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在中国的企业大全?
国内知名企业实际是美国企业的实在太多了,举个例子:上汽通用、长安福特、惠普中国、肯德基(百盛集团)、必胜客、可口可乐、强生、百事可乐、宝洁等等。
PS:最后一个说宝洁,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一说宝洁旗下的产品,估计大家都知道:佳洁士、海飞丝、潘婷、飘柔、汰渍、护舒宝、帮宝适、舒肤佳等等,可以说国内的日化洗涤用品,宝洁占据半壁江山不止。另外说一下中华牙膏也不是中国的企业了,被联合利华收购了,不过联合利华不是美国的企业。
二、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和几个在中美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交流过同一话题。思考总结如下。
基本观点:中国互联网后来居上有独特的的技术/用户背景。在市场下沉、快速迭代、不设边界和用户增长方面,美国互联网公司需要学习中国;但在短视速成、成功者崇拜和接班人方面,中国仍有诸多挑战,需要向美国取经。
一、弯道超车的历史背景:天时、地利
2011年以后,中国互联网不再只是美国的追随者,以进击的腾讯(微信)阿里(蚂蚁金服、云计算)和新一代的TMD(头条、美团、滴滴)为代表,在产品模式、增长方法、变现思路等方面都开始领先。甚至有媒体欢呼:中国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的两级。
这在数据上可得到一定验证。比如,在规模上市互联网公司、独角兽公司等数量上接近美国:
再比如在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无论创新还是量级都超过美国:
为什么能实现弯道超车?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技术迭代)与地利(区域用户)不可学,人和(人群定位、产品增长思路)可学。因此我们先简单讲讲天时地利,再展开说人和。
天时是过去7年中,中国新增互联网人群和新增移动互联网人群高度重合。即互联网的扩散 +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扩散,这两个在美国分阶段发生的技术演进,在中国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压缩饼干般地(5年左右)完成了。
这种两步并一步走,使得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一夜之间面前站满了数亿嗷嗷待哺的新互联网用户;这些用户因为没有比较,对新产品的接受度很高。
Wow.
地利是在中国市场用户体验的独特性——传统服务行业(商业、资讯、金融等)体验很差,以至于大家切换到互联网替代品(电商、阅读、互金)毫无眷恋。按BCG在2017年的总结:传统行业的落后,让互联网在中国这个市场,得以用“蛙跳“式的增长速度赶上美国。
打个比方,约等于互联网时代的“迎闯王”——谁叫前朝不争气呢!
(这部分图表引用自BCG“Decoding the China Internet”. 感兴趣细节的同学可以移步:)
Decoding the Chinese Internet (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英文版)二、四个“人和”:市场下沉、快速迭代、不设边界、用户增长
先讲市场下沉。在创新理论(如Clay Christensen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窘境》中所描述)里,找到巨头所忽略、或看不上、或来不及转身全力投入的金字塔底端消费人群,用有限创新、标准化产品、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并快速迭代,是市场新进入者在巨头环伺中杀出新王朝的必由之路。该模式在日本车挑战美国车中上演过,也在谷歌挑战微软时上演过。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这一方面走得更远,以至市场下沉的颠覆式创新在“成建制”地发生。 “五环外人群”、“得屌丝者得天下”等这些宣传语,反映的是拼多多、趣头条、头条、快手、Wifi万能钥匙等新贵对增长点/创新点的判断。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直面事实,摈弃“low/high end”的贵贱之见,因为底层创新的迭代方向,是会与原来的中高端产品汇合(想想网易严选+拼多多的混搭)。同时,还要有田野调查的决心,get your hands dirty,真正去了解新人群的所思所想。
快速迭代。中国移动互联网新军——头条、美团等,产品与规划迭代的速度,已是谷歌和Facebook等美国“前辈”们的2~3倍。以从谷歌流行起来的“OKR”工作方法(Objective, Key Results,类似于强调自主性和高标准的KPI管理,用以定期设定和回顾)为例:谷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每半年回顾和修改一次OKR;而在今日头条,这种review,是每两个月一次。
半年一次review?在中国,这时间足以让敌人攻破城池后站在君王的卧榻边了。
不设边界。微信做了支付,阿里做了医疗,美团做了旅游,头条做了金融。这些跨界,在美国互联网界发生得并不多,想象messenger + 支付,ebay + 医疗,Groupon + 蚂蜂窝?整体看,除了亚马逊等少数例子,美国互联网公司的边界感更强。
而在中国,互联网人的思考更围绕用户消费历程的完整性,更容易打破边界。外卖+生鲜+到店,为什么就不能扩展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市场?用王兴的话来说:
“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对话王兴:如何点评阿里、腾讯和自己?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不设边界”是否会导致失焦,业内有很多有益争论。(我尊敬的梁建章老师就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兴式多元战法……)但思维开放,持续否定自己这点是可取的。
用户增长。在互联网用户增长方法论上,头条、趣头条等公司,摸索出了很多创新方法论。和以“增长黑客”起家的FB同行(Adam前司?)交流,发现中国的增长战法迭代是惊人的:
