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职潮 新媒体冲击
离职潮:新媒体冲击下的职场变革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传统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不少员工纷纷选择离开传统企业,加入新兴的新媒体公司,这股所谓的“离职潮”正深刻影响着职场生态。
新媒体冲击传统企业
过去,大多数人选择就业的重点是传统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的市场地位。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迅猛发展,新兴行业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新媒体公司以其灵活的工作方式、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快速的晋升机会吸引着年轻人的眼球。相比之下,一些传统企业的僵化体制、繁琐的流程以及相对较低的薪酬在年轻员工眼中显得不再那么吸引人。
传统企业面临人才流失
随着离职潮的持续发展,传统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压力。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告别传统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这给一些行业带来了人才断层的困境,也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人才吸引和留存策略。
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战略,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留下。首先,企业需要优化人才管理制度,提供更灵活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
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与新媒体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吸收新思维和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建立内部创新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职场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发展,职场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挑战。传统岗位逐渐被新媒体相关职位取代,员工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新媒体时代,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软实力变得尤为重要,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离职潮和新媒体冲击正在重塑着现代职场的格局,传统企业需要审时度势,做出调整和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员工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突破与成长。
二、互联网新媒体有哪些?
互联网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比如相对于电视,报纸,杂志来说,网络媒体就是新媒体;对于论坛,博客等图文信息平台来说,微信,微博,头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就是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是随着媒体时代变化而随时变化的,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形式的新媒体,比如现在直播带货也算一种新媒体
三、互联网新媒体研究意义?
让世界快速联系,通达信息了,让人类快速发展
四、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的事实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的事实
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无可否认的冲击,这一事实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愈发凸显。传统媒体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1. 信息传播速度
新媒体以其快速传播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形式让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印刷周期、播出时间使得其传播速度明显慢于新媒体,这使得传统媒体在追逐时效性方面处于劣势。
2. 内容形式多样性
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些形式的多样性能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传统媒体在内容形式上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多样性。
3. 个性化定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推荐,新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从而提升用户体验。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是一种被动式的广播模式,无法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4. 交互和参与度
新媒体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去,形成更加活跃的社交氛围。而传统媒体的交互性相对较弱,用户参与度有限,难以实现与受众的真正互动。
5. 广告模式创新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广告模式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创新空间,例如原生广告、社交广告等形式。传统媒体的广告形式相对传统且单一,难以适应广告主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
