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二、互联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那些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金融业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与水平.有利于人们投资理财方式的多样化选择,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为什么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聚集效应比较明显,容易形成市场集中的格局。它具体表现为具有先行优势的企业比较容易取得竞争的优势,并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也极容易实现较高的用户黏性,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壁垒。
二是竞争日益激烈,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近年来,互联网竞争已经从单一领域的竞争转为跨界融合的竞争,竞争手段也由单一的客户端或网页转变为网页、客户端、应用商店、操作系统等混合载体的竞争,竞争的行为。
四、198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数据?
1980年中国经济数据:
总人口:98705万人其中男: 50785万人 女: 47920万人 农业人口:79565万人 非农人口:19140万人 人口出生率: 18.21 ‰ 死亡:6.34 ‰ 人口自然增长率: 11.87‰
GDP(国内生产总值):451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359.4亿元,第二产业: 2192.0亿元,第三产业: 966.4亿元,人均GDP:460元。
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比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别的任何东西。”
人才和资金,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瓶颈因素。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是资金更重要,还是人才更重要?资本固然重要,但比起人才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没有人才,资本再多,也只是一推废料,没有人才的运作,再多的资本也将付之东流。
首先,就人才的本质与作用来说,人才是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大到一个国家的振兴进步,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小到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一个家庭的发家致富,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六、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通过提高生产力,让人的效用总和增加。而根据边沁先生的观点,效用就是幸福。所以经济发展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让人更幸福。但现实是,人更关注物质上的增长而忽略了精神的满足。
换句话说,当碳基生物的生物能在商品创造中的消耗提高时,人的幸福感会降低。
技术进步会改善某一领域的消耗问题,同时创造另一领域的消耗增加。
但整体而言,假设人口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到底整个系统生物能在商品生产上的消耗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我不知道。
因此,也无从判断,客观而言,幸福感到底有没有提高。
但从纯粹经济理论而言。显然,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远高于古代,自古就有的产品,边际效用显然会降至极低的水平...
七、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口号?
大力营造招商环境,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八、谁提出了互联网以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
是马化腾 《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 他呼吁说:“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什么?
经济社会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的自身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十、互联网发展的脉络?
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它是一个美国国防部的计算机网络项目。随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出现了万维网、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重要应用。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互联网普及到全球各个角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电子商务、社交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未来,互联网将继续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化生活和工作的进一步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