- A/B测迭代:类似于以周为单位的假设检验,快速试错增长策略、推广有效思路
- 线下增长:与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在诸如流量卡和预装等方面绑定
- 跨界协同:通过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等)带增长。最典型的例子是春晚微信红包
- 粉丝增长:通过微信/微博涨粉——>用户产品转化——>用户留存的系统打法
三、中国仍然落后:以短视、成功者崇拜与交接班为例
虽然Adam问“美国互联网公司应该向中国学什么”,但整体看,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仍不成熟,并没有达到整体领先美国的程度。因此在文章结尾,举三个例子,与中国同行共勉:
短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普遍缺乏耐心,由于竞争压力与投资人/资本市场压力,眼光往往局限在半年之内,数据可衡量的短期增长。能短期增长的,做;短期无效的,弃。除了阿里、美团等少数公司因为创始人强愿景+强控制力,可以坚持以数年之功,赢得战役(如阿里的云计算,美团与饿了么/百度外卖的阵地战);大部分公司都无法容忍1年以上的布阵。
业务创新尚且如此急躁,长期愿景更是敷衍了。大家不愿意去想50年后公司如何才能伟大,只愿意想两年后如何做大,所以愿景多是“更高更大更强”的各种变体;如果有人提“Don't be evil”,只会嘲笑为迂。
具体例子就不展开了,容易得罪人。
成功者崇拜。中国大众与媒体,素爱以成败论英雄。而在互联网这个新贵层出不穷的领域,这一毛病被放大到了极致。IPO被视作人生顶峰,融资新闻朋友圈交相恭喜,个人财富被津津乐道,这些尚可理解。但一旦成功,各种捧杀与附会,恨不得把CEO们描绘为天降伟人,就令人担忧了。毕竟上市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上市之后,CEO与管理层仍需要成长,在成为伟大公司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心魔与外难需要去克服;过早心态膨胀不是吉兆。
以佩奇的才华,谷歌上市后还需要长期的“CEO见习期”,才能接施密特的班执掌公司。以扎克伯格的聪敏,Facebook上市5年后,才突遇数据泄露、议会质询的九九八十一难。人生如此漫长,伟人与伟大的公司,也必然是长征模式,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庆功模式。
因此年少成名,难的就是保持做大事的谦卑。可在“成功者崇拜”的中国,这非常难。
接班人问题。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企业第一代领军者如何交班”的经验,公司治理,大部分仍遵循民企第一代的套路:要么创始人绝对集权,继承制度近于封建王朝制定太子——然而太子无名分,且往往难得善终。要么创始人年富力强,压根没想过继承者的事,最多指定一两个老伙计,作为自己生病或访学时的临时摄政王。
像腾讯这样有明确稳定的一把手二把手配置的,是少数。像阿里这样基本完成第二代管理层准备的,更是少数。
任重而道远。
三、中国互联网企业数量?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为135家,较2018年底增长12.5%。其中,在沪深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50家,较2018年底增加4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54家,较2018年底增加6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31家,较2018年底增加5家。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 为11.12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底增长40.8%。其中,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最高,占总体的52.5%;在美国和沪深两市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各占总体的42.0%和5.5%。
四、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有几家?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华能国际, 吉林化工 ,中国铝业 , 兖州煤业等。目前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12家。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价格确定为每股68美元,其股票当天开盘价为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由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承销商行使了超额配售选择权,从而将筹资规模扩大了15%,从而使阿里在交易中总共筹集到了250亿美元资金,创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IPO交易。
1、主要是在国内上市的难度远大于美国,IPO排队时间很长企业等不起,美国上市操作更便捷快速。
2、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大部分都具有外资背景的股东,比如风投、基金公司、投行都是外资的,这些股东希望企业在美国上市。这些股东希望公司符合美国股市的监管政策,同时股份变现更加容易。
3、公司的中方股东,有移民或者对外投资的意愿,在美国上市可以转移财产规避国内监管。
4、美国证券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条件更加宽松,有些企业在国内可能不符合上市条件,但是在美国却可以上市。
五、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中国的吗?
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股份制公司,不一定都是中国的。
六、中国在美国化妆品企业有多少家?
