆盖,但他们仍然是分配这个事情下,不能被忽略的重要组成。

二为希望广大民众,在力有所的重要前提下,更多地释放善意,把善行当作日常,而非节日时朋友圈的作秀。

最后,经济学上有个说法,人的任何行为(做或不做某件事),都是在激励(incentives)的推动下产生的。

没有激励,就没有行为。

激励分为两种,正面的激励即奖励,消极的激励即惩罚。

我希望互联网公益在未来,能持续给捐款者、好心人,更多正面的激励,让我们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的善良,是何等璀璨,让自己成为点亮另一道微光的微光。

五、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基金会做过哪些慈善?

会做抗震救灾。助学,医疗救助。

六、公益视频的定义?

公益视频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保护与群体素养提升为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注重社会效益的视频。公益视频是非盈利性的。凡是从事公益视频的单位或个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七、公益视频如何变现?

公益视频是一种宣传和推广公益事业的形式,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一般不会直接变现。但是,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公益视频宣传和推广公益事业,增加公众对其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捐赠和资助。

此外,公益视频也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发布,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关注度,增加公益组织的曝光率。这些都有助于公益组织的长期发展和资金筹措。

八、如何对待互联网公益慈善?

互联网公益慈善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关注公益慈善项目,捐款或者义务参与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其次,我们应该对于这些组织的资金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确保捐款得到合理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我们还可以自发组织公益慈善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九、你更支持传统公益还是互联网公益新模式?

肯定是互联网公益新模式,现在互联网流行的年代,像行益中国专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并反哺当地教育事业, 那种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十、公益中国品牌说明?

公益中国,是由广而告之有限公司创办的中国目前最大的综合性公益网站。“公益中国”以构建“公益心”为己任,围绕公益三大元素“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力图打造最广阔的公益平台,宣传最广泛的公益思想,呼吁社会和平与和谐,让“公益”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上一个下一篇:什么是整体业务?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