6. 新闻报道透明度
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联网的特点使得新闻报道更加透明和公开。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进展,也可以通过多方渠道了解事情的真相,这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起到了促进作用。
7. 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新媒体公司不断储备并吸引优秀的人才,这促使其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占据一席之地。传统媒体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化时代。
8. 媒体生态系统
新媒体构建了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媒体生态系统,媒体之间形成了信息共享和互利互惠的关系。传统媒体的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缺乏足够的交流和合作,这也限制了其在竞争中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事实。尽管传统媒体在报道深度、专业性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借鉴新媒体的优点,并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新时代的媒体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新媒体冲击下,新闻摄影如何突围?
我听过很多讲座,辜辜是第一个把我讲到流泪的老师。
一
3月的最后一天,我得到了一次参加工作培训的机会。
在培训的前一天,我偶然翻到了授课老师名单,发现了辜老师的名字。
辜老师和我是同龄人,我看过他的很多新闻摄影作品,也读过他很多接受新闻同行采访的故事。
甚至,我们还有很多共同的朋友。
只不过,辜老师对我的情况一无所知。
所以,当我兴奋地和我俩共同的好朋友,说起我将奔赴辜老师讲座的事情的时候,我的激动亢奋,和小粉丝即将见到偶像的心情一模一样。
“偶像”辜老师长着大众脸,没有偶像的范儿,为人还很低调。
高中毕业后,他去了永州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学四年,他住在一个摄影狂人云集的宿舍里。
别人忙着谈爱,他们四个大男孩不用催化剂,就自行产生了化学反应。
一番高谈阔论后,他们相约开始打工赚钱。
最后,他们又很快地在家人的支持下,共同为宿舍增加了四台单反相机、四辆拉风单车等“固定资产”。
二
讲座开始前,辜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这个遥远的大学故事。
而当一张张幻灯片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宝藏男孩正开始慢慢发光。
因为和辜老师神交已久,我从讲座开始那一刻就全神贯注,而我身边一起听讲座的小伙伴,显然不是这样。
“我最开始接触摄影啊,这个拍摄的类别比较窄,比较喜欢拍人像,大家看,这是我当时给学妹拍的照片。”
辜老师把这个段子一抛出来,我明显感觉到培训现场的气氛不一样了。
刚才还在看手机的小伙伴们纷纷抬起头来。
大家看到十多年前的大学学妹的照片后,发出一阵嘻笑声。
这个时候,我看到辜老师嘴角快速飘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他知道,接下来他的讲座是正式开始了,而我却在想:
这个吸引陌生听众的招数,辜老师看来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了。
三
这之后,辜老师明显进入了状态。
刚才,他说话不那么有力,眼神还有些躲闪,现在,在听众善意的嬉笑声中,他仿佛得到了某种肯定还是鼓励。
他一下子眼神坚定了,说话时,也没有了那么多用来自我打断的“这个”“额”等语气助词。
而摄影业务知识的分享还并没有正式开始,他对自己大学故事的沉迷,还在继续着。
“我们这四个大男孩都很喜欢摄影,我们除了上课,就是骑着单车到处去拍照,四年下来也拍了不少作品。”辜老师笑着说,大四毕业那年,他和室友们一起组了一个摄影展,叫做“十六只眼”,呼应四个戴着眼镜拍照的大男生。
讲述到这个时候,幻灯片上展出了四个少年非常作的合影。我使了一个坏,发现他们的摄影展海报上,赞助单位那一栏清楚地写着“某某眼睛店”。
我仿佛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秘密,想着“这真是一群刚成年就有了商业头脑的家伙”。
大学毕业后,辜老师从永州进了省会城市,成了一名摄影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在2009年可是非常新鲜的。
而当辜老师研究生毕业成为摄影记者没多久,那三个陪他疯狂追逐摄影梦想的大学室友却选择了退出。
一个去沿海城市从事比特币的行当,
一个去长沙做起了早教,
还有一个在长沙干起了汽车行当。
摄影圈没有了三个同行四年的知音,对于辜老师来说并没有那么可惜。
研究生毕业后,他已经在恩师的引荐下,得到了进入潇湘晨报实习的机会。
在那个地方,他可以和华剑、杨抒怀等摄影名师切磋。
他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
辜老师当摄影记者十多年了,目前来统计的话,他差不多有70%左右的时间在潇湘晨报度过。
我那一大帮子潇湘晨报的朋友说,辜老师虽然在晨报待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在他离开晨报多年后,现在晨报的老同事们依然念着他的好。
说他是纯粹的,有新闻理想的,善良的记者。
四
而感受他的善良之前,辜老师关于新闻摄影的讲座,终于开始了。
关于新闻业务,辜老师讲了自己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故事。
第一年是给袁隆平院士拍摄的“追科技之星”,第二年是高考结束后的“跃 悦”,第三年是在郑州的医院外拍摄的“守护生命”。
《追科技之星》说的是袁隆平院士受邀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的故事。
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大学生很多,同学们提前在田径场等待袁隆平。辜老师作为摄影记者已经提前很久到新闻现场了,但是当他到达的时候,他还是被摄影师、保安、学生们挤得东倒西歪。而载着袁隆平院士的汽车到来的时候,辜老师都快要被激动的人群撞倒在地了。
即便如此,辜老师还是固执地左手用手机拍视频,右手把单反相机高高举过头顶。
他居然来了一次盲拍!