大约有五家
1、宝洁
宝洁(英文名称:Procter & Gamble,简称P&G,中文简称:宝洁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市。全球员工近110,000人。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排名第14的公司。它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
2、索芙特
索芙特,2004年12月1日,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企业之一——广西红日,正式更名为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日化第一股。
3、欧莱雅
欧莱雅集团是美妆品行业中的领导者,经营范围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83家分公司、42家工厂、100多个代理商,以及5万多名的员工,是总部设于法国的跨国公司,也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4、雅芳
Avon 雅芳来是一个来自纽约,跨越了130 余年悠久历史的经典品牌 ,其品牌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评为“全美 500 强”。
5、强生
强生作为一家国际性大型企业,在全球57个国家建立了230多家分公司,拥有11万6千余名员工。旗下拥有强生婴儿、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邦迪、达克宁、泰诺等众多知名品牌。
七、最近中国那家企业跑美国?
最近中国共享单车企业ofo跑到美国。因为ofo想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抢占先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享单车市场之一,也是ofo的重要目标市场之一。此外,ofo还在美国推出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和创新服务,如推出了无桩共享单车服务,并计划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自行车保护员,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地位。
八、中国上市的美国企业?
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有很多。如有名的电商阿里巴巴,百度,新浪,拼多多,网易,搜狐,携程网,华视传媒、航美传媒、瑞立集团、富基旋风、阿特斯、比克电池、中汽系统、中国天然
富维薄膜、泛华保险、奇景光电、晶澳太阳、凹凸科技、慧荣科技、矽品、等200多家中国企业。
九、美国在中国哪边?
美国在西半球的北部,而中国在东半球,因此可以说美国在中国的东边又可以说在西边,但以最小经度差为标准,往东比往西小,所以说是在中国东边。
按世界地图看的话,美国在地球的西半球。美国本土主体纬度在北纬25度到北纬49度之间。经度大致为西经70度到西经130度之间。
美国是美洲第二大的国家,领土包括美国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面积93726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963万平方公里,如果只计陆地面积,美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中国,在加拿大之前。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十、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有发展吗?
首先,站在中长期视角看,我认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的驱动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互联网巨头基本盘业务稳定牢固
互联网行业最让人着迷的就是它们编织而成的的巨大网络,这个网络的存在能够让信息传播呈现指数级发展,信息传播一旦达到一定的量级,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就无孔不入,客户触达率极高。
当大家都在这个大网当中的时候,就会使得其产生巨大的粘性,粘性在了,利润就会源源不断。以腾讯为例,现在几乎没人不用微信;以字节跳动为例,大街小巷都在刷抖音;以美团为例,外卖酒店买菜都用的着;以阿里巴巴为例,支付购物都要用到。这样的高频使用率加上广大的用户群体,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因此,互联网巨头的基本盘业务相当稳定牢固。
但只有基本盘业务,企业未来发展也可能会面临瓶颈,但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请接着往下看。
2. 科技发展拓宽长期成长边界
只做基本盘业务可能会在未来看到发展的瓶颈,但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极力转型到科技发展驱动,比如阿里巴巴2020年研发支出在60亿美元左右,逐年增长。
而科技领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云计算。
以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企业亚马逊为例,它本来也就是在网上卖卖书,卖卖商品等,但他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为什么云计算这么重要?零售商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结算能力的极高要求,因为想要吸引客户,售价就要低,因而商品零售利润率极低,如果不能有极高的结算能力去获得周转的优势那就死定了,亚马逊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做成了最大的云计算厂商。
大家可以发现,以往双十一的时候,电商系统及商品运配送等都很慢,但最近几年这种现象不多了,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就是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用在零售上,可以增强自身的实力,也可以出租,试想一下,如果每一家利润快速增长的企业服务器都建立在你的平台上,这个平台的利润就随之而来了。随着5G、6G到来,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的趋势之下,信息流量数据将会爆发式增长,云计算长期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有望在基业之外以科技之名继续拉动互联网巨头未来成长。
3. 核心竞争力暂未看到破坏迹象
互联网巨头在客户基数和粘性上,中小厂商很难企及;在科技研发投入上,中小企业根本就砸不起那么多的资金去搞研发,这只会导致互联网巨头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布局上始终走在最前列,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很难被撼动,因此长期核心竞争力目前来看,并没有看到被破坏的迹象。
有人可能会问,反垄断罚款是否会影响长期竞争力?其实这个问题反着想,答案就很简单了:真是因为这些企业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才导致了垄断的预期,罚款从某种程度其实是侧面体现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大。
从海外经验来看,苹果、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等哪个没被罚过呢?但他们近年股价依然在迭创新高。
因此,虽然在种种因素的扰动之下,近期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股价表现不佳,但从中长期看,他们依然是新经济中极具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