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已经被“污名化”?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污名化已经让所有的从业者开始焦虑,包括那些背景很强大的平台都很焦虑。
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出一个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眼下的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处在这种境遇当中。媒体以前喜欢将平台按“爹”来划分,用血统论来看待平台的信用。国资系、上市公司系都是平台的背书。今年已经发生多起有着国资背景和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被查的事件。快鹿事件让上市公司陷入泥潭,红岭创投买了三元达也没有给它带来什么好处。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如此强大的背景,也被迫推迟了上市的节奏。广州本土P2P平台PPmoney借壳天锐科技登陆新三板市场并更名万惠金科,但却遭到了严厉的质疑和挑战。而互联网金融中被认为问题最小的移动支付领域,也遭到了严厉的控制。上市公司西藏旅游收购拉卡拉宣告中止。
这一切的原因当然是e租宝、中晋系之后,全社会对P2P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反感(坦率地说,e租宝和中晋系都是线下理财,不是P2P),随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实施了监管高压。的确,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的确需要整顿,但也要注意一种倾向,就是全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义愤导致“黑暗森林法则”,即很多利益主体看到了互金正在沦为有罪群体、弱势群体,在监管的大旗下,对这些平台进行“攻击”,以获取监管风暴下的不正当利益。用经济学的话说,这叫“监管下的敲诈套利”。
简单梳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自媒体时代的“揭黑”
说起“揭黑”,记忆中它通常与正义、公平相关。比如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对山西疫苗乱象的调查、对出租车业垄断黑幕的调查、对证券黑市的调查等等。颠覆我们对“揭黑”认知的是某世纪传媒特大新闻敲诈案,它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它告诉我们两个事实:第一,原来“揭黑”是可以变现的。第二,企业的品牌传播,你是什么样子不重要,关键是你被描述成什么样子。
经历过必要的整顿之后,传统媒体的敲诈勒索已经很鲜见。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论坛、股吧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敲诈勒索开始呈现向自媒体转向的趋势。最近广州的P2P平台PPmoney想必最近日子不好过。PPmoney一向高调,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维护也算好,被贯之A级P2P网贷平台、新三板P2P第一股、有钱任性的平台等光环,然最近被爆存在虚假披露、关联融资、拆标与错配等等,爆料者提供的数据充分、材料详尽、逻辑分析有理有据,让各路看官对PPmoney以及它的实际控制人陈宝国的前世今生摸了个透。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爆料文章不是刊登在纸质上,而是微信公众号,之后又在朋友圈、微博、贴吧大量转载。
不过这已经不是PPmoney首次面对此类事件了。知名P2P门户网站网贷之家、红图风控之前都有各类真假投资人对它的各种曝光。但总体来看,这些曝光还停留在“吐槽”阶段,未涉及它的违规性操作。这次PPmoney能否顺利过关尚不能预料,但无疑PPmoney的安全性、合规性、品牌因此大打折扣。而对于行业来讲,则是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一觉醒来,所有的运营数据是否也被公之于众。
自媒体或者一些行业自媒体能够嗅到监管风暴的味道,他们理解到互金行业今年是弱势群体行业,是被整治的对象。而他们的盈利之道大多来自和互金企业的合作,例如广告费、活动经费、赞助经费。自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语言粗暴、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意在震慑行业,引发转载,让文章成为“爆款”,同时希望其他企业能够看到这种威胁力,加强和该自媒体的合作。
第二类:内部员工离职前的爆料
很难说,此次PPmoney爆料事件是否为内部员工所为。按常理推论,如果不是内部员工,很难拿到这么详尽的材料。事实上,遭遇内部员工爆料几乎成为每家P2P都难以逃过的梦魇,区别可能在于爆料的深度、爆料的真实程度、爆料的动机。
大体来看,员工爆料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敲诈勒索。这类人对公司的运营往往一知半解,或无中生有,或将小问题无限放大,对平台进行恶意攻击,制造噱头,威胁公司拿出一笔费用摆平。一类是纯粹的报复心理。这类人常常源于劳资纠纷,或是离职的、或是被欠薪的、被开除的。之前红岭创投、宜信等P2P平台都出现过此类现象。这些员工通常很熟悉平台的运作机制,有的甚至深度参与过平台的运营,因此掌握了平台大量数据。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篡改、伪造、加工制作、移花接木,以达到诋毁平台的目的。
P2P涉及的金融关系非常复杂,资金资产匹配、标的、期限、债券转让等等,整个链条涉及很多方面,这也导致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包括投资人、合作机构、内部员工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抓住“把柄”进行威胁要挟。
第三类:“黑公关公司”的“敲诈”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黑客、“黑公关”敲诈勒索已经形成一条让人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的产业链。去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以“网络公关QQ群”为载体的敲诈勒索案,该犯罪团伙通过勾结网络管理员或者找黑客攻击网站后台删帖,从而获取巨额暴利。据警方查明,该犯罪团伙涉及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
P2P由于高度依赖系统开发技术和品牌宣传,自然成为黑客、“黑公关”的重点敲诈、勒索对象。2015年10月12日,广州P2P平台壹宝贷遭受第一次黑客攻击,随后客服收到敲诈请求,数目不多,为1000元。在满足了黑客敲诈勒索的请求后,紧接着第二天,黑客又故伎重演。同样也在13日,深圳的天天财富和达人贷也被同一伙人进行攻击。根据不完全统计,该次被袭击的P2P平台超过180家,受灾地区包括广州、深圳、杭州,甚至连某些防护能力一流的平台也未能幸免于难。
与这些技术型的黑客相比,“黑公关”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以及水军制造谣言,发布负面消息。实际上他们最主要的业务就来自于此。