仿佛是怕大家听不懂“盲拍”是什么意思一般,辜老师解释说,盲拍就是我把相机举过头顶,我眼睛完全看不到取景框,完全是凭借着经验在头顶的半空中匆忙构图。
而这次盲拍,帮助辜老师拿到了自己新闻从业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新闻奖。
可爱的辜老师还说,照片是不错,但是他为这个图片起的标题却很“烂”,完全没有报社领导后来改的“追科技之星”有韵味。
第二年,辜老师又拿了中国新闻奖。
那一次他在长沙市一中校门口拍摄了学生罗子欣在高考结束后第一个冲出校门的照片。
罗子欣是学校健美操队队员,她庆祝高考结束的方式,就是在空中连续劈了两个一字马。这个动作被长沙很多摄影师捕捉到了,但是辜老师的快门速度最合理,画面没有虚焦,他的侧方位构图,也更能够展示罗子欣飞扬的马尾、飘逸的腿部动作和神气的表情。
第三年,辜老师去河南郑州拍摄了医生转移新生儿的照片。
因为当时路面积水,辜老师看到医生后,脑筋转得飞快,他直接爬到了路边汽车的车顶,用俯拍的方式定格了瞬间。
这个图片最巧妙的地方就是突出了婴儿安睡的模样,一束阳光正好照耀在婴儿脸上,让这张照片有了更深的韵味。
五
我和辜老师是同龄人,我比他更早入行,但是却更早离开这个行业,而说到新闻行业的坚守,辜老师分享了自己拍摄的那个著名瓜农的故事。
瓜农生命戛然而止,赶赴新闻现场的辜老师为这个新闻事件拍摄了一大批照片,开设了图片专题。
图片专题最后一张照片,是瓜农的女儿的单人照,那个女儿当时头部已经受伤,被白色纱布包扎。她去了父亲生前认真耕耘过的果园,然后她突然回头看辜老师,女人背后,黑云压下来,辜老师用快门定格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拿到了2013年的腾讯年度照片,评委评价这张照片:
虽然没有声音,却让人看到世界。虽然没有力量,却让人看到改变世界的可能。好的新闻摄影,让卑微者能够发出声音,让无力者有力前行。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坚守在新闻摄影一线,这句评语就是支撑我的力量。”辜老师没有很用力的说,但却震动了我。
关于新闻理想,辜老师还说了自己看到的一张关于玉树地震的照片。
那个照片作为潇湘晨报的头版照片,铺满了整个版面。照片中,白色的哈达被甩向盛放的黄色火焰,色彩感极强,最后也收获了重要奖项,龚晓跃的评语是:
新闻有幸,黎民何辜。每当灾难降临,我们这些做编辑做记者的,总是人格分裂,一方面悲伤不已,一方面跃跃欲试,试图扛住所有的压力去追问真相,去质疑错失,去记录直达心灵的瞬间。而秦楼这张照片,没有给我这种冲突的煎熬。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分明感受到了由那个背影和那条哈达传递出来的平和的宗教的力量。亡魂在熊熊大火中得以超度,精神上的守望和对信仰的执着却得以永生。
辜老师说,那张照片的作者秦楼也重温过照片的拍摄心路:
山坡上,几名僧侣忙碌着,不时地往火焰中抛撒着物品。当几名红衣僧侣缓缓走上山坡,手上那洁白的哈达映入眼帘,此后我就没让它们离开视线。我在红衣僧侣们身后10多米的地方开始拍摄,一边往前冲一边从取景框中调整角度,直到哈达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白色的弧线,消失在鲜红的火焰中。
我已经离开新闻行业很多年了,但是我依然知道,当年自己当记者的初衷是记录和改变这个世界,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记住的关于新闻的第一句教诲是:“记者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后来,记者在部分单位被迫做经营的时候,我终于无力前行、无法坚守。
哪知,行到水穷处,辜老师把好好的新闻业务讲座,变成了关于新闻理想的灵魂追问。
有那么一刻,我身体里那个叫记者的DNA,又动了。
(文中图片均由辜老师拍摄)
六、互联网媒体与新媒体有什么区别?
就个人理解而言,互联网媒体在广义上应该是包含在新媒体范畴内的。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七、数字新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应用有什么区别?
1. 区别2. 数字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创作的媒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书、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等。而互联网新媒体应用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创作的媒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在线新闻、网络直播等。3. 数字新媒体更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和内容呈现;而互联网新媒体应用更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强调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和互动性。两者在媒体形式、内容呈现和传播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利用新技术和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创作的媒体形式。
八、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区别?
新媒体是UCG社区,通过用户自主创造内容来生产价值,同时用户通过阅读这些内容给平台带来商业价值。用户同时是内容的创造者和消费者。
互联网平台是多边用户的平台,容纳很多类型的用户,而不限于内容创造。
所以新媒体平台是互联网平台,而互联网平台不一定是新媒体。
九、互联网新媒体应用是啥?
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主要培养主播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市场洞察能力、创意文案写作与营销策划能力、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全媒体营销能力以及新媒体运营与数据分析能力等职业素养。
通俗一点讲,就是你要学习:新媒体营销与运营,短视频制作与编辑,网红直播,直播带货技术,直播平台运营与管理,直播数据分析与应用,播音主持,多媒体技术,社群文化与营销,网店运营,化妆与体型训练等课程。
十、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学什么?
互联网新媒体应用所学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重在人才的创新性、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可塑性,新媒体本身就意味着该专业设置就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融合了现代传播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社会发展步伐,及时开创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