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准对金融行业有什么影响?
7月9日,央行宣布将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央行的这个举动在全社会意料之中,因为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是以往的惯例,央行降准实际已成大概率事件。
至于央行此时为何降准,原因其实很明显:一方面当前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依然较高,而银行负债端筹资成本也较高,仅仅靠央行推出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来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不仅太慢,也太难,短期内难见成效。
只有央行降准释放长期固定资金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从而为降低实体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复苏相对全球其他经济体显得相当不错,但近期从主要经济数据看发展势头有所放缓,需要央行提供资金来大力支持实体企业以加速经济发展,才能完成全国“两会”确定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再一方面,从当前客观经济形势看,尽管今年通货膨胀率在受到全球通货膨胀率升高溢出效应拉动的影响下有所升高,从5月PPI(生产价格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看,目前还有一定通胀压力,但PPI高点可能已过,下半年趋于回落走势。
CPI总体上也回归温和通胀的区间,据刚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看,我国6月份CPI为1.1%,这为降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而从央行降准看,全社关注的不是它的原因,而是它的影响,那么此次央行降准对我国金融机构以及全社到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金融机构影响非常之大,可发挥较强信贷功能。
总体来看,此次全面降准是响应国务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安排,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进而影响银行信贷成本和引导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这样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到银行的贷款成本,会极大地降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实体企业融资贵现状,让实体企业能够获得低成本资金的支持,从而加速发展,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推力。
最为重要的是,降准给银行释放了约1万亿元资金,使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能力提高,有利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营运能力以及对实体企业的支持能力,为缓解中小微实体企业融资难创造有利条件。
显然,降准释放的资金可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商业银行营销贷款,刺激实体企业信贷需求,且商业银行有能力保障实体企业的信贷需求;而且融资成本低,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实体企业短期内生产经营的压力,为激活实体企业内生活力提供动能。
因此,降准对实体企业是极大的利好:下半年实体企业有信贷需求的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正常的信贷需求会得到满足,且信贷成本也会降低,在很大程度减轻融资负担。对于民营企业家以及中小企业主而言,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对于房地产而言,此次降准可能无法收益。因为央行汲取过往降准后不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教训,肯定会对降准资金的用途与流向向商业银行作出更加明确的要求,而且也会采取措施加强管控,防止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
尤其,现在房地产调控“从紧趋严”的态势依然不变,加上今年悬挂在房地产头上的两个“紧箍咒”一直在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调控环境下,今年上半年房贷整体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规模已经减小,同时从“三条红线再加两条红线”的金融供给两侧调控看,目前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所以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的可能性不大。
对此,房地产开发商们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存在太多的幻想,依然要脚踏实地,需根据自身资金运用情况及以资金实力决定开发规模,不宜盲目扩张楼盘开发数量,防止出现资金断链陷入开发困局并形成经营风险。
对于广大购房刚需族来说,商业银行房贷规模有可能扩大,房贷审核有可能放松,房贷利率也有可能降低,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下半年有购房的朋友可积极做好入市的打算。
对于股市来说,降准是一大积极利好。总体而言,会一改这几天银行股大跌的格局,手中购买有银行股的朋友这下心里不用慌了,也会安稳很多,因为银行股在降准刺激下上涨概率为99%。同时,其他股票的价格也会上涨,整个股市将迎来重大利好,活力与繁荣的股市局面有可能重现。
因为释放1万亿元的资金,上市的实体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之后,经营复苏较快,盈利能力提高,也会提高对广大股民的分红能力,这样让更多股民看好中国股市,而且还将有一波新股民开启进入股市的高潮到来!
二、2021年降准对金融银行的影响?
降准贡献银行明年息差0.9bps。降准释放流动性规模1.2万亿元,我们假设其中置换MLF规模为5000亿元,可降低银行业付息成本148亿元,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0.4bps。假设剩余资金用于贷款投放,则新增利息收入371亿元,减去准备金利息收入185亿元,净贡献利息收入194亿元。
综合考虑资产和负债端,我们估算降准贡献收入324亿元,提升2022年净息差0.9个基点,相当于净利润0.8%。具体看,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息差受益较多,如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三、外汇降准和本币降准的区别?
外汇降准,降的是外汇的准备金率,是向市场释放外币。本币降准,降的是本币的准备金率,是向市场释放本币。目的和意义不一样。
外汇降准的目的是率通过释放外币稳定外汇市场,稳定汇率,从而保障进出口贸易的平稳,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本币的降准是为了向国内市场释放本币资金,从而拉动市场需求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四、2008年金融危机央行降准了吗?