他们惯有的手法是,冒充员工、投资人肆无忌惮地在各大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黑帖,然后联系平台进行敲诈勒索,如果对方不同意则继续大量发贴。对于P2P平台来说,负面消息的最大伤害不在于暴露问题,而在于引起投资者的质疑,资金外撤形成大量的挤兑潮,从而压垮平台。所以,一些公关能力较弱的平台为了息事宁人,被迫出价与“黑公关”进行妥协,例如让“黑公关”成为他们的公关公司,支付大笔大笔的银子,公关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一般水平。
令人担忧的是,“黑公关”的信息攻击层次也在日益提升。比如,一些攻击者利用搜索引擎:我不发你很多负面消息,只需要在百度上搜索你的品牌或者关键词,前几页都是负面信息即可。这被称为SEO负面信息。它的破坏能力无疑对P2P平台的公关能力和技术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这三类监管风暴下的套利行为,本质上都是利用政策气候的短期行为,所谓“墙倒众人推、顺便劫点啥”。互金行业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业,就拿p2p而言,它先是由互联网、fintech引发的一个东东,然后在中国落地生根,然后经历了变化-变形-变异的过程,的确有很多东西走形了。比如门槛太低阿猫阿狗都来做p2p、缺乏牌照管理、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或者说监管压根一开始就没有管、在“互联网+”的号召下全社会都对P2P趋之若鹜,但随后又遭到一闷棍:政策完全变向了。
互金行业或者说互金行业里面的P2P行业,它其实是中国大的金融生态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金融生态是粗放的、不垂直的、分工不细致的,仅仅只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这样的行业划分,没有在纵向维度上的划分,比如围绕某一个行业的社区金融、直销电子金融、供应链金融。而且,在金融抑制和利率汇率的管制下,自由化步骤很慢,但通胀又非常强烈,导致全社会普通老百姓渴望高利率产品,来保护自己的资产不至于被通胀吃掉,从某种意义上p2p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通胀保护者”角色。p2p打通了线上资金和线下小贷、打通了线上资金和基金……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连接,当然P2P也造成了贪婪、无知和跑路。
所以,监管很重要,但监管是要拿出方法的。比如进行准入管理、进行严格的资产和资金匹配、进行必要的政策引导和业务引导。但恰恰是这些都没有,有的就是不断查处和打击,没有任何区分策略的打击,使得整个行业都不安,都觉得任何企业都是跑路企业。在这种风气下,其他的利益主体当然扑上去咬几口,能敲诈的敲诈,能勒索的勒索。p2p企业为了息事宁人,不是忍气吞声,被不断剪羊毛,就是把心一横,干脆破罐子破摔。最终的结果是,监管风暴下的其他利益主体的敲诈套利,反而更快地恶化了p2p的资金,增大了他们的成本,造成平台流动性的问题,造成了p2p破罐子破摔、造成了更多的跑路,当然这也进一步恶化了气氛,在更高的程度上造成了监管的高压,又强化了不同利益主体的敲诈套利,进而让那些比较好的互金企业和P2P也陷入了窘境。
监管不仅仅是门技术,监管的氛围塑造是门艺术。而监管风暴下防止一窝蜂的敲诈套利,考验的是全社会的心术。
二、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
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是当今金融行业的一大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应运而生。
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更加灵活、高效、个性化,并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的优势
1. 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能够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和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无论是贷款、理财、保险还是支付结算,都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
2. 效率高: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和偏好,从而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只需通过互联网平台即可获得专属定制。
3. 选择多: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标准化的,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则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4. 便利性: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以轻松完成各类金融交易,无需到银行柜台排队等待,大大提升了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
5. 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和信用状况,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降低投资风险。
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在多个金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个人理财:个人理财是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产状况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组合。同时,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还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咨询和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
2. 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是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则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解决融资难题。
3. 个人信贷: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也广泛应用于个人信贷领域。通过互联网平台,客户可以根据个人信用状况和资产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和还款方式。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提供更加合适的信贷产品。
未来发展趋势
1. 科技驱动: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将继续以科技驱动的方式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2. 个人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的普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未来,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提供商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措施,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