降了。
2008年11月,央行曾降准1个百分点,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及汶川地震后国内社会经济所受到的影响。
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五、降准的因果商业思维
降准的因果商业思维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个全球性的经济竞争与合作环境下,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引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其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常见的调控手段之一。但是,我们是否了解降准背后的因果关系以及商业思维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降准的原理、目的与商业思维。
1. 降准的原理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减少商业银行须以公共存款为基础保持的准备金比例,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调整流动性、增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的目的。降准的原理主要包括:
- 提高流动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货币供应,有利于提升市场上的流动性,减少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 刺激经济: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推动经济增长,刺激市场活动,提高企业利润,推动产业升级。
- 扩大信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发展活力。
2. 降准的目的
中国政府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举措,追求多重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目的如下:
- 稳定金融市场:通过增加银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 支持实体经济:降准使得商业银行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 稳定货币供应: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能够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速,防止通胀或通缩过快。
- 促进金融改革:降准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改变货币政策,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 降准与商业思维
降准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思维。商业思维是指在经营与管理中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市场导向、创新求变、资源整合等特点。降准与商业思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市场导向:降准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主动采取的一项政策举措,目的在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种政策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是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一种预判,体现了商业思维的市场导向。
- 创新求变:降准是因应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采取的调控手段,是政府运用商业思维,创新金融政策的一种表现。通过创新调控方式,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推动经济的创新与变革。
- 资源整合:降准对商业银行来说,释放了更多的资金资源,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包括金融产品创新、市场资源整合等,帮助实体经济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这需要银行具备良好的商业思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将资源投放在具有潜力的领域。
总之,降准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升流动性、刺激经济、扩大信贷等方式,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营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而降准背后的因果关系以及所体现的商业思维也是我们理解和应用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六、2021降准解读?
央行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将于12月15日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对于这次降准。
我国关于降准的政策自2019年开始。2019年9月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发出了“降准”信号,目的在于激励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机制,以使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小微企业以及实体企业。
今年的降准预计于2021年12月15日开始,主要是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高达1万亿元。在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为8.4%。
我国之所以进行降准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响以及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缓慢。疫情之下各行各业不得不采取闭店的措施,在这一影响下实体行业发展疲软。
为了促进实体行业更好地发展,所以采取降准的措施。通过降准,能够有效扩大银行的贷款数量,从而促进资金在市场范围内的流通,以达到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次是,经济的流动性放宽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融资成本也会下降。银行的融资成本下降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相对应降低,从而利于企业进行融资,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降准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金融股市方面的影响。从股市方面来看,降准能够增强股市的流动性,从而也就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
相较于资本市场来说,降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降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金在市场范围内的流通,这对于购房者来说,贷款利率下降能够刺激消费者进行购房。
七、降准意味什么?
第一个影响是我们的工作有保障。为了这笔钱,他将其投放市场以支持公司。有了钱,公司有能力投资更多更好的可以去运营自己的公司,那么作为员工,你自然会受益。比如恒大,钱就很少。如果没有注资,恒大可能无法生存。公司员工和合作产业链公司员工可能会失业。
第二个影响就是房贷,最近几个月,很多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很多想买房的人都拿不到贷款吧?因为?因为银行的贷款额度不够。
第三个是股市降准后对企业有利,企业业绩会更好。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它必须是间接的和强大的。其次呢,是降准后,将有资金流入股市,为股市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八、为什么降准?
降准就是为了增加货币流动性和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降准就是要增加企业或者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量,以保证社会资金供应量的充足,以满足各个方面对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降准也要适度,否则将会促进通货膨胀率,造成人们生活压力。
九、2021降准几次?
2021年四次降准(1月1日、3月13日、4月3日和4月20日)。
4月20日上午9点半,央行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1年期LPR”降息20个基点,从4.05%降低到3.85%;“5年期LPR”降息10个基点,从4.75%降低到4.65%。这是2020年来央行力度最大的一次降息,也是近五年来最大力度一次降息!
在这之前今年已经降准三次(1月1日、3月13日与4月3日),降息次数也已达到9次。其中3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利率为2.95%。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从LPR报价机制以及此前变动规律看,预计4月20日1年期LPR报价将与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的幅度一致,利率为3.85%。同时,为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至4.65%。这很可能代表4月份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将有20基点的降息。
十、降准的含义?
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降准是指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货币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一般认为降准是宏观经济学概念,其作用是促使微观经济发生变化。其意义在于:通过降准,一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准备金下调以后,银行的资金相对更宽裕,对于投放信贷是有好处;二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宽松,有助于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成本可下降,之后,也有助于银行在未来能够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信贷资金。同时,不排除接下来将MLF利率下调来影响牵引LPR利率的下调,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一、降准的优缺点
优点
1、中央银行拥有主动权,受外界影响小,较好的体现央行的政策意图。
2、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
3、作用于所有的银行和存款型金融机构,时间、程度上公平一致。
缺点
1、政策效果过于猛烈且缺乏弹性,受银行体系的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大,不能经常使用。
2、增加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降准”对楼市影响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超级利好银行股,同时利好股市,利好楼市。
下调准备金只是对冲硬着陆风险,对股市而言可拿来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场预期,表现最好的是银行股;但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
二、降准与降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区别是:
1、主体不同:降准的主体是中央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国家规定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上交的金额,以确保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降息的主体是商业银行,降息也就是降低利息,这样有利于向社会贷出资金。
2、面对群体不同:降准的受体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办理的业务是针对商业银行的。降准是中央银行采取的针对商业银行的政策;降息的受体是企业和个人,商业银行办理的业务是针对企业、个人等群体。降息是商业银行采取的针对社会群体的政策。
3、作用方式不同:降准可以释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保证金,增加市场资金供给,有利于刺激生产环节,降准是为了释放银行业的流动性,让市场上的钱多一些;降息不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