3. 跨界融合: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将继续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跨界融合。传统金融机构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积极探索与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实现共赢。
总之,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以其个性化、高效性和便捷性在金融行业取得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互联网金融定制化服务将发展出更多新的形式和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区别?
种方式。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 资金筹集方式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依托线上的筹集方式,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银行搭建线上消费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或其他的创新企业等1。
2. 产品定位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注重产品定位,结合消费者偏好和市场需求,推出简单、安全、放心的产品1。
3. 风险控制措施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具有较大的风险控制压力,在风险控制方面需要更加注重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等方面1。
因此,在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风险控制需求,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2。
四、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是什么。?
(1)业务场景构建能力:供应链金融平台旨在为整个产业链的所有参与成员提供配套服务,需要建立在完整的供应链业务场景下,因此需要平台对于产业链当中的各个不同的参与成员间的业务形式、业务流程、潜在风险等有深刻理解,进而厘清各业务环节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出具备产业特征的针对性服务场景,这是平台能否实现对于企业需求真正响应的基础。
(2)数字化能力:服务能否真正在线上实现,平台的数字化能力至为重要,能否打通各个信息渠道实现数据整合,能否将关键业务的节点信息如实有效的反映到平台,能否构建出数字化的平台认证机制,能否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下完成开发实施,这些都是平台最为关键的技术能力。
(3)大数据分析能力:除了最基础的数据收集以外,数据持续的整合、清洗、挖掘是决定能否实现智能化决策的前提,这也是平台除了在金融服务本身以外,进一步对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判断的依据。
(4)风险管控能力:供应链金融在过去最核心的矛盾就是所服务的对象与其所能提供的风险担保存在落差,导致对于金融服务商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平台透过信息整合可对金融服务商提供更真实、详细、及时的信息参考,透过对业务风控结构进一步的合理设计,还能基于平台实现对风险管理更加智能化的反应及预判,协助金融服务商更及时、高效地关注到行业的隐性风险、关联风险。
(5)渠道整合能力:平台化的服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对多服务关系,一方面是透过互联网渠道实现对客户的快速识别,进而快速与客户建立联系聚焦需求;另一方面是透过互联网整合实际的服务提供者,将服务能力进行整合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终端支持。
(6)服务响应能力: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到现在,也不仅仅只是通过Web操作的方式提供所谓线上化的服务,在对于客户快速响应提升客户体验的目标下,平台服务的响应方式也继续在向全线上化、智能化、微服务等方向发展,这也是后续各类供应链平台的主要优化内容。
五、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包括去中心化?
。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之一,它通过在线平台连接借贷双方,去除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参与,实现了直接的借贷关系。
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去中介化、去精英化和去边界化的特征。
六、互联网金融智能化
互联网金融智能化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融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融合,不仅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也为智能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化技术能够帮助金融机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提升风控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优化用户体验: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个性化推荐金融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感知。
- 拓展金融服务范围: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的应用实践
在实际的金融服务中,互联网金融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客服、风险评估、投资建议等方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智能风控和智能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大数据分析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作用
大数据分析在互联网金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和风险隐患,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
未来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为用户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七、互联网金融考研?
1、考研,互联网金融不是专业,最多只是一个研究方向。
2、互联网金融属于应用经济学,通常是金融学专业或金融硕士的研究方向。3、查看招生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就可了解。八、互联网金融目的?
第一,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和满意度。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由于门槛过高,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由于缺乏央行个人徵信报告,大学生、农民工、蓝领工人等长尾人群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由于缺少合适的抵押物,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主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基本金融服务的门槛大大降低,馀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满足了低收入人群的财富积累需求,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及用户体验。
第二,弥补了金融设施短板。金融系统和徵信体系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两者分别构成了金融服务的“硬支撑”和“软支撑”。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两大基础设施均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IT部门长期得不到重视,诸多系统开发及维护,都通过外包方式展开。长此以往,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人才匮乏,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力欠缺,导致金融创新步伐缓慢。另一方面,中国的徵信体系较为落后,央行个人徵信系统覆盖面窄,很多人成为“信用白户”。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系统搭建及优化,补齐了长期存在的“硬件”短板。
第三,激发了金融市场活力。十八大以前,中国的金融从业主体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虽然也有不少民间金融机构,但都未能引起“现象级”关注。直到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国内金融市场的活力被彻底激发,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态得到了长足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颠覆论”甚嚣尘上。
第四,促进了金融监管完善。
九、互联网金融近义词?
互联网金融的近义词是互联网平台借贷
十、为什么信托等大额金融产品,很难互联网化?
看了一堆监管法规和知乎雄文,以证明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好了,可以回答你了。
你所说的大额金融产品,一般是指面对特定对象发售的、带有私募性质的理财产品,如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2013年互联网金融井喷以来,各大互联网平台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如小额贷款、万能险、各种宝宝等,但私募基金、资管和信托计划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第三方平台销售。近月以来,就连帮助前海人寿2年内利润从1.3亿增长到31亿的万能险和投连险也被监管层下架,由此可见,监管层对带有“刚兑”性质和保证收益性质的理财产品,其导向是不断规范和收紧的。
下面主要说一下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是该类产品难以互联网化的典型代表,搞清楚信托产品难以互联网化的原因,其他几个也就一通百通。信托产品难以互联网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投资门槛较高。
根据09年修订后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
“前条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由以上条款可知,信托计划面对的是高净值个人、家庭及机构,大部分家庭和个人投资者没有购买信托的经济实力,从资产配置上说,只有个人或家庭资产在300万以上,对信托才是有需求的。
第二,监管层对信托营销限制较多。
根据2009年修订后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管理办法》,第七条:
“信托公司异地推介信托计划的,应当在推介前向注册地、推介地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派出机构报告。”
第八条:
“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
(二)进行公开营销宣传;
(三)委托非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四)推介材料含有与信托文件不符的内容,或者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况;
(五)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作夸大介绍,或者恶意贬低同行;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2014年4月,银监会出台《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简称“99号文”)及执行细则:“坚持私募标准,不得向不特定客户发送产品信息。准确划分投资人群,坚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对象,切实承担售卖责任。”
“严格执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防止第三方非金融机构销售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发现违规推介的,监管部门要暂停其相关业务,对高管严格问责。”
信托产品属于私募性质,其只能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募集资金,信托公司在办理资金信托业务时,也不得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其他公共媒体营销宣传。由于监管政策前景不明朗,各大互联网平台与信托公司洽谈直营店合作也遇到很多阻力。
此外,对于券商资管产品来说,由于券商有大量的营业部和广泛的客户群,因此券商资管对第三方平台的需求不是很大,其产品的销售在营业部范围内即可消化。
最后,说点理财的题外话,根据今年“股债双杀”的市场格局,咱还是不要冲进股票市场肉搏了,经济的“滞胀”局面决定了,今年股市和债市不会有太大作为,还是尽量做点稳健增值的投资。资产配置上可以定投点黄金,买点保本策略的混合基金,万能险、投连险、P2P都可以适当配置一点,家里有积蓄的也可以入手信托计划,监管层对信托的事前监管以及信托公司对信托产品的信用增级,三五年内信托违约风险还不会大面积爆发。